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提高医用无水葡萄糖生产中原料脱色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脱色过程中葡萄糖原料与脱色剂混合物在板框中运行时间为指标考察了葡萄糖溶液浓度、硅藻土型号、混合脱色剂添加量、活性炭与硅藻土添加比率等因素对于脱色效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最终确定了在糖液浓度69%左右时,选用700#硅藻土,脱色剂添加量为7‰,活性炭与硅藻土比率为5∶[KG-*2]2的条件下对糖液进行过滤,可达到最长板框运行时间。同时,由于采用混合脱色剂,使得活性炭和滤布的使用量减少了近30%,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活性炭为脱色剂,对药物生产过程中间体有色反应液进行脱色,并对活性炭的选择以及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和吸附等温平衡线。实验表明,粉状炭作为脱色剂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用粉状活性炭(Ⅰ)、颗粒活性炭(Ⅱ)、弱酸122离子交换树脂(Ⅲ),膨润土(Ⅳ)四种脱色剂对棕黑色的赖氨酸洗脱液进行脱色试验,结果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式的关系,作出各种脱色剂的等温吸附线并求出相应的k和n值后,可对各种脱色剂的脱色能力和用量作出评价。脱色能力的顺序为Ⅰ>Ⅱ>Ⅲ>Ⅳ。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产葡萄糖的方法,大多采用淀粉经过酸水解得葡萄糖,再经中和、软化、脱色等精制而得成品。精制手续复杂,工艺流程较长,消耗原材料较多。例如脱色,往往要加入相当于成品精2%以上的活性炭,而且活性炭通常都要套用、压滤几次。为了降低活性炭消耗率,很多单位研究采用通用1号脱色树脂及交联度较低的711树脂等脱色,使活性炭消耗率降至1.5%左右。但是成品糖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液糖成品贮存几个月后会变黄,含盐量较高等。有些单位研究用电渗析法,有一定除盐效果,但又相应提高了成本。因此我们对葡萄糖精制工艺中的中和、脱色等问题作了重点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应用新型磺化煤代替活性炭使液体葡萄糖脱色。  相似文献   

5.
对羟基乙腈法合成甘氨酸过程中有色物质的脱除和活性炭的再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用硫酸处理活性炭不但可以提高脱色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活性炭再生和循环套用,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对活性炭再生时硫酸的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及物料配比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腈类物质在合成氨基酸时有色物质的有效脱除方法和作为脱色剂的活性炭再生工艺,该研究对脱色后所产生的废弃活性炭提出了新的清洁和循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脱色剂在真空条件下对月见草油进行脱色,分别以茴香胺值、酸值、色价为考察指标,所得脱色油品质的各指标与脱色前进行比较,综合研究表明,脱色剂白土+活性炭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高硫煤基磺化煤处理含NH3-N废水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以高硫煤基磺化煤为吸附剂,用稀硫酸溶液再生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含NH3-N废水。考察了温度、时间、吸附剂用量以及pH值等工艺条件对高硫煤基磺化煤吸附NH3-N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谱图对高硫煤基磺化煤吸附废水中NH3-N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采用此方法,不但可有效地脱除废水中NH3-N,且可回收利用NH3-N,并实现高硫煤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油精炼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玉米油精炼新工艺。将玉米油经碱炼、水洗、脱水、脱色、脱臭,获得玉米精炼油,再经冬化得到玉米色拉油。新工艺用活性炭作为脱色剂,将脱水、脱色、脱臭在温度高于170℃的真空设备中一次完成。活性炭在较高温度下脱色效果较好,活性炭也改善了油品的滋味。活性炭用量根据成品油的色泽要求为油重的0.5%~1%。新工艺以3 t/批的规模进行工业化试验,一次试车成功,已在多个厂家实现工业化应用,生产能力为玉米精炼油2 000 t/a,玉米色拉油1000 t/a。  相似文献   

9.
随着食品、医药工业的发展,对活性炭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但由于活性炭生产耗煤量较大,废气废水污染严重造成有的工厂缺燃料不能正常生产、有的工厂因污染而被罚款,影响活性炭生产发展。省林科所和湖州市塘南公社北港砖瓦厂,利用土砖瓦窑烧制砖瓦和废活性炭再活  相似文献   

