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建立较能接受真实地反应胃癌淋巴结转移(LNM)而又省时、简便、可推行的方法。方法:对35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进行全数、逐个淋巴结(LN)检查.平均每例获得76.89个淋巴结。用连续切片≥6张H.E染色(SSHES)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CK-IHS)的方法确定LNM和淋巴结微转移(LNMM)。数据用u检验和t检验。结果:用SSHES方法共检查出2691个LN,查出539个LN有转移。本组病例最小转移度2.86%(2~+/70),最大转移度88.14%(52~+/59),相差幅度巨大。35例中,早期胃癌6例、无1例LNM.进展期胃癌29例、24例有LNM、转移率为82.76%,CK-IHS方法共检查1783个LN,查出226个LN有转移,其中与SSHES结果一致的为137个LN,单独被CK-IHS查出89个LN.SSHES漏诊5.41%。LNMM的2例均为跳跃转移。CK-IHS对LNM,LNM的检出率明显高于SSHES(P<0.01),对散在分布的少数转移癌细胞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SSHES(P<0.01)。结论:连续6张切片H.E.染色的检查方法有良好的可靠性、准确性,但IHS检查优于连续切片。IHS能提高LN转移度和增加转移率,结果可靠、省时、并且直接影响胃癌的分期、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于分期重要性早在1932年的Dukes分期中就已明确,有淋巴结转移就列入C期。此后众多修正案均无实质进展。直至1984年胃肠道肿瘤研究协作组(GITSG)第一次引入定量病理学内容,1~4枚淋巴结转移(LNM)为C_1期,≥5枚LNM为C_2期。AJCC1986年、UICC1988年按TNM系统分期,凡淋巴结转移皆为Ⅲ期,并将N项再分,N_1为1~3枚肠壁旁LNM,N_2为≥4枚LNM。究竟N项再分亚期是以3枚LNM为界抑4枚为界,颇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TNM分期优于GITSG分期,我们病例的经验也证实这一点,并且提出淋巴结转移度与分期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每枚淋巴结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单张切片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CKIHC)检测淋巴结结果,用以确定CKIHC能否代替HE染色。材料和方法:选择保存完整淋巴结资料的胃癌手术标本33例,淋巴结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每枚淋巴结作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单张切片CKIHC染色。采用SABC(Streptavidin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法行CKIHC染色,胞浆和胞膜着棕色为阳性,对照色为阴性。结果:本组33例手术标本原发灶CKIHC均呈阳性表达。33例共取得淋巴结2533枚,其中1630枚同时作淋巴结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单张切片CKIHC染色。CKIHC结果:转移度10.80%(176/1630),转移率72.73%(2433)。转移度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但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有淋巴结转移(LNM)104枚中CKIHC染色为LNM,癌细胞成片于淋巴结内,呈明显阳性表达。HE染色无LNM526枚,其中72枚CKIHC有LNM。其组织学特征:窦转移或散在分布,以单个或小团状癌细胞出现。结论:用CKIHC后能发现更多数目LNM,外科医师皆可在低倍镜下发现LNM,故CKIHC染色能替代HE染色,可以大大减轻病理学检查的工作量而又保证淋巴结检查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腋窝淋巴结(ALN)转移数目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明确淋巴结转移(LNM)数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并将其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标志。方法:180例行全乳+ALN I、II平面解剖术病例,摘取全数LN作连续6张切片,由病理切片报告浸润癌最大径。并根据PN和PT结果,选择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方案。记录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ALN检查数、转移数。分别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按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并对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180例中,95例有ALNM,ALNM发生率为53%。其中N085例;N152例;N220例;N323例。ALNM数随肿瘤大小增加而升高。总的5年无瘤生存率88%,无ALNM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99%;一旦出现ALNM,5年无瘤生存率则降至79%(P<0.01)。结论:腋窝淋巴结状况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素。淋巴结转移数目、孕激素受体是判断预后的指标。切除淋巴结数应超过10枚,以便准确N分期。  相似文献   

5.
