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陇东红色歌谣之所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不仅因为陇东红色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愿望,而且因为陇东红色歌谣接通了劳动人民潜藏的集体无意识,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陇东红色歌谣在进行革命主题诉求的同时,也保存了特定的方言土语、民俗风情、民族宗教等文化学资料,具有丰富的文化学价值。正是在文化学的意义上,才能解释陇东红色歌谣的魅力,否则,可能得到一种一般化、简单化、肤浅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红色歌曲是中国共产党保留下来的极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精神财富。大别山红色歌谣作为典型代表,是红色歌曲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大别山红色歌谣为例,揭示红色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意识、情感、境界、心理接受诸方面的多重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3.
川陕苏区建设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红色歌谣反映的内容丰富,涉及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红色歌谣特征十分鲜明,达到了革命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红色歌谣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革命宣传的号角和革命动员的鼓手.在价值上,红色歌谣不仅是革命年代革命友谊的见证,也是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适应革命的需要,曾产生了一种新的民歌样式,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具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具有革命性、战斗性和思想的先进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和富有地方特色等。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具有思想启蒙和教化作用;具有鼓舞红军革命斗志的功能及瓦解敌军思想的功效。珍视和传承湘西红色歌谣,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的迫切需求,我们要传承好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鄂豫皖苏区的红色歌谣运动,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进行思想宣传、政治动员、文化建设和社会改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红色歌谣运动中,苏区广大干部群众创作并传播了大量红色歌谣,使革命意识形态搭乘歌谣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渗入基层社会,融入乡村生活,从而宣传了革命,动员了群众,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苏区社会。  相似文献   

6.
金寨县莲花山民间歌谣资源丰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和较为落后的经济条件客观上又较好地保存了这些民间歌谣,为我们调查研究皖西大别山民间歌谣提供了难得的典型个案。在对莲花山民间歌谣进行了长期的调查、记录、整理和研究基础上,将莲花山苦情歌谣、红色歌谣、爱情歌谣、结婚喜曲子和儿童歌谣的调查研究情况呈献于读者诸君,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针对黔西北地区构造条件的复杂性,通过对黔西北地区构造演化特征、褶皱断裂发育分布特征研究,结合本区页岩的沉积环境、厚度、TOC和Ro等,对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藏的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参照页岩气藏保存条件评价指标,划分出了页岩气藏保存条件的有利区。同时,对其他地区页岩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认为黔西北地区褶皱断裂非常发育,发育了以隔槽式为主的褶皱和不同期次下4组走向的断裂体系,使页岩气藏的保存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页岩气藏保存条件有利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黔西北中部的大方县和黔西县大部分地区、黔西北东北部的桐梓县以及仁怀市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8.
所谓红色歌谣的档案式保护,就是运用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通过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将红色歌谣有效保存起来,形成红色档案,以便存储和利用。其中,应遵循保护为主和整合力量等原则,并采取科学抢救、规范操作、编研并举等综合方法,切实搞好普查、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研究、出版、创作、展演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民间文学的传承研究入手,探讨了新时期黔西北民族民间文学"活态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并结合田野调查结果和案例分析阐述了活态传承的不足,进而从建立黔西北民族文学继承人机制,优化"活态"传承的生态环境及市场化应用与生产性保护等方面,提出了黔西北民族民间文学"活态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水质检测方法对黔西北喀斯特石漠化农村地区的饮用水现状进行调查。区内农户饮水水源为泉水和雨水,缺水现象严重。储水小水窖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指标都大幅超出国家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几乎所有雨水小水窖水的感官性状指标均超标,泉水小水窖则在雨季超标严重;这都与集、储水的设备及操作管理均过于粗放有直接关系。受黔西北铅锌矿产业污染影响,该区域水质中铅、汞含量超标;紧邻示范区的煤矿可能是致使区内饮水硫化物超标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村民具有强烈的净化水质意愿。针对以上污染形成原因,建议控制污染源头,在集雨过程中和用水终端进行水处理,保护黔西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村饮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需要军民坚定的理想信念。邓小平等百色起义的领导者不仅对理想信念有诸多阐述,而且还身体力行,成为追求革命理想信念的典范。右江党组织、红七军和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军民理想信念的培育。右江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的红色歌谣,成为培育军民理想信念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乌当地区奥陶系湄潭组的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市乌当地区处于黔北早古生代沉积区及黔南晚古生代地层沉积区交界处,具有独特的地质及地层发育特征,其中奥陶系湄潭组地层发育,但研究程度不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等测制了6条湄潭组地层剖面,对该组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进行研究,并与黔北地区的湄潭组、大湾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乌当地区的湄潭组特别是上段明显有别于黔北地区标准的湄潭组上段及大湾组,建议用"湄潭组上段"来表示该段地层。乌当湄潭组的笔石地层研究较好,可建5个笔石带及一个层位;本文把中奥陶统底界暂放在湄潭组上段底部硅质岩之下,说明湄潭组是一个跨时的岩石地层单元。乌当地区是贵州大学等高校的地质实习基地,湄潭组的地层学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也有助于实习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川陕苏区曾经产生过大量惊天动地、气贯长虹、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歌谣。作为民间口头文学样式,它生动地记录了那一段光耀史册的巨大社会变革;率真地讴歌了民众对党和苏维埃政府的热爱之情;密切配合了当时的武装斗争和苏区建设。这些歌谣是革命的思想内容和耳熟能详的民间歌谣形式的完美结合,其中的时政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民众对现实生活的评价与批判。  相似文献   

