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两千年来,长江河口河道束狭淤浅,南岸边滩伸展,河槽成形,河道加深,形成现代河口的形态。长江河口的沉积物分布是和河口地形及水下三角洲的发育密切相关的。本文研究了沉积特征以及它与沉积环境、地貌和水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大量材料分析表明,沉积物的粒度大小和水动力条件相适应,分选系数、偏态和中值粒径之间有相关性。长江河口可分为四个沉积区:河口段上段沉积区;河口分汉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水下三角洲沉积区。  相似文献   

2.
长江河口及其水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千年来,长江河口河道束狭淤浅,南岸边滩伸展,河槽成形,河道加深,形成现代河口的形态。长江河口的沉积物分布是和河口地形及水下三角洲的发育密切相关的。本文研究了沉积特征以及它与沉积环境、地貌和水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大量材料分析表明,沉积物的粒度大小和水动力条件相适应,分选系数、偏态和中值粒径之间有相关性。长江河口可分为四个沉积区:河口段上段沉积区;河口分汊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水下三角洲沉积区。  相似文献   

3.
庵东浅滩位于潮差和流速急剧变化的杭州湾南岸,不同断面潮坪沉积物粒度特征明显不同,但粒度参数的垂向变化却是有规律的,并可相互对比.依据粒度参数可进行潮坪沉积亚相的划分,其中砂和粘土的体积分数是主要依据,分选系数是重要依据,偏态和峰态变化比较复杂,只具参考价值.由沉积物粒度特征确定的高、中、低潮坪界线与仅依潮位划分的界线相似,仅位置有所区别,但前者能更好地反映沉积与动力之间的关系,而且更便于古代潮坪沉积的对比研究.采用粒径趋势分析方法推断钻孔岩芯中沉积物的净搬运方向,其结果与已知潮流向基本一致,说明趋势分析方法在钻孔沉积物输运方向的研究中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古流向研究.  相似文献   

4.
杭州湾作为我国大陆沿海地区第四系厚度较大的沉积区之一,历来是我国地学、生物学和气候学研究的重点区域;但其南岸研究比较薄弱。在对杭州湾南岸第四系BZK1钻孔岩芯沉积物特征、地质年代、孢粉、有孔虫和介形类分析基础上,探讨了杭州湾南岸第四纪地层对比、古环境演化和海平面变化特征。钻孔揭示全新世沉积始于孔深22.00 m(约10.77 ka B P.),其下至孔深44.60 m为晚更新世地层,全新世沉积速率大于晚更新世。研究表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29.6~10.8 ka B P.晚更新世时期,以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为气候温暖较湿的滨海河口湾半咸水环境;10.8~9.5 ka B P.早全新世早期,以针叶与常绿阔叶林为主,推测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潮上带湖沼环境;9.5~5.9 ka B P.全新世早中期,以常绿阔叶与针叶林为主,气候温和较湿,受海水波及;5.9~0.5 ka B.P.全新世中后期,以常绿阔叶与针叶林为主,属滨海-内陆架环境,该阶段后期海水已退出本区,气候由温暖湿润渐渐转凉。结果显示杭州湾南岸气候-环境-海平面-沉积速率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上述研究可丰富杭州湾南岸第四纪地层学、环境地质学研究内容,为邻区晚更新世生物地层对比以及古植被和古环境分析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
钱塘江河口区为典型的喇叭形强潮型河口,受径流、潮流和长江沿岸流及其挟带泥沙的影响,沉积动力环境较复杂.本文通过对钱塘江枯水大潮潮区界(芦茨)以下(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表层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了其沉积物类型和粒度组成在河口区不同河段和南、北岸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沉积动力环境.结果显示:钱塘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以粉砂、粘土质粉砂为主;从上游至下游,三段沉积物粒度呈细-粗-细的空间变化特征,偏度相应表现为近对称-正偏、极正偏-正偏的特点,频率曲线峰型则具有多峰-高窄峰-矮窄峰的分布规律.其中,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在强潮环境下,表层沉积物粒度最粗,分选性最好.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的南、北岸表层沉积物粒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北岸水动力相对南岸更强.Pejrup三角图分析表明,研究区水动力条件总体较强,其中河口段的水动力最强,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水动力强度有很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广西沿海主要岛屿区海滩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沿海主要岛屿区海滩沉积物分为砾质沉积、砂质沉积、生物碎屑沉积.研究了岛屿区海滩沉积的结构、构造、物积组成特征,并论述了海滩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7.
