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贾汪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徐州贾汪区为研究对象,定量阐述了贾汪区的耕地生产力与合理人口承载量的动态关系,并对缓解该区人口-耕地-粮食的矛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莉 《河南科学》2018,(1):124-128
以陕西省为例,在统计分析2001—2015年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5年间陕西省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土地资源压力增大.经预测,2018—2030年陕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呈持续超载状态,到2030年陕西省人口数量达4044万人,粮食产量为1.5万t,超载人口数量为714万人.然而,超载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可承载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在不断提升.因此,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合理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缓解因超载人口所带来的土地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全面分析吐鲁番市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该市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提出了协调人地关系,促使该市经济较快发展的建议 。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对21世纪实山东省人口,耕,粮食,等进行了预测,计算了出2000和2010年土地人口承载量,对人口增长和土地承载力提高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黔江县历年人口、耕地、粮食数量的基础上,运用二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模拟出人口关于耕地和粮食相关的数学模型,从而计算出相应的土地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定量角度对芜湖县土地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进行了预测。预测表明,芜湖县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理论人口承载力高达120.05万人,但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影响,2000年粮食忌产仅能供养59.39万人,一旦人口增长率超过12‰,芜湖县人口将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7.
山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的反映人粮关系的食物型人口承载力及反映土地资源经济产出的货币型人口承载力来综合确定土地资源人口综合承载力,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模拟仿真山东省未来十几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建立了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得出较优的发展方案.结果表明:到2020年,食物型-温饱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18 634.6万人,货币型-生存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21 596.4万人,综合享受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20 500.5万人.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7~2013年城镇人口数据与建成区面积数据,将协调度模型运用到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分析中.在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协调度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云南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状态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协调状态进行评估.研究表明,从协调度C的变化特征看,其值均在1.3以上,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总体协调状态较好;从协调状态组成看,处于协调状态的年份占到研究时段的50%;从协调状态的时间变化看,协调状态在相对不协调与协调之间波动,但总体呈现协调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讨论了人口-土地资源系统的演化方向和平衡态稳定性问题.稳定的平衡态是系统发展可能达到的最终状态,在人口与土地资源自治系统中,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数量和生活消费水平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研究表明:(1)稳定平衡态时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成正比;(2)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与人类消费水平成反比;(3)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力与耕地面积和土地单产潜力成正比.文章对我国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11.
人口容量是近年来地理学和人口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把人口容量支持系统局限于关闭区域不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如耕地等,忽视与外界的物能交换,而这种交换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区域人口容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人多地少、物能交换频繁的沪苏锡常城市连绵区为例,考察了开放条件下区际补给对耕地资源人口容量的影响,并就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以有助于人口容量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扬中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及土地利用结构入手,讨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选用GM(1,1)、直接推算法及年龄移算法预测未来人口;采用逻辑斯蒂曲线法、农业生态区域法及GM(1,1)等预测土地的生产能力和不同消费水平下的土地人口承载量;通过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提高人口承载量的若干对策,对土地与人口、人口与环境及农业稳定发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加速西部城市化进程势在必行。然而城市化的过程必然需要理性大量土地,甚至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相当数量的优质耕地,导致耕地资源的流失。如何在西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有限的耕地土地资源,本文在做出理性思考之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生态系统的持续承载基础之上,因而开展生态承载力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承载力的由来及内涵发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包括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测算法、供需平衡法、状态空间法、生态足迹法、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法,探讨了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新定义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的内涵,认为人口城镇化水平应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方面衡量,土地城镇化水平应从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量和以城镇建设用地与城乡建设用地比重表示的土地城镇化率两方面来衡量;在对山西省2001年~2010年人口、土地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测定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并用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了两者的协调性.研究结论:2001年~2010年山西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在不断拉大;2006年、2009年、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新增量超过其他年份的一倍,但土地城镇化率在经过2001年~2008年的稳定增长后出现下降趋势;2001年至2010年,户籍假设化可以使土地城镇化率提高约2.68个百分点,常住假设化可以使土地城镇化率提高约8.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口规模、人民生活、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人口城市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地级以上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结果表明: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是决定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偏低,城市间差距明显;人口城市化质量较高的城市在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不足;我国人口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和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差异明显。因此,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揭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在对已有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新概念,并构建了一套适合现阶段我国东部中心城市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对福州市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将其与中国东部沿海其他11个主要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从更深层次揭示了福州市城市土地资源的承载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土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结构调整和作物布局结构的研究,将光能利用率与土地的投入水平联系起来,估算了在高投入、中投入和低投入下的土地生产力。进而确定了在高、中、低3种人口增长方案和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4种生活水准下,呼和浩特市农村未来十年的粮食供需平衡状况和土地人口承载能力。探讨了提高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夏翔  李和平 《江西科学》2005,23(6):724-726
介绍了v带传动弹性滑动曲线,并对v带传动的弹性性质与承载能力的实验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u带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