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在油田注采过程中 ,经常由于忽略注采速度的影响而导致地层发生微粒运移 ,从而堵塞地层孔隙 ,使油气井产量急剧降低 .尤其对于低渗油层 ,地层伤害程度更大 .在岩心速敏实验基础上 ,应用渗流力学和采油工艺等基本原理 ,将室内临界流速与油田开发相结合 ,建立了微粒运移堵塞预测数学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大庆龙虎泡油田几口油井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 :金 1 91、金393井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粒运移损害 ,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从而证实该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神经网络在CB油田储层预测和储层厚度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CB油田提出了神经网络进行体育场支预测和计算地层厚度的方法。将传统的储层预测方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能较好地解决CB油田的储层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3.
悬浮颗粒多孔介质微观运移模拟正逐渐成为颗粒堵塞机理研究和地层伤害评价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研究方法,基于颗粒离散元方法建立了一种悬浮颗粒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微观孔隙模拟方法。通过拟合宏观力学参数生成了Antler天然砂岩骨架颗粒模型,建立了骨架颗粒流体耦合孔隙网络模拟方法,通过达西线性流验证了骨架颗粒流体耦合模型的正确性。之后在分析悬浮颗粒受力基础上,建立了耦合的悬浮颗粒侵入模型,模型考虑了侵入颗粒与流体、侵入颗粒与骨架颗粒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在发生贯穿性堵塞时粒径小的悬浮颗粒造成更大地层伤害,初始孔隙度大的岩芯的渗透率降低幅度较大,因此在防止地层伤害注水方案设计时要针对具体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情况严格控制悬浮颗粒的粒径和浓度。  相似文献   

4.
储层自生矿物是成碉过程中通过孔隙水与碎屑颗粒,杂基相互作用或者碎屑颗粒压溶而形成的原地生矿物,也叫成岩矿物,油气运移和聚集可以影响自生矿物的生长,或者被自生矿物捕获形成流体包裹体,因经,自生矿物记录了油气运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储层自生矿物是成岩过程中通过孔隙水与碎屑颗粒、杂基相互作用或者碎屑颗粒压溶而形成的原地生矿物,也叫成岩矿物.油气运移和聚集可以影响自生矿物的生长,或者被自生矿物捕获形成流体包裹体,因此,自生矿物记录了油气运聚的信息.利用三种较实用的方法:钾长石的钠长石化法、自生伊利石K-Ar计时法和流体包裹作物化指标测试法,研究了油气运移情况.  相似文献   

6.
黄曼  刘倩倩 《科技资讯》2011,(22):99-99,101
本文介绍了细菌浸出法及金属富集生物技术在采矿工业中的应用及微生物勘探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用地震资料和少量测井资料预测储层参数的横向变化,是储层评价和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课题。地震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储层物性信息,若能建立起地震参数与储层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则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参数的横向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用地震反射资料进行井间储层参数预测。应用结果表明,用网络法对井间孔隙度做出的估算值是准确的,用网络自动建立起来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可能较好地反映井间孔隙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人工神经网络在采油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采油产量的预测和跟踪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采油产量预测方法。采用SAS系统对影响采油产量的众多因素做相关分析,依据主要因素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采油产量预测模型。实际测试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判断采油产量的精度,且特别适用于不确定或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对采油中各种未知信息的预测有着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广西百色地区子寅油田为例,介绍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在该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包括:①借助于各种数学分析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拾取隐藏其中的有关岩性和储层物性的多种属性;②采用基于RS(粗集)理论的地震属性优化技术;③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的解释成果进行储层参数转换,并根据各种地震属性及其储层参数预测结果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一种有效技术,其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集油田西区储层薄,分布不稳定,确定该区储层展布是实现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该区地质特点及资料,在岩电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波阻抗反演确定了该区核三段Ⅳ~Ⅶ油组砂体分布;采用地震波频率吸收处理技术,提高了纵向分辨率,确定了单砂层的展布规律.储层预测结果应用于该区滚动勘探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增150×104t石油控制储量.  相似文献   

