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走过了百余年发展历程的管理理论与实践,自身体系正在不断深化与创新,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是对脑神经科学成果的利用。触发灵感的默认网络过去10年间最激动人心的神经科学发现之一,就是大脑从不真正处于休息状态。即使人们走神发呆、未专注思考任何事,大脑中的某个网络——即"默认"网络仍然马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1,(17):44-45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困扰呢?当睡了十几个小时起来仍然觉得疲累;当花了不少钱去旅游散心却没有增加生活的激情;出去K歌和逛游乐园完并没有使自己更开心。休息应该是使你摆脱疲劳、放松神经、使你重新精力充沛。如果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为你带来这些,那么,无论这些活动听起来  相似文献   

3.
一项研究揭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整合概念,使我们能够组织并理解这个世界。它通过行为和神经成像技术,阐释了概念知识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成像并指导人类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4.
罗磊 《科学大观园》2010,(18):80-80
一项研究揭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整合概念的,进而使我们能够组织,理解这个世界。它通过行为和神经成像技术,阐释了概念知识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成像并指导人类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家在对老鼠进行的研究发现,当它们睡眠不足时,大脑中的"清除细胞"变得更加活跃,这些被称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就像是微型胡佛电动吸尘器,当大脑连接变得衰弱和分裂时就会清除神经突触细胞。研究报告作者、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  相似文献   

6.
赵路 《科学大观园》2012,(16):69-69
我们的大脑会在一生的时间里持续产生神经细胞吗?这是科学史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研究已经暗示了这种可能性,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科学家才证实这种被称为神经发生的新的神经细胞的诞生发生在成年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大脑中。然而如今一项令人惊讶的新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嗅球中,新的神经细胞或许能够生成,但却无法存活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1,(19):17-18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一般人的左脑比右脑要发达,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在使用右手的缘故。老年人要想预防脑出血,就应该左脑和右脑并用。大脑的左右半球是交叉支配对侧肢体和躯干的,长期使用右手会使左侧大脑半球负担过重,以致神经疲劳,记忆力减退,而右侧大脑半球却得不到较好的锻炼,协调功能减弱,容易发生脑出血。据相关统计,有60%的脑出血发生在大脑右半球。这提示人们应该有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为什么有些人是超级球迷,而有些人看球就会觉得很无聊?在看球的同时,我们的大脑都发生了什么呢?所有令人快乐的事物都能让我们大脑中的伏隔核释放出多巴胺。当多巴胺被释放时,我们的大脑会试图记住这个导致多巴胺释放的事件,以便于我们再次获得快乐。或者说,我们能够预测什么事物能够让我们快乐。而当我们下次将要经历愉快事件的时候,那些被大脑记  相似文献   

9.
<正>开始恋爱爱情能够使我们大脑的奖励系统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这也让我们渴望得到爱,但我们是如何改变大脑陷入深深的爱河里的?芝加哥大学高性能神经影像实验室的负责人斯蒂芬妮·卡西奥普在过去10年间一直在对浪漫爱情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身为心理学家的她解释道,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发生了很多复杂的变化,特别在大脑的奖励系统中。具体来讲,2012,犹他大学的心理学家莉萨·戴蒙德和珍娜·迪  相似文献   