背景:淋巴结转移影响胃癌预后,惯常方法是依淋巴结所在部位划分转移级站,而这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实施。有必要寻求切实可行方法确定病期早晚。方法:≥D_2手术64例,相似文献   

6.
<正> 1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1.1 临床分期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体检,不放过任何可疑的征象。 判别胸内是否有侵犯?基本检查仍是正侧位胸片,并作常规胸部CT检查,如胸内淋巴结和血管阴影区别有困难,应作MRI检查。(T_3病变84%可由CT诊断来决定,平片仅能发现30%,纵隔淋巴结CT检查66%阳性,常规胸片为38%。) 骨髓穿刺活检:小细胞肺癌的骨髓转移率达11%~47%,常伴有多处器官转移,单纯骨髓转移仅2%~3%,双侧骨穿的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细胞核DNA倍体和颈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加深对影响鼻咽癌(NPC)预后因素的认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44例NPC癌细胞核DNA进行检测,发现二倍体肿瘤(DT)10例,近二倍体肿瘤(nDT)17例,非整倍体肿瘤(AT)17例;44例中,颈淋巴结转移35例,经放疗后3年追综观察,鼻咽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24例.将不同DNA倍体的NPC、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PC DNA倍体与转移之颈淋巴结及其大小无关;nDT和AT 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比率高于DT NPC;无颈淋巴结转移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率与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无差别(P>0.05);与无颈淋巴结转移NPC相比,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后3年更易发生远处转移(P<0.05).结论:NPC DNA 倍体与鼻咽局部预后关系较为密切,而颈部淋巴结情况则与远处转移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 淋巴结阳性(TNMⅢ期)的结直肠腺癌有许多不同的预后。本文评定了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及水平和其它临床病理学不同因素对生存的影响,以预测Ⅲ期癌肿患者的预后。 研究设计:对1980-1989年间长光纪念医院538例行治愈性切除的Ⅲ期结直肠癌病例作回顾性研究。每一切除标本用显微镜检查10枚以上淋巴结,用多变量分析确定各自变量。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确定分期、判断预后和决定辅助治疗的重要指标.结直肠癌血行转移多见于肝脏,yeatman报告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的胆囊胆汁CEA值升高.作者14例标本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检查淋巴结,共得淋巴结579板,平均41.36士17.14枚.6例发生26枚转移淋巴结.同时其中5例术中抽取胆囊胆汁测定CEA值,三例高于血清正常值(15ng/ml),其中一例术后作CT发现肝内可疑转移灶,术后19月作B超发现肝内转移.作者认为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全数、逐个、连续切片检查淋巴结可以增加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从而提高分期;测定结直肠癌病例的胆囊胆汁CEA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的肝转移灶;初步观察,有可能淋巴结转移数目与肝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0.
