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清彦《学书枝言碑》原石已毁湮,传世拓片亦不全。相关史载多有舛误,由于一直看不到全碑全文真相,书刊文章引用时只能沿袭旧说。本文在整理点校全文基础上,就其作者问题,书刻年代,立碑地点,书刻形制,内容字数等等作出考定,期望相关部门在重修史志时,能据实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2.
学书要懂欣赏书法作品。黄庭坚在书论中说:“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其形,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今人入神,乃到妙处,则下笔随人意。” 大凡书法有所成者,无不在书法欣赏上下功夫,欧阳询观索靖碑,李阳冰观大篆碧落碑数日不能去,就曾在书法史上传为佳话。只有欣赏能力提高了,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循环往复,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3.
《学书枝言》指点“入古尽势”的学书路径,开示其“帖学”门庭,点评经典,臧否人物,倾其所学,金针度人。依次展开其“真行草章之传”,正所谓“杂采旁搜,多识陈法”,“纷纭杂出,无不可参变博识,助我功能耳。”继而又综论书史书风之变,直到对当下清代书法的品评,展现了作者的家学渊源和书香门第的广闻博识,也为学书者开启浩瀚渊深的书学之门。  相似文献   

4.
《学书枝言》继承了前人书法理论技法理论,围绕着“用笔与结字”的技法核心问题,按“执、运、体、势”的顺序,展开了对书法技法问题的全面探讨,并涉及“技”中之“道”和艺术创作问题。毕竟艺术的最高境界(道)必然是建基于纯熟的技法之上的,即所谓“道由技进”。因此,作者才解说得如此的详备而认真。  相似文献   

5.
孙竹雅所著《学书枝言》,能够抓住书学的重点和难点,以简炼而优美的文字,由浅入深,娓娓道来,解决了许多实际的疑难问题。又能够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众多的书学问题,长善救失,时现警策精辟之论,金针度人,开启其"帖学"门庭。文章前后照应贯通,结构严谨,转换过渡,环环紧扣;通篇则文法多变,摇曳生姿。读来引人入胜,思之令人解颐。长语短句,错综杂出;或取譬而巧喻,或言简而意丰;用字考究,音调铿锵,诵之则朗朗上口,咏之而荡气回肠。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学书枝言》一卷颇有其文法上的艺术特点,值得今人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凡是研究书法或爱好草书的人,都熟悉唐孙过庭所撰并以草书自书的《书谱》(残)。但长期以来,人们所见到的大多是刻本,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有真迹影印本流传。据记载:《书谱》刻本,最早是宋刘煮等人集摹的《淳熙秘阁续法帖》本,亦称太清楼刻本,后有薛绍彭刻本,再后有明人的《停云馆法帖》本和《玉烟堂帖》本。以上诸刻,据杨守敬《学书迩言》(文物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的评价,断为“皆不佳”。而杨守敬最推崇的,是安麓村于康熙初年在天津沽水草堂钩勒上石的刻本,亦称安刻本或天津刻本。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称:“孙过庭《书谱》,……唯国初安麓村所刻绝精,有陈香泉释文。此石后归临川李氏,又归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书画家钱南园其书法端庄厚实,气势雄浑,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钱南园书法评为“佳品之上”。事实上,清代中叶的书法大家何绍基、翁同和对南园也推崇备至,曾经常将其书法悬挂满室,专心揣摩,为学颜字过度。杨守敬《学书迩言》称:“自来学前贤书,未有不变其貌而能成家者,独有钱南园学颜真卿,形神皆至,此由于人品气节,不让古人,非袭取也。”评价更高的还有《堂判》碑文,称钱南园为“滇中第一完人”。  相似文献   

8.
泰山是一部厚重的书法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历代不乏书法大家,在泰山留下了众多的在书法史上有显赫地位的法书名刻。其中以秦《泰山刻石》,汉《衡方碑》、《张迁碑》,北齐《泰山金刚经》,唐欧阳询《房彦谦碑》、李隆基《大观碑》,宋赵佶《大观圣作之碑》,明顾有初《玄帝宫碑》,清何人麟《杜甫秋兴八首》九大名帖,集篆、隶、楷、行、草之大成,名垂书史。泰山书法,造就了书法中的泰山。  相似文献   