10.
知识与默认     
我们将为德性知识论引入一种独特的默认假设(default assumptions)概念,后者一般地构成了胜任力。一个默认假设就是一个特定背景条件获得的假设,即(a)是一种相应的SSS胜任力处于适当位置所必需的,但是(b)允许不安全地处于适当位置,而且不为行动者所知。因此,行动者可能要冒一个背景条件失败的风险,以及紧接着而来的胜任力的丧失,而且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冒了这种风险。一种实用论入侵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在日常语境中能够诉诸默认假设。所以,我们的德性知识论包含默认假设之后,我们能够对哲学怀疑论进行一种全新的处理,从而为摩尔和笛卡尔施以援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脑电图(EEG)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涌现。有的产品,比如Focus头环的使用在我国已引起社会关注和伦理争论。本文选取消费级EEG设备中的10个代表性产品,考察其工作原理和宣传功效,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产品存在的安全性、神经炒作、神经监控和神经隐私问题。文章提出,消费级EEG产品面临的最核心的伦理挑战是神经监控和神经隐私问题。鉴于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应的监管,本文最后针对这些伦理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1项目简介人的记忆过程及其神经机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课题。面对一个事物的重复出现,我们的行为和大脑会如何反映?重复效应是存在于记忆和学习中的一种普遍形式,即重复遇到一个项目会导致对这个项目更快更有效的加工。研究者发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神经科学与哲学的跨学科研究,传统的“心身问题”已经转变为如今的“心脑问题”。然而心智的“主体性”困境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解释难题依旧存在。还原性与非还原性神经哲学在解决心脑关系问题上同样难以摆脱心物对立的藩篱。因此,我们尝试在本体论层面对心智和大脑进行考察,进而对二者的本体论关系进行哲学重构,并为神经哲学最终解决心脑关系问题,揭开人类心智和认知之谜提供可能径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44-47
大脑是结构与机能极其复杂的系统。脑科学的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其终极目标是破解智力起源与意识本质。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分子神经生物学从基因和生物大分子的角度,对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是从众,是大脑原始反射,还是情绪传染……当看到别人在打哈欠时,我们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跟着打个大大的哈欠。这就是生活中哈欠的传染现象——看到别人打哈欠,明明自己并不困,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打起来。近日,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家认为,打哈欠的信号会自动触发大脑运动皮质的原始反射,导致无意识地自动模仿传染。除了这种理论之外,科学家还对哈欠的传染现象给出了各种解释,包括移情理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为德性知识论引入一种独特的默认假设(default assumptions)概念,后者一般地构成了胜任力。一个默认假设就是一个特定背景条件获得的假设,即(a)是一种相应的SSS胜任力处于适当位置所必需的,但是(b)允许不安全地处于适当位置,而且不为行动者所知。因此,行动者可能要冒一个背景条件失败的风险,以及紧接着而来的胜任力的丧失,而且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冒了这种风险。一种实用论入侵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在日常语境中能够诉诸默认假设。所以,我们的德性知识论包含默认假设之后,我们能够对哲学怀疑论进行一种全新的处理,从而为摩尔和笛卡尔施以援手。  相似文献   

17.
慧文 《科学大观园》2014,(18):45-46
<正>无论做白日梦是否是件令人担忧或引人幻想的事,我们所有人都会做白日梦一一换句话说,就是将我们的思绪带离手中的任务。如今,一种可以模拟人们精神游离状态的新计算机模型也许可以给科学家对大脑工作机制的研究带来一丝线索。这个模型展现了我们在忙碌或者空闲时大脑细胞是如何进行相互交流的。其实,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科学家就知道我们的大脑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神经科学及脑成像技术的发展,部分神经学家开始关注大脑与宗教的关系,他们以还原物理主义为基础,尝试探索宗教体验、信念及行为的神经机制。发展至今,其主要成就集中于对宗教体验神经相关物的寻找和定位,大致经历了单一脑区还原、多重脑区还原及功能网络还原三个阶段。当前这一研究领域存在极端还原主义的倾向,一方面忽视大脑整体的复杂性,将宗教体验仅归结为特定大脑模块的特定功能;另一方面过度推论,排斥不同层级现象的独立属性,将宗教体验解释为“仅仅是”神经电化学活动。为避免认识误区,应对其研究问题和推论进行合适的限定。  相似文献   

19.
平均而言,人类每分钟会不由自主地呼吸12次左右,这个呼吸周期和心跳一样是人体两大生物节律之一.大脑无需意识指挥就可以根据人体的需要调整呼吸节奏.同时,每个人都能在短时间内有意识地屏住呼吸.这种本事可以防止水或灰尘进入我们的肺,在肌肉活动之前维持胸腔大小,以及一口气说上一长串话.屏住呼吸对我们来说是轻松自然的事,但是直到现在,还无法用科学方法来对这种生理机制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人体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这个最高平衡系统就是大脑中枢系统,是按照遗传基因程序大脑中枢通过外周神经指挥我们的内脏肢体。平衡针灸就是利用人体的自我平衡系统,通过针剌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达到机体新的平衡。——王文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