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发动侵略扩张战争,日本文学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在"日本浪漫派"理论、"国民文学"论和"近代超克"说等民族主义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服务于侵略战争的文学活动,出现了"大陆开拓文学"、"满洲文学"、"兵队文学"、"笔部队文学"和"皇民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文学。15年战争中的日本文学,全方位地服务于侵略"国策",日本文坛几乎整体沉沦。  相似文献   

2.
宁婷婷 《科技信息》2010,(35):J0319-J0319,J0361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20世纪初期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许多唯美主义的经典之作,并且在其初期作品中非常集中地表达了对"中国"的喜爱之情。谷崎于1918年实现了第一次中国大陆的旅行,并且在完成这次旅行回到日本之后,激发了他创作"中国情趣"作品的热情。同时谷崎从以前就一直想与中国文人有一些近距离的接触。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对中国进行了公然的侵略。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坛进行了残酷的封锁与镇压。日本作家肆无忌惮地为本国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对中国人民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透过日本作家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化统治,同时也彻底戳穿了日本侵略者所谓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谎言。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我国东北的同时,还进行大规模的移民侵略,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东北农业生产的严重下降,使东北殖民地危机进一步加深,历史事实证明了移民侵略给东北造成的危害,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日本政府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对中国进行了公然的侵略。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坛进行了残酷的封锁与镇压。日本作家肆无忌惮地为本国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对中国人民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透过日本作家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化统治,同时也彻底戳穿了日本侵略者所谓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谎言。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我国东北的同时,还进行大规模的移民侵略,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东北农业生产的严重下降,使东北殖民地危机进一步加深,历史事实证明了移民侵略给东北造成的危害,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日本政府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文文学 ,是指中国本土 (含大陆、台湾、香港、澳门 )以外的各国华人 (含移民、取得异国国籍者、旅居者、留学生、华裔等 )用汉文写作的文学。研究各地区、各国华文文学的差异和特色 ,有利于促进世界华文文学的交流与发展。海外华文文学分为四大板块 ,其文学创作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因其华人移民历史和社会状况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差异。在世纪之交 ,海外华文文学在机遇面前 ,也面临着种种主客观因素的挑战 ,种种问题都需要中国本土文学界和海外华文文学团体共同研究。中国大陆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中心和强大的辐射源 ,理应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促进海外华文文学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日本满州农业移民政策的演变过程表明,日本农业移民不是单纯的经济移民而是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政策服务的,具有军事性、政治性、法西斯性的“国策移民”,其政策演变有如下特点:(1)表面上是拓务省、关东军、加藤集团共同制订的,但始终起主导作用的是军部在中国的代理-关东军。(2)移民政策演变过程与日本法西斯体制形成过程及扩大侵略战争过程同步。  相似文献   

9.
莫言以"肉"意象的开拓和小说意象主义的创作极大地开拓了"汉语写作"的新疆域。在对"肉"的刻画、阐释和建构过程中,莫言自觉地展开了对文学本体审美价值的追求。"肉"意象存在于显性文本与隐性文本的复合结构中,既是作者独特的文化思考,也是生命体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时期,有近50万左右的朝鲜移民迁入中国东北境内。据史料分析可知,大批朝鲜移民迁入的原因主要有:清末新政期间东北地区原有封禁政策的废弛;晚清政府为加速东北开发,抵抗外国侵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朝鲜境内自然灾害的连年频发;朝鲜国内"势道政治"时期的不良政治生态环境;朝鲜民众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压与凌辱,等等。众多朝鲜人移入中国东北地区后,在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加速开发了久经封禁的中国东北土地,为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朝鲜族移民文学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基础;萌生了不同类型的朝鲜移民社会团体;加剧了清政府与日本之间的国际争端。  相似文献   

11.
日本侵华战争已经过去60多年了。人们在回顾那段历史时,往往着眼于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等方面,很少涉及日本的文化侵略政策。人们普遍不知道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还有一支“以笔为枪”的特殊侵略部队——“笔部队”。他们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集团从事“对华宣传战”的主力军,正是他们炮制的大量侵华文艺作品,在侵华战场上,发挥了“枪部队”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枪部队”所不能替代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集团实施了“文化界总动员”,军部也在全军设置了军事报道部,统筹和扩大对华宣传战。当时的日本文化界人士发挥了非同一般的…  相似文献   

12.
:2 0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文学交流多姿多采 ,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不少盲区。本文从日本文学的中译本 (特别是日本作家中译的《不如归》)、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和现实为题材的作品、日本作家与中国作家的交往、应该正视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等方面予以论证 ,强调必须扩大中日文学交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陈曦 《科技咨询导报》2010,(13):249-249
日本文坛于1924年正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学流派被称为新感觉派,此派别成立之初主要是以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中河与一、今东光等作家为典型代表,其文学特点以"新感觉派"为主。但由于这种派别的产生没有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并非是他们深思熟虑的结果。造成新感觉派经历了短短三年时间就退出文学舞台,反映出了大正末期昭和初期日本文坛的复杂状态。  相似文献   

14.
日本历史步入近代以来,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进行侵略扩张,妄图以亚洲霸主的地位在亚洲与欧美列强争夺势力范围,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帝国。从1868年至1945年,是日本大陆政策形成、发展、膨胀以至消亡的历史。追本溯源,我们重温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抓住大陆政策的实质,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近代日本的历史是由“血与火”的战争线条勾勒而成的道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到欧美列强的侵略,日本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带有明显的军事封建主义色彩,①其对中国的侵略程度尤为残酷,危害是直接的。历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明治维新后,其对外的战略目标不仅要征服中国,而且要称霸亚洲,乃至全世界。而独占"满洲"则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关键所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企图得逞,并将"满洲"作为继续扩大侵略的重要基地,以期逐步达到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1931年9月18日,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东北,起于20世纪上半叶的日本向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活动随之更大规模的进行,其实质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部分。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这一活动,改变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构成,使东北殖民地化,从而达到永久占领东北地区的罪恶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民日本的文学交流多姿多采,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不少盲区。本文从日本宾中译本、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和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作家与中国作家的交往史应该正视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等方面予以论证,强调必须扩大中日文学交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打工作家"不约而同地对某个"地理"进行深度考察和反复挖掘,像一张网一样打捞起发生在生态地理上的过去与现在,构成了"打工散文"中充满情感认知的"文学地理学"。"打工散文"既是底层世界的精神地理,也是打工者的命运简图。  相似文献   

19.
广袤的北方大陆不仅铸造了一位强悍孤傲的男子汉,也造就了一位最具血性和富于激情的中国作家。在文学高原上不断跋涉的张承志在选择北方大陆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的同时,也最终寻找到了自己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4月京城,杨花飞舞的一个下午,89岁高龄的李德纯老人打电话到本刊,告诉我们,他长期研究外国文学,注意到战后日本文学在触及二战题材时多把日本人描述成受害者,但也有少量作品从加害者的角度剖析日本的战争角色。于是,写下一篇短文投给《世界知识》,是为了告诉中国读者,在日本,还是有一部分作家能从良心出发,客观反映对外侵略给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伤害。现编发此文,并向李老致以敬意。——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