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双文 《科技知识动漫》2010,(5):101-101,108
驳问不仅仅针对教师和课文,学生之间也要提倡和鼓励相互驳问。相互驳问可以使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更加强烈、更加迅速、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常拘泥于知识的灌输,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满堂听”使教师成了“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机器,处于“客体”地位。现代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是从问题着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使学生有较多的思考、讨论空间,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重要地位。正如爱因斯坦强调的:“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然而在今天,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日益萎缩,即便是有问题也不敢问或者是不知怎样问、没有机会问等等,压抑了学生好奇善问的天性。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代保民 《奇闻怪事》2009,(10):20-22
肯尼斯·胡佛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语文课上,教师如何设问永远都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倾情投入自己的教学内容,积极参与理解和探究,并在课后热情万丈地去进一步品味、研究、鉴赏,关键就是要“善问”,要有使学生欲罢不能的“问”,使学生产生创新解读或个性化解读的“问”。  相似文献   

5.
中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找准切入点是关键,即抓住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问,引导学生多议,激励学生多练。  相似文献   

6.
程标准倡导问题意识,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展无不问题开始的。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7.
主动质疑是学生钻研精神的体现,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思想家曾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把“审问”与“博学”并列,足见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问”。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上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又由学生自己解答这些问  相似文献   

8.
马强同学问完我数学题离开了办公室。同室的老师说:你班的学生不错呀,还能来办公室问问题。我一笑,思绪不禁飘回到了初三上学期。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要激发学生愿问,指导学生善问,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丰富学生的想像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转变理念,改变传统模式,不要再在新旧交替中左右徘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围绕“问题”以问带教,以问带学,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维活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好“问”的习惯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冰心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那天我正在发动学生参加比赛,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老师,冰心奶奶是谁呀?”这一问提醒了我,我想,我不妨带孩子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于是我故意问:“冰心奶奶是谁,大家想知道吗?”此时孩子的兴趣高涨。我顺水推舟地说:“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学校电脑室.让你们和冰心奶奶来一次亲密接触。”一瞬间,学生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3.
张凤利 《甘肃科技》2012,28(17):97-98
营造宽松良好的"民主课堂",让学生有"疑"敢"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疑"好"问";教给学生有效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疑"善"问";留给质疑时空,让学生见"疑"必"问",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4.
姜先树 《奇闻怪事》2007,(11):42-42,46
在化学课教学中.初三(1)班学生王明说,在家用食醋清洗铝壶中的水垢时,铝壶漏水了;李霞同学问口所里黄色尿垢是什么,应怎样除去?陈华同学问“洁厕灵”倒出来形成刺激性气味的白雾是什么?也是酸雾吗……为此我们引导学生设计了一堂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15.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的英语学习,由竞争式学习转化到协作式学习,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消除忧虑、紧张情绪,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开展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问的协作式学习。  相似文献   

16.
邵政 《科技信息》2008,(32):253-25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情绪往往能产生说教及语言无法替代的感染效应。它不仅能缩短师生问的距离,创造和谐、融洽氛围,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强化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与长久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会问     
作为教师你会问吗?作为学生你会问吗?“学问学问”,只要想“学”,就得会“问”。但课堂中的“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而学生仿佛只须“答”而无须“问”。我们的考试评价标准只有“答”而无“问”。我们的教育也从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只用“答”来代替学生的“问”。先贤们对“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诚然,这种研究是必要的,有其研究的价值,但这只研究了一半。在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在大力实施创新教学课堂改革的今天,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另一半———让学生“会问”!毕竟,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而且,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走出这种悲哀困境的第一步。无疑,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科课堂教学抓起。21世纪是科技激励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我们个人的思想方式与习惯,大力强化问题意识,能不能有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创造性地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让孩子拥有“问题”,永远充满“问题”。意识到教学中“问题”的存在与价值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会提问。让学生“会问”首先让学生“敢问”并且“能问”,引导学...  相似文献   

18.
[情景描述一] 鼓儿咚咚,锣儿锵锵……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六、七种声音后,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学生稍作停顿,陆续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19.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讲压缩到最低限度,让出时间给学生自读、多问、深思,让学生从“应答”转到“自答”上来。  相似文献   

20.
1.通过提出问题优化思维情境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思启于疑,一堂课中,教师巧妙地提出几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诱发学生深思,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到思维状态之中,并能长久地保持良好的听课情绪,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素质教育。何时间,何处问,问什么,大有学问。这首先要求教师教材熟,知识广,知学情。要在备课上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讲、练、读、议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不仅促进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节课上学生始终带着旺盛的精力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