11.
确定含油气区油气运移方向及油气源,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多产层、多源岩、构造复杂的含油气区,用常规研究方法很难对油气运移方向、油气来源进行正确判定。油气族组分碳同位素组成具有很强的母质继承性,应用这一性质,通过碳同位素组成对比,可以确定油气来源及油气运移方向。用该方法对摆宴井油田及黄骅坳陷孔古3井进行研究,都得到了可信的结论,说明碳同位素组成分析是确定油气运移方向、判别油气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百色地区子寅油田为例 ,介绍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在该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包括 :①借助于各种数学分析方法 ,从地震数据中拾取隐藏其中的有关岩性和储层物性的多种属性 ;②采用基于RS(粗集 )理论的地震属性优化技术 ;③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的解释成果进行储层参数转换 ,并根据各种地震属性及其储层参数预测结果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一种有效技术 ,其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神经网络在CB油田储层预测和储层厚度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CB油田的特点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储层预测和计算地层厚度的方法。将传统的储层预测方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能较好地解决CB油田的储层预测问题。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特点实现了地震特征与地层厚度之间的映射,从而可以准确地求取地层厚度。用该方法设计了2口探井,实际钻井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用于柴油机缺内燃烧的几种光学测试方法,对其中技术上较为成熟的两种方法--透射光衰减法和双色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优缺点进行了讨论,指出光学测试方法的优越性在于,通过图像分析可以得到燃烧场的二维或三维信息,而不是只得到空间少数点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章岩 《甘肃科技》2002,18(6):13-13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 ,也是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科学家预言 ,随着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 ,2 1世纪将是一个崭新的生物技术的世纪。当集成电路代替电子管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初期 ,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Feynman就预言 :如果人们可以在更小尺寸上制造并控制材料的性质 ,将会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一预言在 2 0世纪 70年代得到了证实 ,当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成功 ,宇宙飞船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时候 ,证明了科学预言的科学性。为了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 ,1克重的物体需要 7公斤的燃料 ,没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 ,“登月”…  相似文献   

16.
王有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274-4277
通过岩心观察及人工微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尚家油田扶杨油层裂缝产状相对单一,大多以单条形式出现,规模相对较小,且充填严重,其裂缝走向以北东东向或北西西向为主。结合松辽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尚家油田扶杨油层裂缝主要是在嫩江组沉积末期构造反转期形成的。利用曲率法预测出尚家地区扶杨油层顶面曲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尚家油田西南部D121井—D122井一线和中南部的A12-3井—A12-2井—A112-124井一线,是研究区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相对集中区域。  相似文献   

17.
AVO技术近年来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在陆相盆地中进行储层预测准确率较高,而在海相地层中的应用则很少。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已知井储层段进行AVO分析,得到了该区海相含气储层具有第Ⅳ类AVO异常响应特征,而非含气储层则具有第Ⅲ类AVO异常响应特征。上述结果和陆相含气储层的AVO特征具有较大差异,应该为岩石物理性质——如压实度等引起。其次,低含气饱和度亦可以引起AVO异常是这个方法的局限性,如何识别商业性含气异常和非商业性含气异常是现今AVO分析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复合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是我国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的油层增产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普通射孔在现场中存在的无法解除地层污染、射孔形成的渗流面积小,同时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且增油效果显著。其主要有3种类型:混合组装型、分体组装型和加载组装型。尤其是混合组装型和加载组装型结构技术在低渗透油藏或特低渗油藏推广应用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用地震资料和少量测井资料预测储层参数的横向变化,是储层评价和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课题。地震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储层物性信息,若能建立起地震参数与储层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则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参数的横向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用地震反射资料进行井间储层参数预测。应用结果表明,用网络法对井间孔隙度做出的估算值是准确的,用网络自动建立起来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可能较好地反映井间孔隙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摘要:如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一直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注的重点。针对裂缝储层,目前常用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和最大曲率属性进行裂缝识别。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属性通常用于检测大的断裂,最大曲率属性用于描述微断裂体系。单一地震属性分析具有多解性,裂缝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三者融合,通过聚类分析计算, 提取出与断裂、裂缝相关的特征,对断裂–裂缝进行识别,并在地质尺度上进行分级,预测裂缝分布规律和发育程度。钻井、成像及动态资料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识别出中东某油田目的层段 80% 的裂缝带,有效地解决了该油田裂缝型储层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