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UAP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 低分子肝素)分别为58例。结果4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8%,对照组为68.97%(P<0.05);观察4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无1例死亡;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5例(占8.62%),死亡4例。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的控制并预防心绞痛发作频率,并能减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UAP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分别为58例.结果4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8%,对照组为68.97%(P<0.05);观察4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无1例死亡;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5例(占8.62%),死亡4例.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的控制并预防心绞痛发作频率,并能减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UAP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分别为58例.结果4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8%,对照组为68.97%(P<0.05);观察4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无1例死亡;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5例(占8.62%),死亡4例.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的控制并预防心绞痛发作频率,并能减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每日2次、口服辛伐他汀20mg,睡前服用.以14天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组治疗两周后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最长时间、室性早搏数、阵发性室速次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减少,但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问治疗前后试管法凝血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血胆固醉、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舍量在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显著减少(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均为入院前经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阿司匹林,降脂药)治疗1周以上,仍有明显心绞痛症状者,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5 000 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所有患者仅1例发生急性心梗事件,无1例出现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用乙酰水杨酸和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剂(希弗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乙酰水杨酸+希弗全)和对照组(乙酰水杨酸),疗程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7%,对照组为67.44%(P<0.05);观察4周后,治疗组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对照组发生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维生素E和疏血通注射液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及其时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100mg,1次/d口服,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点,1次/d.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时的NO,ET-1水平及4周时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另测30例体检健康者的ET-l,NO水平作为阴性对照.结果冠心痛心绞痛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NO水平降低,ET-1水平增高.实验组第3,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ET-1水平降低,NO水平增高.实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显著性.治疗4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E和疏血通注射液联用,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探讨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选取甘肃省天祝县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尼可地尔。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息心电图ST段导联个数与压低幅度的变化。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ST段导联个数及压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息心电图ST段导联个数及压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明显,有效的减低药物不良反应及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段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丙酸睾丸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给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加用丙酸睾丸酮50 mg肌肉注射,每周2次,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甘油三酯(TG)轻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认为丙酸睾丸酮具有调脂、减少炎症反应及扩血管作用,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临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2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4.64%优于对照组的80.36%(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不良反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使用氯吡格雷加丹参注射液对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晚期妊娠羊水量过少的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晚期妊娠羊水量过少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FI高于对照组,S/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婴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能较好的促进晚期妊娠羊水量的恢复,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能提高婴儿Argar评分。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降脂治疗时高敏C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的变化.将内科住院的UAP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加用洛伐他丁的治疗组和不用洛伐他丁的对照组,两组均测定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第10天时的hs - CRP的浓度.治疗组与对照组第3天时hs-CRP较治疗前无显著的降低,第10天时治疗组降低非常明显(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降脂治疗可在短期内降低hs - CRP血浆水平,减轻体内的炎症反应,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破裂,控制UAP病情的发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控制感染,止咳平喘,改善心肺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腹部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共1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肺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0%,对照组有效率71%,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明显降低,PaCO2降低,PO2增高。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 ,应用低分子肝素7500U皮下注射 ,12h一次。疗程5~7d。用药前后对比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结果 :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总有效率90.9% ,其中显效63.3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IL-10、IL-19和IL-20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10家族成员IL-10、IL-19和IL-20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52例,其中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1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同期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浆中IL-10、IL-19及IL...  相似文献   

18.
王丽梅  史继娥  陈鸿 《甘肃科技》2016,(23):121-123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选取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采用数字法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丹红注射液40m 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口服,1次/d,连用14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NST、ΣST的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4d后临床症状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达96.0%、78.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4d后的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达98.0%、76.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NST、Σ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每日一次:治疗组患者在应用硝酸甘油的同时加用注射用血栓通500mg,每日一次静点;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8.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硝酸甘油静脉制剂与血栓通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选择高危UAP34例给予小剂量尿激酶加低分子肝素及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