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乔治·萨顿为了科学史事业奉献一生,除著书立说之外,他还开创科学史专业教育,创办国际著名科学史刊物Isis和Osiris,成立美国科学史学会等,因此被后人誉为科学史之父.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萨顿的个人传记.<乔治·萨顿的激情>一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广泛的资料收集,通过萨顿对人生、婚姻、事业充满激情的这个视角再现了萨顿为科学史奋斗的历程.在写作方法上,作者超越了"功德碑"式的传统方法,开创了科学技术史人物传记写作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2.
科学史是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著名科学史学家萨顿把科学史定义为:“客观真理:啦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竺可桢晚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积极倡导、组织和领导科学史研究事业.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均与其密切相关.1957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后,除对撰著《中国天文学史》给予指导外,竺可桢还主持编撰了《徐光启纪念论文集》,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人员撰写近代科学史文章、科学家传.“文革”中,其赋闲在家,仍关心该室命运,曾吁请恢复该室工作.竺可桢在新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开创和早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而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2005年7月24日至3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中外科学史学者参加了这次北京盛会.这次国际科学史大会是中国科学史的一件盛事.《科学时报》周刊为这次北京盛会特别开设了“中国科学史巡礼”专栏,逐一介绍国内各知名科学史研究机构,梳理中国科学史发展的状况和脉络.该专栏共介绍了全国八所有名的科学史研究机构,分别是: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3.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4.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5.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6.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7.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室;8.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本文为转摘《科学时报》科学史大会专刊2005年7月29日发表的介绍广西民族学院科技史研究室的特稿.小标题为编者所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史蕴含着极其丰厚的教育营养,因而科学史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应该通过揭示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和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奋斗历程两条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科学史教育的价值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教师自我充实.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盛夏将在北京召开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这是自1929年5月在巴黎召开第一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以来,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科学史盛会,届时将有一千多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以“全球化与多样性:历史上科学与技术的传播”为主题,进行交流与切磋。我们诚挚地预祝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圆满成功。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史经历了专业化、国际化和建制化的过程:从最初个别科学家的业余爱好发展成为一个专业;从学科史研究发展成为对科学的历史进行整体考察的综合研究.从1912年萨顿创办至今被认为在科学史领域最有影响、最权威的杂志《爱…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史学有了新的变化,科学史学家们不再崇尚单一的研究传统和史学方法,注重从多层面、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研究科学史的发展,研究方法由极端的对立逐步走向互补与融合,通过对内史、外史、移时史、历时史以及科学史学研究进程的考察,以把握世纪之交国际科学史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从介绍克劳瑟的科学活动和科学史著作入手,分析他的科学史观的形成及其在科学史研究和科学国际合作中的实践。克劳瑟是20世纪上半叶剑桥左翼科学家群体的重要成员,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家。他开创了科学记者的职业身份,与英国、苏联、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国家的科学界都建立密切联系,亲历并记录了重大科学发现和各国科学的转型。受盖森的启发,他的科学史研究聚焦于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与贝尔纳、李约瑟的工作相互影响。后期对英国科技史进行系统研究,拓展和提升科学家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9.
对国际科学史大会(ICHS)、国际科学史研究院(IAHS)、国际科学史学会(IUHS)和青年科学史奖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中“科学神话”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科学教育课堂上所用的科学史把科学神话,造就了传奇式的科学家、夸大了科学发现的戏剧性场景,放大了科学方法在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助长了科学万能论,将不利于学生正确科学本质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萨顿科学观的理论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萨顿本人的著作,吸取德布斯、多布所等人的成果,对萨顿科学观的理论倾向进行了分析,指出他在科学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的科学人本主义,在科学标准问题上的实证主义,在科学体系问题上的等级观念,以及这些理论倾向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史研究在近20多年取得长足进步,表现在对古代科学的考证研究,国外科学史的引进借鉴,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等方面。通过对1979--2000年科学史论文、著作、学会会议作计量分析,以揭示我国科学史研究的状况及趋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但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即科学史向度的缺失.我们认为科学知识教育和科学史教育的分离,造成了科学史教育在教学系统中的边缘化,并引起了许多基本的教育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科技史教育走向科学教育的前台和中心是科学教育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俨、钱宝琮是引导作者走上数学史、科学史研究道路的恩师.而作者又有十几位学生.为了中国数学史、中国科技史的共同事业,三代人走到了一起,并结下深厚的师生情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引文、引文索引进行概述,研究了SCI的科学组成体系,认为SCI的功能来自它特有的“引文网络”图,“引文网络”图具有文献检索和科学史研究的强大功能.研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看待和应用SCI的功能,并客观地评价SCI.  相似文献   

16.
江晓原教授一心想研究古典文学,却“误打误撞”,撞到了科学史研究的道路上,成为中国科学院席泽宗院士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他是科学史专家,却一直关注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文化,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边界上.按他的说法,他的所为是“听从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台湾学者张之杰先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对科学史产生了兴趣,但一直没有写过正规的科学史论文,直到1996年1月为了参加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研讨会,才认真地写了一篇科学史论文.在研讨会上,这篇论文让人感到新奇,也让张先生有了自信.此后,张先生放弃探索多年的民间宗教、民间文学和西藏文学,而专心于科学史研究.1997年,张先生发起成立了“科史会”.此后张先生成果不断,发表科学史论文三十余篇,一般论述文章百余篇,得到科学史界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研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建的非法人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机构,成立于2006年3月。该中心是为了继承和发展竺可桢、李约瑟、薮内清等前辈开创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学统与事业,保持和扩大该所在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凝聚和培养更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科学史在教育中的功能和教育价值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利用科学史教育来提高理工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爱以及提高素质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培养历史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提高科研能力.指出通过科学史教育来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交融,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借着庆祝自然科学史所成立50周年的机会,我愿意再次表达对中国科技史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期和希望。那就是,科学史学科应该由理学学科走向史学学科。把科技史看成是理学学科,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许在今天依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它只表达了科技史学科不成熟时期的特征,即依附于各门自然科学,尚未取得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萨顿(George Sarton,1884—1956)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的主张科学史学科的自主性,提出只有分科史不是真正独立的科学史,唯有综合史才标志着科学史学科的出现。分科史往往是依附于自然科学,而综合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