10.
以木质褐煤为原料,分别以煤焦油、纸浆废液、糖蜜废液、啤酒废液为粘结剂,制备定型活性炭的研究表明,粘结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活性炭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利用纸浆废液、糖蜜废液、啤酒废液等工业废料代替煤焦油作为粘结剂,可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定型活性炭。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磺化煤的制备方法和原理。研究了磺化煤吸附模拟废水中重金属离子Cr6 的吸附特性及其粒度、用量、吸附作用时间、吸附温度、pH值和吸附液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磺化煤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试验研究表明,pH值是影响磺化煤吸附作用的主要因素,吸附性能随着pH增加发生变化。磺化煤吸附Cr6 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磺化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2.
广西活性炭原料非常丰富如各种植物废料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油茶,油桐,核桃等脂类植物果实壳体,煤,果核,木炭等。目前广西无一家活性炭厂,广西活性炭年需求量2000t ̄3000t,使用活性炭的行业主要是医药,食品,高分子材料工业等。提出:广西应重视无活性炭工业的现状,组织有关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产业和管理部门等有关人员深入调研和编制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TNT红水是T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毒性、高色度的红色废水。目前对TNT红水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传统的吸附法由于其成本过高在处理TNT红水领域应用较少。褐煤活性炭是一种价格低廉且活性较好的材料,利用褐煤活性炭处理TNT红水可望大幅度降低处理成本。实验研究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改性处理可提高褐煤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利用双氧水和浓硫酸改性后的褐煤活性炭吸附能力大大提高,实验室处理后的TNT红水溶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离大豆膳食纤维需要经过:豆渣经2‰NaHCO3浸提、过滤、脱色、凝析等过程 初步分离出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5.8% 其中,选用H2O2为脱色剂,通过0.4‰,50℃,3h,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碱处理后的非溶性纤维持水力、溶胀性显著改善 再用纤维素酶酶解滤渣,水溶性纤维的总得率可增加到20.1%,而且可达到软化纤维的目的 该工艺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合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广泛用于国防、制药、食品、化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困地制宜地生产活性炭,经济效益很高。下面介绍一种废木屑简易生产活性炭方法。用3.5吨木屑(含水量在20%-30%,粒细10目以下)可生产1吨活性炭。辅料为氯化锌0.5吨,工业盐酸1吨,水叨一100吨和一定量的水蒸气。具体工艺如下:漫溃将木屑倒入氯化锌浓溶液中浸泡8小时以上,具体条件见下表。炭化将浸渍过氯化锌溶液的木屑放在炭化炉中炭化成炭。炭化炉采用敞开式的平底护,其底部用铸铁板或耐火砖铺成。炭化温度为300-450℃,炭化时间对一60分钟。炭化过程中要不断翻动物料,…  相似文献   

16.
用TBP从高浓度的含酚废水中萃取酚具有良好的效果,萃取脱酚率可达99%以上,但在萃余液中仍含有少量酚(约500mg/Q),然后用活性炭或磺化煤进一步处理含酚废水,吸附除去少量苯酚。最终废水中的含酚量低于0.5mg/Q。  相似文献   

17.
石湖山气源厂因原有活性炭干法脱硫系统不能适应生产需要,故新建一套湿法脱硫系统与原有系统串/并联。湿法脱硫系统采用KCA(栲胶溶液)法,具有成本低廉、脱硫效率高、使用简便、低腐蚀、无毒性、尤其是不堵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炼化废水再生过程微量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炼化废水再生过程采用臭氧部分氧化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微量有机物 ,总出水的水质优良 ,可回用到多种领域 .研究表明 ,臭氧的投加量为 10~ 2 0mg·L-1时可起到部分氧化的作用 ;连续实验表明 ,每克活性炭的CODCr吸附容量达到了 5 36 .37mg ,使用周期提高了一倍以上 ,每千克活性炭的处理水量至少可达 15m3 .生产上可用A2 54和CODCr作为运行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中常见甜味剂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味剂是现代食品生产加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可应用于多种食品中。尽管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标准和监管体系不断发展,但由于甜味剂产业发展较快,一些企业生产者盲目逐利,在生产加工过程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违规使用甜味剂的问题,主要包括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甜味剂、滥用复合甜味剂、重复使用甜味剂、标识不符合规定、甜味剂质量不合格和用甜味剂掩盖食品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而使用等。食品生产者应合理规范生产和使用甜味剂,以免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消费者也应理性认识甜味剂,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煤基活性炭的生产,多采用无烟煤作原料。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优质褐煤为原料、不经过任何化学预处理或后处理生产优质褐煤基活性炭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活性炭,能省去原料配料后处理工序,缩短工艺流程和时间,减少设备投资,降低活性炭成本,为扩大活性炭在工业、环保及商业、国防上应用创造了可能。优质褐煤要求灰分小于8%,挥发分在40%~5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