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尔滨高粱田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高粱田中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群落结构,对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哈尔滨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共11种,隶属4目5科,主要优势种为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是高粱蚜发生期的主要控制因素,物种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物种优势度、优势集中性均表现为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2007年云南玉溪地区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种类、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烟蚜的种群数量、动态均呈单峰曲线,在7月上中旬密度最大,但无论是烟蚜的日增长率还是平均数量,1999年均高于2007年.烟田内烟蚜的主要天敌有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蜘蛛类、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Harmonia axyridi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和草蛉(Chrysopa sinica).烟蚜茧蜂、瓢虫、食蚜蝇和草蛉与烟蚜具有一定的跟随关系,而以烟蚜茧蜂的跟随关系最为明显.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得出,影响烟蚜种群数量变化的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瓢虫和草蛉,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天敌对烟蚜的控制作用亦发生了变化.由于长期实施以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为主体的烟蚜综合治理措施,烟蚜茧蜂已成为当地控制烟蚜种群数量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绿洲农业及沙漠生态中的瓢虫资源,本文采用定期定点扫网法收集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交错带内各个景观的瓢虫及蚜虫的种群数量,认识其发生规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景观对瓢虫的保育作用及其内蚜虫对瓢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鉴定古尔班通古特南缘区域多异瓢虫数量最多(84%);交错带生境瓢虫发生高峰为6月,与交错带内各样点蚜虫发生高峰一致;农田生境内瓢虫与蚜虫数量均于8月达到高峰;植被最为丰富的近农田景观瓢虫数量最高(0.047头/d)。本研究可为交错带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及绿洲农业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角血蜱作为河北省优势蜱,掌握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可为京津冀地区控制蜱种群数量和预防蜱传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集地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云枫岭风景区,采用人工布旗法采集蜱,温湿度记录仪记录采集地点温湿度数据.结果显示:长角血蜱成蜱每年3月开始活动,成蜱数量最高峰出现在6月,8月从植被上消失;若蜱每年3月开始活动,若蜱活动的最高峰出现在5月,随后数量逐渐减少,9月从植被上消失;幼蜱每年最早开始活动时间为5月,8月末9月初达到高峰,11月从植被上消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新疆棉区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作用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建立了十一星瓢虫捕食棉蚜的非自治种群动力学理论模型.讨论了解的基本性质.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十一星瓢虫和蚜虫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十一星瓢虫捕食棉蚜的种群动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棉蚜、十一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新疆棉区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作用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建立了十一星瓢虫捕食棉蚜的种群动力学理论模型.在模型中对捕食者─十一星瓢虫进行了虫态和年龄结构划分,用来模拟不同虫态和年龄结构瓢虫对蚜虫的捕食.运用有限差分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在亚洲地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从上个世纪起,异色瓢虫在遗传学、进化论学说、种群动态学、生物防治等多个领域被人们广泛研究.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变异为科学家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色斑变异主要是其黑色部分(含黑色素)和非黑色部分(含类胡萝卜素衍生物)的分布范围与布局发生了更动.同时,不同色斑由一系列复等位基因所控制,表现为镶嵌显性遗传,镶嵌显性是控制黑色素形成的基因起支配作用;另外,外界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多样,例如鞘翅色斑的频率可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文章对引起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变异的各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三化螟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重要水稻害虫.研究于2001—2011年每年1—8月在勐海进行,采用黑光灯诱杀技术,对三化螟成虫种群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发现,从2001年以来,三化螟种群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三化螟种群数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其在8月主要高峰期记录到成虫198 480头/hm2.三化螟种群每年有2次高峰期,2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在每年的5—8月.主高峰期与次高峰期发生的先后次序和出现的月份因年而异.对三化螟种群数量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月降雨量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增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黑缘红瓢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食性瓢虫多以蚧、蚜虫、粉虱为食,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帮助人们消灭农作物和果树、林木害虫,提高作物和果品产量上,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但在白蜡虫养殖业中,盔唇瓢虫属Chllocorus中的两种肉食性瓢虫,则起着有害作用.其中,红点唇瓢虫C.kuwanae Silv.食害白蜡虫雌虫,在乐山地区发生数量较少,为害尚不显著.而黑缘红瓢虫C.rubidus Hope的成虫和幼虫均以白蜡虫雄幼虫为食,是白蜡虫的严重害虫之一.其生活史、习性和防治方法过去未见报导,1974——1976 年在峨眉县参加白蜡虫科研的同时,对该虫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十一星瓢虫与蚜虫数量关系的种群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棉区十一星瓢虫与蚜虫相关调查和实验数据,按照种群动力学理论,建立具有阶段结构的种群动力学模型,探讨外界环境对生物种群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内禀增长率越高,则蚜虫种群增长速度越快,峰值越大且所需的时间也越短.随着棉珠的单株最大容蚜量的增大,棉蚜爆发的时间不断推迟.而温度对瓢虫的转化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使得蚜虫爆发的时间和峰值有明显的区别.瓢虫和蚜虫的种群变化具有明显的跟随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甘蔗蓟马发生特点及色板诱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色板对甘蔗蓟马的诱集效果,并对甘蔗蓟马进行种类、发生特点、田间种群数量变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甘蔗蓟马发生期在4月下旬,5月份种群数量开始逐渐增长,6月下旬达到高峰期,7月份以后开始逐渐减少;采集获得标本1124头,经鉴定甘蔗蓟马有两种,分别是蔗蓟马和华简管蓟马,蔗蓟马是优势种,占所采集甘蔗蓟马总量的99.64%;而在色板诱集方面,蓝色粘虫板诱集甘蔗蓟马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颜色.  相似文献   