13例乳癌共取腋淋巴蛄189枚,每例平均14.69±4.42枚。每枚淋巴结分别作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1张切片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CKIHC)染色,光镜下现察。结果H、E染色检查13例中7例淋巴姑转移,转移率53.85%,淋巴结转移数目19枚,转移度10.05%;CKIHC染色检查淋巴结转移8例,转移率61.54%,淋巴结转移数目21枚,转移度11.11%。虽然二种方法检查腋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仅HE染色发现有转移的淋巴结CKIHC染色皆为阳性,而且HE染色未能发现的微小转移CKIHC染色亦可检出。即CKIHC染色使腋淋巴结癌转移的检出增加。因而可以认为1张切片CKIHC染色可替代连续6张切片HE染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放射性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的影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53例接受131I 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48例和转移灶治疗5例)在给予74 MBq(诊断剂量) 131I 2~3 d 后进行全身显像;给予治疗剂量131I 7~10 d 后,用相同的采集条件进行全身显像; 给予治疗剂量3~6个月后进行131I随访全身显像,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48例接受131I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患者中, 3~6个月后进行131I全身显像随访,甲状腺一次完全去除率为91.7% (44/48),其中3例在完全去除后发现新功能性转移灶; 8.3% (4/48)未获完全去除.在5例接受131I转移灶治疗患者中, 131I全身显像随访显示功能性转移灶(如颈部淋巴结)消失, 肺和骨转移灶减少.结论:131I全身显像是评价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灶131I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存分析,了解影响该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的诊治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710例食管癌病例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家族史、手术记录、术后病理报告随访资料等相关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56.9%、27.0%,中位生存期为900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病理形态、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层次、切缘、淋巴结是否转移、转移数量、手术方式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侵犯层次、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食管癌预后有关.[结论]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仍较低,临床分期是食管癌术后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分期较早的病例术后预后较好,生存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大肠癌和4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FHIT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大肠癌组织FHIT和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9.2%,45.8%,正常大肠粘膜组织FHIT和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7.5%,12.5%,二者FHIT和Survivin阳性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FHIT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级(P%0.001)、Dukes分期(P%0.001)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01)。Survivin表达均与大肠癌临床分级、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在大肠癌中,FHIT和Survivin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在中国直肠癌发病率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男性发病率排名第五,女性发病率排名第四,死亡率男女均为第五。直肠癌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对治疗方案的决策以及病人预后处理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判断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步骤。直肠癌肿瘤本身的特性和周围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大理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宫颈癌患者Ⅰa~Ⅱb期(Ⅰa~Ⅱb)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宫颈癌Ⅱb期(Ⅱb)术前新辅助化疗后均获部分缓解,并成功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余22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27例患者中除1例失访外,随访时间4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除1例复发外,余均无复发及转移,为无瘤生存状态。结论:化疗治疗可作为宫颈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切口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联合根治术的应用和经验.方法: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6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对33例甲状腺癌病人施行了低位领式小切口保留颈丛的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Ⅵ区(74.7%) Ⅳ区(68.9%)、Ⅲ区(60%)、Ⅱ区(10.2%)、VB区(15.3,%).保留颈丛病人术后无明显耳部感觉异常,所有病人均无下颈部和肩部感觉异常.术后经6~60个月随访无局部复发.结论:对于临床考虑颈侧区转移(CN1b)或临床未提示颈侧区转移(CNO)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对没有颈部手术史、放疗史或无淋巴结明显外侵的手术病人,低位领式小切口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疼痛是癌症病人尤其是中晚期癌症病人最常见的合并症。据报告在癌症未转移的患者中约有15%并发疼痛,已发生转移者有1/3以上患者合并有疼痛,根据WHO推测目前世界上每天至少有三百五十万癌病患者受癌性疼痛的折磨。疼痛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也给病人增加痛苦,所以控制疼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与延缓死亡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癌性疼痛的护理作点滴微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Ⅱ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33例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进行超选择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10~14d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术中出血量和疗效,并与31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联合动脉化疗栓塞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率100%;术中平均出血量(348±28)ml,低于单纯手术组(560±45)神(P〈0.05);术前化疗栓塞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2.12%,低于单纯手术组19.35%(P〈0.05)。结论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手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减少术中出血,是治疗Ⅱ期宫颈癌的较佳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转移数目是确定分期、判断预后和决定辅助治疗的重要根据。 1948年对结、直肠癌Dukes分期修正把C期再分C_1期为局部淋巴结转移,C_2期为局部顶端淋巴结转移;1954年Astler和Coller根据肿瘤侵犯深度再度修正有淋巴结转移的C期中分为C_1期为局部肿瘤侵入肠肌层,C_2期为肿瘤穿透肠壁;1974年Gunderson和Sosin修正Astler/Coller分期增加B_3和C_3,C_3期指有淋巴结转移且肿瘤粘附于或侵犯邻近器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健康观察组(65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与对照组(63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随访2 a,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转移、外侧区淋巴结转移、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例,转移率为7.69%;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率为4.62%;对照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例,转移率为17.46%;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例,转移率为11.11%;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行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清扫治疗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