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次高峰.管理思想随着经济的崛起和政治的成熟化而得到空前发展,并不断制度化.主要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桑弘羊、曹操、诸葛亮、贾思勰、隋文帝、唐太宗和武则天等.  相似文献   

2.
对秦汉至唐宋时期历朝的治边方略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历朝的治边方略呈现出“守势政策”的特点.这一“守势政策”在不同王朝或同一王朝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大体可概括为两种类型,一为积极“守势政策”,一为消极“守势政策”.二者虽然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有差异,但本质上均含有保持中原王朝文化优势的“以夏变夷”的思想内容.受封建统治者思想认识水平及民族构成的影响,不同朝代对边疆少数民族或民族政权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时期,不但国势强盛,科技水平也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手工业、建筑、数学、医学等多方面皆取得了斐然成就,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为后世的科技进步奠定了良好基础。秦汉时期科技发展经验对当代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强盛的国家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前期科技知识沉淀是科技发展的基石,人才的培养则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巨鹿自秦朝置郡以来,在两汉、魏晋北朝和隋唐时期,其统辖范围不断发生变化。对巨鹿郡行政区划变迁的考察始于秦朝,止于唐天宝元年,以期通过对这一时期其行政区划统辖范围的研究,了解巨鹿郡的历史和发展,并且从中认识政治、社会环境对地方郡县统辖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历东晋南北朝的民族迁徙和融合,广西地区的民族和文化有了较大发展。隋唐统一全国后,加强了广西各民族与中原的关系,唐文化直接传播到了广西地区,推动了民族的融合与经济的发展;边疆各族人民为丰富盛唐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壁画的鼎盛期,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墓室壁画和石窟壁画上。壁画技法流畅而娴熟,创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风格及博大、雄强、华丽的时代审美性,同时显示出隋唐画师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西部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关中土壤膏腴,巴蜀沃野千里,陇右水草丰茂,构成了中国的基本经济区,为中国的形成与维系提供了物质基础。东汉末期以后,受长期战乱的影响,关中与陇右经济受到摧残,西部经济丧失了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区的地位。但隋唐时期,西部经济仍然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与维持的重要支柱,是一个范围更大、面积更广的基本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山西为大一统下的一个行政区域,其发展随着王朝的治乱而兴衰。这一时期的礼法思想和礼法实践在中国古代礼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礼与法从秦朝的相对分离、对立逐渐演变为汉代的融合、协调,此后礼法结合成为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政治法律传统和社会控制模式,也成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山西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传统的形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考古报告中记载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为对象,通过对50多年来出土铁器和农具的数量、地域及种类的统计和分析,初步揭示了铁农具在秦汉时期的使用范围和推广程度,并指出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制农具的推广是秦汉时期我国农业飞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先民经过漫长的进化,发展到智人时期,又从英雄时代演进到文明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还是有史籍记载的先驱者,都有管理活动的实践,也就有管理思想萌芽的出现。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盘古、女娲、伏羲、神农、黄帝、炎帝、唐尧、虞舜等。  相似文献   

11.
采石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是区域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浙江省现代采石场、古采石场遗址调查数据,结合浙江省地质、交通、水系、古气候变化及历史地理背景,探讨了浙江省隋唐宋时期采石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隋唐宋三朝,浙江古采石遗址数量增加明显,为历史时期采石活动的鼎盛期;期间杭州湾沿岸、浙东沿海、钱塘江流域三大采石中心相继出现并发展,是历史采石格局由分散→单一中心→多中心演化的重要时期.隋唐宋时期采石格局的形成和采石业的发展受该时期凿建运河、围堰建闸、兴筑海塘、建设港口、修建都城等工程建设和岩性、水系、古气候变化等自然环境因子的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12.
收继婚是一种比较奇异的婚俗,因其与封建礼教相违背,被视为乱伦而遭历代王朝所禁,但在隋唐民族融合文化开放的大背景下,收继婚现象也普遍存在于汉文化繁荣的中原地区。简述了对收继婚的研究现状,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隋唐时期边疆地区以及中原地区的收继婚状况,从少数民族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确保宗种财产延续以及隋唐时期文化回流三方面浅析了收继婚在隋唐时期继续延续进而发展到中原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魏晋到隋唐西蜀方言韵部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诗人用韵来考证汉语四川方言从魏晋以后向隋唐时期韵部系统的演变。通过这种考证和比较分析,我们不仅能看出方言语音的发展和流变,还能反映出汉语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并进而为研究普通语音学理论和语言学历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承接阶段,管理思想没有跳出秦汉到隋唐时期的旧有框架和体系,只是对管理制度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和变革,乏见新意.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有宋太祖、赵普、范仲淹、王安石、叶适、耶律楚材、张居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熙、雍正、龚自珍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隋唐清明渠遗迹的Dl—D4横断面的地学考证,进一步确定了其客现存在,并从地质地貌特征入手,分析了清明渠的流向、规模、性质及古水等环境和变迁,依据不完整的纹层估算出清明渠的大致发育年限。  相似文献   

16.
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主题形象投射与感知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网络照片的内容分析为手段,从供给侧的管理方形象投射与需求侧的游览者形象感知两方面来探讨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主题形象建设.以互联网端的门户网站投放照片和社交媒体上游览者发布照片为采集渠道,运用内容分析法将2类照片样本分为10种属性,并构建"聚合"形象地图分析其内在关联性.借助使用SPSS19.0与ArcGIS软件,从照片的内容要素、时间要素和地理区位要素三方面分析景区管理方投射形象与游览者感知形象的异同.结果表明,在内容要素方面,景区管理方宣传与游览者感知照片各有偏好,但在核心旅游资源认知上较为趋同;在时间要素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地理区位分布上,管理方形象投射照片布区域相对游览者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7.
隋开皇三年至唐开元初年,是封建王朝放开盐禁的无税时期,其后即走向"征税".唐朝中期,为资军用,国家盐政得到有效的治理,刘晏推行的就场专卖制,客观上有效地刺激了三峡地区盐业生产的大发展和长江三峡盐业运销的繁荣.至唐代末期,三峡井盐业成为军阀"拥兵自重"的主要经济支撑.唐代盐政与三峡盐业像一面镜子,映现出唐王朝由盛而衰乃至彻底崩溃的整个历程.五代时期,三峡地区前后归属虽多有变化,但对盐业生产与管理仍然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8.
汉唐间河洛地区的渔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渐趋下降,成为农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此间该地区渔业生产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丰富的自然渔业资源和人工池塘养鱼,而后者则是渔业生产得以维继的根本保证。劳动人民在生产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殖理论。为了将渔业生产纳入有序化的轨道,政府在设置官吏管理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此外,适合鱼类生长的自然环境也为该地区渔业生产提供了又一便利条件。而渔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是与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