14.
晚二叠世乐平期,最为强烈、规模最大的一次峨眉地幔热柱强烈活动在贵州西部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理格局.沉积相带由早二叠世的近东西向变为晚二叠世北东向排布.沉积相带由西向东,由陆相渐变为海陆交替相,最后变为海相环境.在贵州西北部的威宁一带形成陆相沉积环境.遵义至安顺一线以西的黔西和黔西南地区,属于海陆交替的陆地边缘相区,...  相似文献   

15.
重九起义之后,云南革命党人成立了以蔡锷为都督的云南都督府。贵州革命党于1911年11月3日发动反清起义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1911年12月25日,蔡锷代表云南都督府致大汉贵州军政府的一则专门政府电文,主要内容关系贵州辛亥革命和滇川及全国革命形势,对整合西南地区革命力量联合推翻满清政府并获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极易受到破坏。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植被的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分析贵州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评价其生境敏感性。研究调查结果发现,贵州省高等植物共6930种,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13种,受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63种。贵州的生境敏感性的分布主要以高度敏感区为主,面积为93579.40km2,比例占53.15%;其次是不敏感区域,面积为39071.14km2,比例占22.19%。贵州省生境敏感性在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黔东南,黔南和黔北的生境敏感性较高,而黔中、黔西南和黔东北的生境敏感性较低。生境敏感性与高程相关分析发现,贵州的5个敏感性分类等级区都主要分布在500m~2000m之间,其余高程范围分布很少。  相似文献   

17.
在史前艺术的萌芽时期,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流域母土里孕育起来的艺术事象,就明显地存在着风格和气质上的南北差异。本文从楚美术与北方中原美术的对比与楚美术和西方美术的对比两方面探讨楚美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沉积序列、沉积特征和物性分析基础上,研究滇东-黔西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层序格架和致密储层类型及其空间展布规律。龙潭组是扬子板块在二叠纪碳酸盐台地基础上形成的以煤系为特点的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物源区是西部川滇地区,相带走向为北东-南西向。滇东-黔西一带靠物源一侧的西部地区以河流相细砂岩为主,往东为以含煤层系为特点的中间过渡相带和靠海一侧的河口湾海岸相带。龙潭组岩石类型主要有煤岩、泥页岩和致密砂岩,这3种岩石构成了3种致密天然气储层,都具有一定的含气性,但含气量从煤岩→泥页岩→致密砂岩具有逐渐变弱的变化规律。煤岩物性相对较好,泥页岩物性较差,致密砂岩物性最差。煤岩储层在黔西的大方-金沙-六盘水地区和滇东的富源-曲靖-罗平-丘北地区较为发育,三角洲平原、潮坪-潟湖相是煤层气发育的有利相带;往东南靠海方向主要发育泥页岩致密储层的潮坪-潟湖相带;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北西方向靠物源一侧的三角洲前缘亚相。煤岩和泥页岩在相邻的黔北地区、四川泸州、重庆永川和云南的弥勒、普者黑等地延展分布,这些区域的龙潭组可能存在相应的致密储层和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