9.
郑板桥的书论,虽然没有形成体系,但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在继承与创新问题上,他主张"师法古人,变化在我",重视继承,更强调创新;在碑、帖问题上,他通过对二者的比较重新审视碑刻书法的艺术价值;在书画关系问题上,他主张"书画同源";在审美观念上,他认为美与丑可以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0.
孙过庭《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学论著,它包含了丰富的书法教育思想,文章从它的情性观和学书观两方面来探讨其中的教育思想,希冀能够为促进我们新时期的书法教育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明嘉靖时期,古代文学面对时代转型,谋求新的发展出路。杨慎谪居云南,考释了华夏文化源头之作———《禹王碑》全文,并自觉实作了功标史林的三通《禹王碑》立于云南各地。在引证《禹王碑》的基础上,杨慎创作《禹碑歌》并刊刻立石,提出华夏文学的起源应在殷商文学之前的学术观点,主张复兴华夏文学应从《禹王碑》溯源,进一步阐释《禹王碑》所孕包"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哲学思想为复兴华夏文学的思想基础,无疑具有深刻的跨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关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书法集北碑南帖,又兼篆隶钟鼎,遍写各种碑帖。但确有偏重处,到底是哪些碑帖对其书法风格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人们从"康体"书法形式美角度分析其渊源,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综观康有为书法成熟期可以称作"康体"的作品,我们认为马、沙二位先生把其形式美最根本的渊源归结为《石门铭》的观点是最有洞察力的。"康体"在体势上深受北魏《石门铭》的影响,结体于庄严之外透露出纵横开张的气势。  相似文献   

14.
项穆的书论,把"中和之美"与"中庸之为德"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把伦理学的理学渗透到书法美学中,完全是"中和"复古.而当今书法的现状,也有"中和"复古之倾向.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书如其人"与"书法五要素"说有着内在的系统关联性,并且辩证地统合在其书论体系中。后世对其相关书法主张的通俗化解读与阉割式承继,使得其理论的精妙之处未能凸显。  相似文献   

16.
原立于镇江大港镇的《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并序》,此碑近一百多年来,多为书法界人士研究。其实此碑蕴藏了唐初润州地区的自然、社会的大量信息,可以补正正史文献的不足。碑文还是一篇优秀的道教文学篇章。  相似文献   

17.
高二适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其草书格调高古,神韵俱佳,广受书界的赞誉,后人尊称其为"草圣"。学者大都关注其高超的书写实践水平,而忽视其书论思想的研究,高二适书法之所以独步书坛,与其深刻的书论思想有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欧阳修碑志文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碑志文重视立言“不朽而存”的价值 ,坚持“事信言文”的创作准则 ,讲究求真务实、记大略小。《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多采用欧碑内容 ,众多宋人笔记与欧碑记载一致 ,可相互参验。欧碑在为后世保存珍贵史料的同时 ,也留下了珍贵的史识。对欧碑不能一概而论 ,当分类研究。友朋、名臣类碑志最有份量 ,亲属、女性类亦有佳篇 ,宗室类多流于类型化、概念化的记叙 ,价值不高。庆历情结和洛阳情结 ,欧挥之不去而刻骨铭心 ,对其碑志文创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欧从韩碑 ,更从《史记》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友朋、亲属类碑志情挚意浓 ,独具风神 ,最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是我国明代的一位杰出的通俗文学家。其所编著的民歌集《挂枝儿》和合称为“三言”的话本集《喻世明言》(原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早已脍炙人口了。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人们知道得并不很多。《明史》中没有他的传记,近人的考证也欠系统周详。有一部《寿宁待志》是冯梦龙于崇祯十  相似文献   

20.
《河池师专学报》2008,(1):F0002-F0002
刘元堂,1972年生于山东乳山。海岬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二十一岁师从琅琊张弩先生习碑法,作品曾参加首届中国书坛兰亭四十二人展、首届全国青年展(获奖)、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获奖)及第八届国展(获奖提名)等展览。书法论文发表于《中国书画》、《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现为南京艺术学院2005级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利明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