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苹 《当代地方科技》2010,(16):168-168
有的语气词位于句末,有的语气词位于句中。位于句中的语气词数量不多,分布的位置比较灵活。《雷雨》中哪些语气词是可以在句中出现的呢,句中语气词有何作用,本文将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龙船调》是鄂西土家族之中一首历时久远、广为传唱的民歌.它的优美的旋律、鲜活的歌词、语气词灵活的运用,使整首歌展现出一幅幅优美、令人心动的画面,让人陶醉.而语气词的大量使用,为整首歌的画面渲染了意境,升华了情感.本文仅就语气词的使用进行分析,着重从渲染意境、升华情感、活跃气氛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实验分析了重音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三种情况下句末语气词时长和能量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句重音能够对句末语气词的时长和能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重音位于句首和句中时语气词时长短、能量小;重音位于句末时,语气词时长长、能量大。  相似文献   

4.
《福乐智慧》与《论语》尽管成书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但在伦理思想上有许多共性。本文比较了两书的义利观.从义利观的角度研究两书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清代长篇侠义小说《儿女英雄传》是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极富鲜明的文化价值,而且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北京话的基本面貌,包含特色的语言价值。其中,精深的书面语与简洁的口语相互穿插,极富语言特色。最有特点的疑问句句末语气词运用广泛,种类多样。它由单音节句末语气词和双音节句末语气词组成。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疑问句句末语气词进行了有效说明,并进一步分化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安陆方言的特殊正反问“有不有”有五种变化格式,即“有不有N 语气词”,“有有N 语气词”,“有啊N 语气词”,“是不是有N 语气词”,“是是有N 语气词”。它与安陆方言一般单音节动词构成的正反问比较有联系,也有区别。“有不有”格式的形成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跟安陆方言的否定词有关,二是跟疑问语气有关。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十三经》的第一篇 ,成书于西周前期 ,句末语气词“也”是《周易》中最常见的语气词 ,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此外 ,句末语气词“也”还可以位于名词谓语之末 ,位于动词谓语之末 ,位于代词谓语之末 ;位于介宾短语充当的谓语之后。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 ,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8.
先简述语气词“来”的历史来源,再统计分析描写了《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语气词“来”的使用情况,“来”的语气意义是提示听话人注意并使语言舒缓。它主要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句末或在句中、分句的停顿处。“来”至《儿女英雄传》时期,使用已经非常少。认为语气词“来”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字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比较文字学的概论性专著,它不但系统地架构了比较文字的学科体系,而且对世界各文字系统的共性和个性也都作了较为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方言句首使用语气词情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首有语气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匿迹。只在少数方言中仍有留存。对闽南方言、遵义田坝仡佬语、平阳瓯语和鄂东南方言中的句首语气词及其主要用法作简要梳理,概述句首语气词句法特点、语气与语气词的匹配、语气变化与音变以及语用功能,概括各地区句首语气词使用的异同。以期对方言语气词研究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1.
德语语气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和外语教学的难点,近年来愈来愈受到语言研究界的重视。目前,语气词的研究虽有了显著成果,但对语气词的范围和语法归属问题的论述不多.为使语气词研究能更直接地用于语法教学,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语气词的句法、语义及交际功能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个人见解.作者以语气词独特的句法功能为主要依据,将语气词独立地划为一个词类,并确定了廿六个语气词及其在四大句类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古老的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揭阳方言的疑问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的疑问句末语气词既有内在的联系,在读音、用法及语气表达等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其一,疑问句末语气词不读轻声;其二,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其三,非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替换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其四,疑问句末语气词分布上大体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3.
《搜神记》中共有"矣"、"也"、"焉"三个完成体语气词,它们一般用于前景事件句里用在陈述句句尾,没有实在意义,虚化程度很高。这些完成体语气词既表完成体意义,又兼表语气。它们体现完成体意义时,表示到说话时或某一参照时刻为正,动作已经完成或状态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古诗《饮酒(五)》和其英译诗的美学共性和个性比较,探析原诗和英译诗中的美学思想1.质朴清逸美;2.禅境哲理美;3.空灵充实美。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古老的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揭阳方言的疑问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的疑问句末语气词既有内在的联系,在读音、用法及语气表达等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其一,疑问句末语气词不读轻声;其二,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其三,非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替换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其四,疑问句末语气词分布上大体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6.
首先指出长阳方言中的基本语气词是“底”、“哒”、“唦”并逐个分析其单用现象,然后分析“哒底”、“哒唦”、“底唦”、“哒底唦”等语气词合用现象,最后比较长阳方言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合用现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1,22(4):291-292
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会①.最近一段时间,我是有点隔绝了.昨天,我才把<丛书>的文件仔细地看了.大家有雄心壮志,要把中国的科学技术史,搞成<丛书>,有相当完整的计划,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支持.  相似文献   

18.
句尾语气词的连用在贵阳方言中是较普遍的现象,从结构上看,连用的语气词可以分为7组、11种排序,同组不能连用,顺序不可颠倒,但可以空缺;层次上几个连用的语气词不处在一个平面上,同句子实体的组合有先后之分。从功能上分析,连用的语气词脱离句子之后不能负载句子的语用信息;连用的语气词各自还保留着原来的语气,并没有完全融合,语义的重点还落在第一个语气词上。  相似文献   

19.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方法不拘一格.案例法教学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并有比较鲜明的特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搜神记》中共有“矣”、“也”、“焉”三个完成体语气词,它们一般用于前景事件句里用在陈述句句尾,没有实在意义,虚化程度很高。这些完成体语气词既表完成体意义,又兼表语气。它们体现完成体意义时,表示到说话时或某一参照时刻为正,动作已经完成或状态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