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6,(1):30-33
山东青州云门山大云寺,是青州古代一所重要的佛教寺院,其历史地位比青州著名的龙兴寺还要高。它在青州文化中屡被提及,但对它的介绍却甚为简略,甚至只是一鳞半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文对它进行考证。该文旨在用丰富而详实的资料,对青州云门山大云寺建立的时间、地点,得名的时间,大云寺的兴盛、维修、扩充,大云寺存世的时间,大云寺在青州的历史地位等诸多内容进行考辨,使云门山大云寺的本来面目呈现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2.
"腾冲"以及"柘俞"城是南诏对腾冲城的建置和命名,它表达了南诏统治者对腾冲历史、文化、地理的认识和希望.本文主要从语言学、历史学等方面分析研究并阐述了"腾冲"以及腾冲古代地名"柘俞"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3.
山东青州有丰富的石刻文化,《青州石刻文化》阐述了青州丰富的石刻文化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该书有一篇《仰天山文殊禅院第十代祖师寿塔记》,其句读及翻译都存在着严重错误。此《塔记》由临朐博物馆供稿,《青州石刻文化》原文引用。这篇带有错误的文章被多处运用,不但起不到宣传地方文化的作用,反而有害于地方文化的传播,很有必要对其修正。地方文化都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只有把地方文化放进整体文化中观照,才能突现出地方文化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万事由来     
我国第一次有国旗,还是在清朝末年。当时,清朝政府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向慈禧太后奏请制定国旗,并呈上面画有虎、豹、狮、龙、麒麟、八卦等图象的国旗图案。慈禧决定用金龙为国旗,通称黄龙旗(龙为皇帝的象征,黄色则为满族的代表色)。黄龙旗最初为三角形,后改为长方形,从1900年起,在全国悬挂直至清朝灭亡。  相似文献   

5.
引证国内外考古的已有成果,通过对青州西辛古墓出土的金环首刀柄纹饰图案与斯基泰文化现象器物进行比对,列举了青州西辛古墓出土的金环首刀柄纹饰表现的艺术特点与具有草原文化特点的斯基泰文化器物的相同点,以及对青州西辛出土的银豆盒艺术造型所具有的栗特艺术特点进行研究,阐述古青州文化与草原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推断出古青州曾是草原丝绸之路的终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战国至晚清法律文献编纂史,对历代重要法典的体制、内容,及有关编纂机构的建置沿革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7.
社会建置,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今宜昌市行政区是古代社会行政建置不断发展的结果。本文从地方建置开发的角度,摭取有关史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勾勒秦汉至隋宜昌地区社会建置的历史轨迹的同时,着重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宜昌建置与户口的变化及夷陵行政建置由县级上升为郡级的背景,论证了古夷陵的历史地位和今宜昌市开发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20,(3):30-33
"小镇大家"艺术区是蓝城·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的新型组成部分,是政府和企业亲密联手打造的文化艺术经济体。它是一种精致灵活便于管理的新模式,是青州书画销售模式和宋庄创作艺术区模式相结合的新型模板,实现了艺术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引领中端艺术的平民消费,达到了多方回避风险的目的,一年多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如书画市场寒冬的一股暖流,这种实践的模式值得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清朝在内蒙古地区的政区基本管理体制为盟旗制度,它强化了各旗与清政府间的联系渠道,蒙古族地区因此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但这一制度也阻滞了蒙古民族整合的步伐,弱化了蒙古民族内部的各种历史联系。清末及民国时期,大量汉族农民的涌入,使蒙古民族的生产方式向多样性转变。同时,随着旗境内府厅州县的设立,盟旗管理体制趋于衰落,旗县并置成为常态,致使内蒙古地区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清代拉萨札什城兵营历史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立足于原始史料,结合实地考察,对清代拉萨札什城兵营的建造、规模、变迁及其遗迹等历史情况作了初步研讨。拉萨是藏族文化的中心,清代的汉藏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札什城兵营、札什城关帝庙,以及在此址上形成的扎基寺等历史遗留,不仅是汉藏文化交流的真实反映,而且也是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的历史见证。这种历史文物值得关注,这类问题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宏观角度看,清末新军建设不仅编练了一支新型的近代化军代,而且带来了中国军事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堪称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肇端.但从清王朝练军自求的微观角度看,新军却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了,不能说新军建设不是一次惨重的失败.封建主义的国家机体难以移植资本主义的军事制度;落后的农业经济承受不起近代化军队建设的重负;动荡的末代政局无法保障军制改革和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是新军建设失败的3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合肥是庐州府治所所在,清代的合肥城垣包含了诸多的历史信息,研究清代的城垣修建,对我们了解清代合肥的经济、政治、军事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出于军事防护和政治统治需要,会泽建制较早,且为历代治所,但在清代,会泽发展成为云南省除昆明之外的区域性次中心城镇,经济功能得以加强,这主要是因为以政府为主导的铜矿业的开发。清代会泽古城的商业经营活动围绕着铜矿业开发展开,除铜矿开采、冶制和运输外,还包括了服务于大量商民生产生活的商品产销,清代会泽古城的商业经营活动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和脆弱性,与铜矿业发展同兴衰,但这一时期会泽古城的商业发展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结合福州市青洲闽江特大桥的工程实践,对大跨度迭合梁斜拉桥在轴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钢-混凝土迭合梁截面受力状态和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宽度进行空间有限元数值分析和理论研究,提出简化钢-混凝土主梁受力状态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闽台海岛开发经历了巡检司、卫所或寨游、军镇发展为海岛行政区.海岛居民的经济开拓,减轻了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由传统自然经济向以海洋经济为导向的商品经济过渡,海岛的经济发展与军事驻防相辅相成.海岛教育基本上按照内地的模式,共同的科举制度将海岛与内地的读书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思想文化上相互影响,形成了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的闽台文化.探讨海岛开发的不利因素与不足之处,祈望能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考查桂林的城市形态演变和古建筑旅游资源认为桂林的历代城市建设符合一般的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和生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选择规律,建筑与自然环境、文化相交融是推动桂林由军事城镇演变为旅游文化名城的重要因素,也是桂林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山东省青州市的发展规划、规模企业、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了青州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情况以及社会需求,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发展的优势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18 98 -1911年 ,在清末军事现代化改革中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 ,在外强的屡次侵侮下 ,清政府的军事观念发生转变 ,然后又经历了仿照德制练兵期 ,最后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 ,出现了东渡日本考察陆军的热潮。  相似文献   

19.
杨遇春是我国清代中期的著名军事将领,其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为维护清代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以寡击众、出奇制胜;剿抚兼用、降低成本;围点打援、犁庭扫穴;身先士卒、驭兵有法;自创阵法、锻造劲旅等五个方面对其军事才能作较为详细的论述,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清代治藏军事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和论述了清代关于历次对西藏的用兵、治藏军事制度的构成要素、发展阶段和特点、治藏的军事思想以及它的历史影响等问题。认为清代治藏军事是清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的重要制度,是清朝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清代通过用兵西藏,维持了西藏地方安宁,加强边境巡防,抵御外敌入侵,巩固国防,捍卫祖国统一,加强了中央政府在各民族心目中的威望,推进了西藏地方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相互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友好往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