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易斯的因果性反事实条件分析是新休谟主义进路的典型代表,它试图通过引入"反事实条件"的模态范畴来弥补传统律则性理论的不足。然而,这一分析进路又产生了诸如可能世界的相似性、反事实条件依赖的时间箭头等新问题;本奈特、豪斯曼和霍维奇等人揭示了刘易斯的理论在这些问题上的根本困难。而这些困难的最终解决依赖于彻底抛弃休谟主义的因果性研究进路,转向因果实在论和实验的、操作的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   

2.
“倾向”在当代哲学讨论中,特别是形而上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倾向的形而上学有必要得到严肃对待。不过,倾向的形而上学问题一直富于争议,本文尝试用关于倾向、性质以及倾向性质的三个问题,展示倾向的形而上学研究的基本图景:倾向与非倾向是对世界的真实区分吗?这种区分是针对性质的吗?倾向性质是实在的吗?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示了形而上学领域休谟主义与反休谟主义之争。其中,作为一种彻底的和统一的反休谟主义进路,倾向本质主义对以上三个问题都给出了肯定回答;而且,从经验科学和形而上学两方面的理由来看,倾向的本质主义进路是最值得辩护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重要概念。达尔文之后,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形成了两种互相对立的学说:适应主义和反适应主义。适应主义者认为,自然选择是万能的,生物的进化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获得适应性进化的结果;反适应者主义者则认为,自然选择的作用不是万能的,生物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化。鉴于适应主义的广泛影响及其在理解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澄清适应主义的含义及其形式,阐明适应主义与反适应主义在生物学和哲学两个层面的争论,并指出适应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及多元主义视角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定律中,概率式定律,尤其是概率式因果定律为自然定律研究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概率式因果定律是何以可能的?这个康德式问题成为自然定律学说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通过分析三种自然定律观——休谟主义、律则主义和形而上学必然主义对这个问题提供的回答,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倾向性属性观的形而上学必然主义的回答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科学哲学中规则系统式定律观与普遍必然式定律观,分别代表了定律形而上学观点的最弱与最强的两端,而休谟式随附可以被看作处于这两端之间。这三者构成的定律形而上学谱系,都首先需要承诺对象及其属性的本体论优先性。可是,这时这一谱系的内部区间划分其实并不清楚。于是,对这三种观点尤其是休谟式随附与普遍必然式定律观的哲学分析就是必要的,并且有可能在结合对实际的科学定律案例的分析后获得一种超出了已有形而上学观念的定律观。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律形而上学研究的视角下,实质主义基于解释性质与例示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自然律是否具有必然性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从实质主义关于性质的揭示来看,对于“殊型性质”与“类型性质”的折中,促成一种“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式”的本体论取向。基于此立场,实质主义内部催生出两种关于解释自然律的理论路径,分别强调性质之例示与性质自身在解释自然律中的本体论意义,但两条路径都否认自然律的彻底必然性,难以摆脱休谟主义。深化关于自然律的形而上学研究,需要重新反思已有研究的本体论预设,进一步对自然律具有何种程度的必然性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7.
粗略而言,逻辑主义主张数学真理是逻辑真理的一个子集。如果说逻辑定律在所有可能世界中为真,那么作为其子集的数学定律亦普遍成立,逻辑主义试图以此方式来回答数学定律何以具有必然性这一问题。弗雷格的逻辑主义论题可初步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元伦理学界通常认为道德非认知主义有两大理论吸引力:一是能解释道德判断与动机为何有着紧密联系,二是保持本体论上简洁。论证表明这两条都不成立。情绪表达与动机之间没有概念必然性,虽然情绪主义可以主张情绪与动机在心理学上存在紧密性,规范-表达主义可以主张有条件的概念必然性,但都难以将道德判断从非道德判断中鉴别出来。比约翰松与麦克弗森试图给出一个自然化解释:类别直觉有助于促进社会协作。论证表明道德判断的个体化不依赖判断的社会功能,比约翰松与麦克弗森的方案不成立。  相似文献   