12.
淮北麦区是安徽省的主要麦区,面积146.7公顷,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70%左右.统计分析表明,淮北麦区共有天敌41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2种,寄生性天敌9种.在各种麦田天敌中,以瓢虫类发生量最大,其中七星瓢虫占60.6%,龟纹瓢虫占20.0%,异色瓢虫占5.6%,草蛉类、蜘蛛类和食蚜蝇类分别占2.0%、1.9%和0.5%,其它天敌占8.4%.通过分析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上对麦田主要害虫麦蚜的追随关系可以看出,七星瓢虫是麦田的主要优势天敌,龟纹瓢虫和寄生性天敌蚜茧蜂是次要优势天敌,异色瓢虫、食蚜蝇和草蛉等是麦田的非优势天敌.一般年份,淮北地区麦田天敌在整个小麦生育期内只有一个发生高峰,出现在5月上旬,滞后麦蚜高峰5天,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天敌的发生盛期.对于淮北地区麦田天敌的利用,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时、定点同时计数方法,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以了解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与其越冬生境保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3—2010年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在线性关系上呈上升趋势.分析表明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的增长,与近年来对保护区内黑颈鹤越冬生境的多方面保护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于2001年,采用截线法对长青保护区30条样线进行了调查,并与1988年以来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2001年大熊猫为109只,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处于稳定期,分布区有所增加;羚牛种群数量为403只,数量和分布区增加较快;金丝猴种群数量为470~630只,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处于恢复时期.加强宣传教育、监测、栖息地恢复、参与式保护是重点物种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胡学难  伍中兴 《贵州科学》1994,12(1):56-57,55
本文研究了深点食螨瓢虫在贵州施秉县西山桔园对桔全爪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深点食螨瓢虫较好地控制了桔全爪螨的危害;并且在果园内安全越冬,第二年已建立稳定的种群。  相似文献   

16.
龟纹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烟蚜的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 II型模型 ,其模型分别为 Na=0 .835 0 N/(1 0 .0 10 4 N)和 Na=0 .92 2 6 N/(1 0 .16 0 1N) ,瓢虫捕食烟蚜的数量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增加 ,但寻找效应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降低。雌虫和雄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 4 2 .0 9、38.6 7头和 7.75、7.31头。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地增加而降低 ,雌、雄虫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E=0 .372 9P-1.612 3和 E=0 .36 80 P-1.5786。雌、雄以及雌雄混合种群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E=0 .84 6 6 P-2 .1892 、E=0 .7377P-2 .2 785和 E= 0 .6 118P-2 .173 4。  相似文献   

17.
新疆吐鲁番棉区自然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新疆吐鲁番地区棉花苗期至吐絮期施药棉田和不施药棉田中棉蚜及其主要天发生动态,结合投影寻踪回归分析结果评价棉田中自然天敌 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不施药棉田中草蛉和瓢虫对棉蚜有着良好的自然控制能力,施药棉田中常用的化学杀虫剂虽能短期控制棉蚜种群数量,但同时也严重杀伤了其天敌,不能达到长期控制蚜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松干蚧捕食天敌数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松干蚧显露若虫、雌成虫和卵囊发生期,树枝上捕食天敌是数量是树干上捕食天敌 1.18倍。在1龄若虫发生期,树干上天敌的数量是树上的1.10倍。树上同时有日本松干蚧和松大蚜发生时,蚧虫天敌增加了2.98倍,主要是捕食蚧虫的贤惠义增多了。异色标虫是两种昆虫的主要捕食者,但较多造反蚜虫刻瓢虫、蒙古光瓢虫、华鹿瓢虫主要捕食蚧虫,崦隐斑瓢虫主要捕食蚜主。  相似文献   

19.
1999年至 2 0 0 1年每年 4~ 7月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对栗斑腹种群数量及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三年来栗斑腹种群数量连续下降 .其原因是 :人为干扰导致栗斑腹繁殖成功率及繁殖成活率降低 ,从而导致栗斑腹种群数量下降 ;研究地区内近几年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也导致了栗斑腹种群数量的下降 ,气温升高 (R2 =0 9964 )、降雨量减少 (R2 =0 84 98)对栗斑腹种群数量下降的影响很大 .  相似文献   

20.
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及其对停歇白鹤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保护区内农田、人工林、村庄、草地和沼泽的面积趋于减少,而盐碱地、浅水泡、水库和河流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农田、盐碱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而河流和沼泽面积随之显著增加.1983-2008年春季,在保护区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每年春季平均有(571.5±485.6)只白鹤在此停歇,春季最高历史记录出现在2008年,为2 148只.2000-2007年秋季,在莫莫格保护区停歇白鹤种群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种群数量为(495.6±429.4)只,2007年秋季种群数量最高,为1 485只.随着盐碱草甸面积的增加,停歇白鹤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r=-0.785,P=0.037);停歇白鹤种群数量与泡沼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32);农田、人工林、河流和水库面积变化对白鹤种群数量变化无显著影响.实施白鹤停歇地保护和恢复重建应重点加强对泡沼的保护和管理;另外,盐碱草甸为白鹤潜在的停歇生境,保护其完整性对白鹤停歇地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