广西沿海主要岛屿区海滩沉积物分为砾质沉积、砂质沉积、生物碎屑沉积。研究了岛屿区海滩沉积的结构、结构、物积组成特征,并论述了海滩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三水盆地渐新世晚期沉积物粒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三水盆地古近纪的的研究很多,笼统认为三水盆地始新世的沉积是一套曲流河——洪泛平原的洪积一冲积体系,但具体到盆地内的沉积物分布特征,前人涉及较少。本文在三水盆地实地采样,通过对宝月组和华涌组沉积物沉积特征的研究(粒度分析)和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得到三水盆地始新世沉积物的分布规律;盆地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均是盆地中心为河流相沉积,往四周过渡为洪流、洪积扇沉积。即盆地中心为分选较好的细粒沉积,盆地边缘为分选差的粗粒沉积。  相似文献   

9.
董海军  单风安 《科技信息》2011,(30):408-408,409
本文通过对绥中芷锚湾海域现场实测的底质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了海区的沉积物类型,并对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中值粒径变化、沉积物分选系数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近岸带沉积物为波浪作用下分选较充分沉积,深水区域波浪作用影响小分选程度为一般沉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水系的变化导致物源区的变化,反映在相关沉积盆地中表现为沉积物中矿物组合的改变,以及特征矿物的出现.通过对三峡出口处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重矿物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野外沉积特征研究和样品EsR测年资料,认为0.73 Ma以前的冲积扇一扇三角洲沉积中重矿物特征明显不同于之后的阶地沉积及现代河床沉积物.这种重矿物组合的不同反映了0.7 Ma前后物源区的改变,同时也指示长江三峡贯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金华市武义江边滩柱样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地球化学、粒度和总有机碳分析,探讨河流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武义江沉积物磁性特征为磁铁矿主导,沉积动力分选和沉积后的次生变化对磁性特征的垂向变化产生影响;2)武义江沉积物中各类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背景值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因素的污染和富集;3)武义江沉积物磁性参数与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反映了磁性矿物与重金属具有相同的来源,或者磁性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表明河流沉积物磁性特征可定性地指示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龙洲丹霞地貌沉积物岩性及粒度特征,为西北干旱地区及其它区域丹霞沉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龙洲丹霞地貌沉积物岩性特征,并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测定。结果龙洲丹霞地貌沉积物是由多种组分叠加组成,主要以中砂为主,不同层位夹杂其它组分。沉积物粒径值较大,平均粒径(Mz)为375μm,而且粒径值随深度变化复杂,整体韵律变化明显。结论区域沉积物物质来源与搬运方式相对单一,以河流砂沉积为主,同时还伴随风力作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乌梁素海沉积的历史过程以及环境演化特征,过对乌梁素海近岸区(WLSH-1)、入水口区(WLSH-2)、开阔湖区(WLSH-3)和退水口区(WLSH-4)采集的4个柱状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粒度参数和粒度分布频率曲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乌梁素海4个样点的平均沉积速率并不相同,WLSH-1为0.49cm/a,WLSH-2为0.86cm/a,WLSH-3为0.95cm/a,WLSH-4为0.79cm/a.在最近的80a乌梁素海的平均沉积速率有缓慢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沉积速率显著增加.根据210Pb法测年推算出柱状沉积物所属年代范围,4个柱状沉积物在垂向上均表现为阶段式沉积变化特征,除WLSH-4属两段式特征外,其余3个柱状样均属三段式特征。除WLSH-3柱状沉积物平均粒径自下而上呈"粗→细"规律外,其余3个柱状样均呈"细→粗→细"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以青藏高原地区从东北部到中部的9个典型沉积剖面为研究载体,通过研究本区域不同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差异性以及粒度判别公式的适用性,来探讨其对古环境研究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部与东北部沉积物粒度特征差异显著.