9.
一般而言,倾向主义自然律观排除了社会科学定律具有和自然科学定律一样必然性的可能。但这一判断的问题在于仅仅把以倾向为本质的性质限于基础形而上学层面的自然类中。事实上,社会科学领域同样存在以倾向为本质的性质:地位功能等倾向性质构成了社会实在类的本质;社会科学的定律是对社会实在类的倾向本质的描述,因而也具有必然性。换言之,社会科学中的定律(尤其是经济学定律)满足弱版本的倾向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10.
围绕着休谟是否承认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个问题,当代西方休谟研究者形成了三种立场:实在论、反实在论与准实在论。实在论者认为休谟是一位因果实在论者,休谟主张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因果力量和必然联系,对休谟的因果观作出了新的解释;反实在论者坚持传统的观点,从休谟的观念理论及其复现原则出发论证了休谟否认客观因果关系的存在;而准实在论者则试图调和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以投射论来说明休谟的因果观介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实在论、反实在论与准实在论都缺乏根本的说服力,但其探索和争论深化了人们对休谟因果观的研究和理解,推动了休谟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异化观疏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异化在哲学、社会学和社会——经济学等领域的内涵进行了考证,在自然、人本、社会三个层面上解读了异化的内涵,指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学意义上的异化理论启开了社会学领域探讨异化本质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12.
自然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论马克思的自然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自然观。历史性原则、生存论原则是它的基本解释原则。作为哲学世界现的自然观不同于自然科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自然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所关注的不是与人无关的自在的自然界,而是进入人的生存领域的自然界。生存论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终极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自然主义的视角出发,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早期代表人物布鲁尔把逻辑知识等同于集体共享的推理模式,探求逻辑知识的自然与社会基础。在他看来演绎推理是建立在人类生物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惯例,逻辑必然性是一种道德必然性,逻辑的强制力来自于社会。逻辑规则作为社会惯例,是自我指涉、自我创造、自我证立的。  相似文献   

14.
穆勒的系词观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1)系词是与主词和谓词相并列的、命题的第三构成元素,是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指号"、联结主词和谓词的"标记";(2)系词具有双重意义,除作为"指号"或"标记"外,还可以表示"存在",但在命题中系词并不必然意指"存在";(3)在"A is not B"这种形式的命题中,"not"是系词"is not"的一部分,不是谓词的一部分;(4)就命题的模态而言,"过去"、"现在"和"将来"隶属于系词,而"可能"、"必然"和"偶然"不隶属于系词。总的来看,穆勒的系词观是一种典型的"第三元素的系词"观,不同于弗雷格、拉姆塞的"第二元素的系词"观。  相似文献   

15.
现代环境设计观的人文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功能主义的设计现受到了批判,设计界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随着生态心理学的诞生,环境设计的人文评价标准与生态标准得到了链接,环境设计需要从广义的生态观点出发,满足人的深层生态需要,创造符合自然界内在价值的人工环境。这一环境设计观的变化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已经受到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冲击,对此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环境设计伦理观。  相似文献   

16.
塞尔论社会实在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在建构理论是塞尔著作的一个重要主题。集体意向性、功能的施加和建构性规则是建构社会实在的三个必要条件。塞尔从哲学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富有新意,为我们从哲学角度探讨社会科学问题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作为一种先进的生态世界观,以人与自然界关系为基本问题,提供认识世界的新的理论框架。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石,根据循环经济发展过程的现实,力图站在新的理论高度把握循环经济发展的本质与核心,探究循环经济发展的四重维度;科学技术范式的生态转向(知识维),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的生态转向(生产维),政治制度的生态转向(制度维)和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生态回归(文化维),从而揭示循环经济发展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故障因其较大的危害性而为人们所深恶痛绝。本文将工程故障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原发性工程故障的必然性及继发性工程故障难防性的学理机制。本文认为,人类认识能力的后觉性及人类活动结果的后种系生成性,是工程故障发生的随机性及某种程度上不可预见性的认知根源。工程故障不但不可能完全避免,而且是工程活动的必要环节,是工程知识的唯一来源,有其积极意义。基于上述,本文结论部分提出了关于工程活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公报》是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它注重宣传科学知识,鼓励科学家参与国事,奖励科学事业。科学家也充分利用《大公报》推进社会科学化,为社会服务。《大公报》提倡科学、信仰科学,不是急功近利式的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技术,而是要学习西方人信仰真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从术语的价值看术语工作(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术语的价值决定着术语工作的属性与方法。文章透过术语的价值来认识术语工作及其方法,目的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术语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术语工作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的术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