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0,(6):157-157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不同经历和学识的人,从不同社会角度审视其象,剖判其意,均可自成命题,因心而得,因此其象征意义颇丰。《天路历程》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寓言故事,作者班扬生动地描写了路途中的重重艰险,基督徒先从"绝望的泥潭"中挣扎脱身,路经"名利场",爬过"困难山",越过"安逸"平原,来到流着黑水的"死亡河"畔,"天国的城市"就在河的彼岸,这一切意象都充满了象征意义。通过对两部作品进行意象比较,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北盘江两岸,自古就居住着布依族,在与汉民族等各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交往中,创造了灿烂的布依族审美文化。布依族以"和"为美、关注生态的审美文化,承载和激发了使生命充满美好与欢乐的审美情感,表现出天人亲和的自然哲学、生命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这有助于当代社会"人性分裂"的温暖与弥合,有助于审美文化的自然宁静与整体美丽,也有助于布依族审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与西方古典绘画的"模仿说"相比,中国古典绘画更追求"意象"的表现,追求"意"与"象"、"主体"与"客体"在艺术中的和谐统一。"意象"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写实"风格,也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表现,它是中国古典绘画追求心理和谐的文化的表征。因此,我们对"意象"审美中所积淀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生态文化意识的秉承和发扬,在当代尤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卓 《科技信息》2009,(30):360-360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将意象作为核心概念,将文化融入进去,认为意象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经历经验决定的,意象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功夫熊猫》为例,浅析文化意象在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渔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常用意象,在热衷追求精神享受的现代社会,传统"渔父"意象具有了现代意义,并在经济产业中体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本文从文学和休闲旅游产业的相关性入手,探讨"渔父"意象的本质属性和现代意义,以及对现代休闲旅游产业中垂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离骚》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使用象征手法的先河,从此形成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草木意象色彩斑斓、虚实相生、尊卑有序,其象征手法的使用,为全诗形成了完整的草木象征体系。诗人以草木的世界来映射人的世界。那些尊卑有序、善恶有别的草木意象,浸润着诗人内心的灵性,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活生生的楚国社会政治斗争的全图。  相似文献   

7.
试析莲花文学意象的起源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首先因为其实用性而为先民关注,又由于其独特的外形而成为图腾与生殖崇拜的对象。莲花文学意象的发生则是从《诗经》与《楚辞》开始的。佛教的传入,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中莲花意象的象征意蕴,成为莲花文学意象的又一源头。中外文化的共同作用促使莲花文学意象不断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8.
《诗经·国风》中声音意象的运用广泛而多样,不仅包括对自然界风雷泉、动物界鸟兽虫禽等声音的描写,也包括人类社会劳作、祭祀等声音勾勒。这种大量的声音意象描写是在自然与社会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不仅反映出先民对以声音为中介的意象审美感觉的创造,同时也蕴含着丰富且具体的社会文化意蕴,对整个后《诗经》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美学术语,是"道"的表征;与英语民族植物意象不同,汉民族植物意象有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这种道德指向性体现汉民族文化的规定性。在跨文化交流时的意象传译中,保留源语意象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边城》和《围城》在人文景象、爱情观念、生命意识三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边城》描绘的是一个乡土乌托邦、优美的爱情观和供奉人性的道德乌托邦,它是以营造"乌托邦"式的边城来呵护人性,以"美"的意象来供奉"善"人性,《围城》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混沌大都市、世俗的婚姻观念和亵渎人生的"围城"世界,它以"恶托邦"形式来考问人性,以"恶"的形式呼唤人性"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代特有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评论,即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无疑就是其中的美学典范,文本中有着大量的精炼性词组构成的密集意象群,以此来体现古典文人的诗歌创作论和诗歌批评论。同时由于司空图的妙笔生花,《诗品》集诗学与诗歌一体的文本特殊性,又分析了《诗品》意象下所隐含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聊斋志异》叙事模式的过程中,叙事意象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聊斋志异》中的叙事意象包括植物意象、动物意象、人文意象等。植物意象体现为各种花的意象,既带有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内涵,又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产生新的意味。动物意象选择一些拥有具体物性的动物表象,通过情节的展开,生发出丰富的意蕴和文化内涵。人文意象或贯通情节或深化意义,既具有审美特征又具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概念整合理论为中国古诗英译中意象的认知和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在意象翻译的概念整合过程中,译者必须兼顾形式整合、意象整合以及文化意象整合,解释各种意义生成的路径,并进而解释翻译中整合创造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通过以乐府《杂诗》为例,分析其中意象的认知与翻译过程,该理论验证了其在解读中国古诗意象过程中的认知解释力和在意象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雪"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当代作家刘醒龙在其长篇小说《天行者》中延续着对这一意象的抒写。在他笔下,"雪"被赋予多重的象征内涵:或是高尚人格的寄寓;或是诗意情感的坚守;或是错位现实的反讽。透过刘醒龙笔下的"雪"意象,既可以窥探出中国乡村民办教师的生存困境和苦难命运,又可以展现作者对现代文明在乡村传播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
莫言以"肉"意象的开拓和小说意象主义的创作极大地开拓了"汉语写作"的新疆域。在对"肉"的刻画、阐释和建构过程中,莫言自觉地展开了对文学本体审美价值的追求。"肉"意象存在于显性文本与隐性文本的复合结构中,既是作者独特的文化思考,也是生命体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和《源氏物语》都运用了大量的植物意象作为贯穿全文的表现手法,不仅在时空上使植物意象与居住环境、四季变迁等紧密相连,更借助于意象的符号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花的意象与女子的紧密结合,折射了人物的面貌、品格及命运,并在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深刻反映出人类社会生活的盛衰演变。  相似文献   

17.
冯晋湘 《科技信息》2011,(36):103-104
形体意象是描述形体表象的心理学概念。阐述形体意象的形成机制的理论主要有社会比较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比较理论认为意识和内化是形成形体意象的主要因素。而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媒体、家庭、同伴评论是影响形体意象形成的主要途径。形体意象的干预措施包括改变形体现状和认知-行为干预技术。女性应建立健康合理的形体意象,预防形成消极形体意象、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传统节日是一种旅游文化资源,是一股可以推动布依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坡落布依古寨"祭山"节庆活动,对于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建设"美丽布依村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老子》产生的文化背景楚文化及创作主体的文化意识女性意识,领悟《老子》水意象中深层的审美意蕴和独特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黄琳斌 《凉山大学学报》2001,3(4):116-118,98
畸人是《庄子》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有心理、思维、社会和文献的多元背景。浓重的感情色彩、大幅度的变形和多种艺术技巧的运用使畸人意象呈现出浪漫主义的文学特征,这是齐文化和楚文化双重作用的产物。畸人意象体现了庄子对人之美的看法,即重视精神美,否认形体美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