根据粒度特征并结合判别公式,木格滩、英德尔、都兰、兴海、红土山、曲麻莱、可可西里7个剖面判别为风成沉积,而沱沱河、唐古拉沉积剖面判别为河湖相沉积.结果说明萨胡判别公式对青藏高原风成沉积,尤其是风成砂环境判别时,还存在局限性.综合分析得出,青藏高原不同区域沉积物的沉积特征与其所处高原位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高原内部地区利用粒度特征研究古环境时会受到近源物质的干扰,往往不能真实反映气候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沾(化)车(镇)地区滚动背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构造和沉积两方面研究了沾车地区滚动背斜的形成机制。在构造方面,主要包括断层的几何学特征,这特征和动力学特征与滚动背斜的关系;在沉积方面,主要包括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单凤安 《科技信息》2011,(36):I0168-I0168
经现场调查取样工作,对沉积物粒径等特征进行分析,根据颗粒大小的均匀性,反映沉积分选的好坏。绘制表层底质沉积物中值粒径等值线、沉积类型分布等图形,初步了解了在该海域取样区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其次是粉砂质粘土,并了解了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洋盆收缩末期,受印支运动影响广泛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是湖盆由鼎盛期向衰退期发展的转折时期和湖盆发育的重要调整期。为明确深水砂体形成机理,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芯观察及钻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延长组长6深水沉积特征、重力流类型、重力流沉积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渭北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期发育富有机质深水缺氧还原环境细粒沉积物,见灰黑色、灰色、灰白色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发育滑塌、泥岩撕裂、砂枕、火焰状构造、重荷模、槽模等沉积构造;发育滑动-滑塌沉积、砂质(泥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3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物,各类型沉积物特征明显,重力流形成过程可分为三角洲前缘沉积阶段、滑动-滑塌变形阶段、砂质(泥质)碎屑流形成阶段及浊流形成阶段。研究结果对分析同一盆地或同一时期的深湖-半深湖沉积特征、重力流特征具有指导作用,对目前国际地学界广泛开展的大陆边缘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云南星云湖40多个现代沉积物样品的X射线照像研究,发现块状沉积物具有丰富的层理构造和生物构造,清晰地显示了主要沉积微环境的沉积构造特征,为盆地微相分析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陡坡带各类扇体沉积物由于不同的沉积条件,岩性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较好地反映在砾石特征上。通过对东营凹陷陡坡带不同沉积物砂砾岩岩心砾石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以砾石结构特征为主的沉积物类型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沿着淮河上游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桐柏县卢庄村附近淮河北岸发现了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对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和分层采样,在实验室内进行粒度分析.对所获得的分析数据,应用端元分析模型分离出4个端元,以识别沉积动力环境,鉴别特大洪水事件的沉积学记录.不同的地层单元具有不同的端元组合特征,各个端元皆能够很好地指示沉积动力环境和物源特征.其中端元1可能指示了沉积物在沉积后受到次生风化作用强度特征;端元2可能指示了生物成壤过程和农业耕作活动等对沉积物的后期影响;端元3可能代表了沉积过程中受到风成动力作用的特征;端元4比较明确地指示了特定物源条件下流水动力环境.将端元分析与野外沉积学宏观特征相结合,在此全新世地层剖面鉴别出6次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表明该模型在鉴别沉积动力环境和物源特征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对于从河谷黄土古土壤剖面鉴别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