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马坑出土马匹是否为已经驯化,为中国家养马匹的判定提供系列标准,同时复原遗址周边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类型。鉴定马坑出土马匹的性别年龄,测量其骨骼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形态特征、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数量比例、考古学现象、病理学、食性分析和古DNA分析的方法开展综合研究。马坑内4匹马的年龄分别为15~18岁、1岁、2~2.5岁、1~2岁,且其中一匹为雄性。形态特征、性别比例、考古学现象等系列标准显示它们为家养马匹。这是目前首次对陕西地区先秦马坑、车马坑出土马骨进行的动物考古学研究,为探讨家马起源、迁徙、埋葬习俗、遗址自然环境和经济类型等问题提供更为科学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大遗址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针对大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大遗址"体验式"旅游的新模式。它既可以使大遗址遗产文化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得到有效的保护,又可以不断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旅游开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很好的解决了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等地部分重要疑似具有天文观测与天象崇拜功能的考古遗址进了天文考古考察。遗址年代跨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1700年前的魏晋时代。这是在中国境内第一次大范围的考古天文调查。首先提出对史前文明中心遗址的"天文环境"进行测量和探讨,包括考察遗址周围有无适合观测某些特定季节日出的山峰轮廓,考察遗址在建筑朝向或布局上有无特定的天文意义。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子山遗址的结构表明当时已经用天文方法正南北。其石板上的北斗星象,反映了北斗星崇拜的悠久传统。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和东山嘴遗址发现的石块堆砌的圆丘,很可能具有宇宙图景的意义。东山嘴遗址地势高出,东面山廓明显,是理想的"地平历"观测系统。大汶口文化可能有春秋分日出天象崇拜,宗教图腾意义重大。大朱家村遗址的豆家岭,有可能就是大朱家村遗址的太阳观测祭祀台。山东龙山文化两城镇遗址和王湾三期文化(旧称河南龙山文化)王城岗遗址似乎都没有明显的"地平历"观测环境。我们的研究表明,陶寺文化兼有"地平历"和圭表测影系统。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早于陶寺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晚期和王湾三期文化大致与陶寺文化同时,这意味着中国史前天文观测技术经历了从观测日出方位向圭表测影的演变。中国考古天文学研究,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源流、中国远古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国古代敬天崇拜的内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马王堆一号汉墓"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依据考古资料和现场调研,对墓坑遗址的形制、尺寸、造型和材料等做分析,将墓坑遗址在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建筑内进行场景复原,结合遗址复原过程中建筑结构与装饰装修专业遇到的技术难点,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悬挂倒棱台形混凝土结构和超薄夯土面层的施工技术与方法,并阐述其技术原理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5.
《竹书纪年》记载周穆王居“郑”,西周青铜器铭文也有“王在郑”的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德公迁都雍城后居“大郑宫”,《说苑》载秦始皇“迁太后棫阳宫”。通过对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秦棫阳宫与周都西郑关系密切,地望相近,应同在秦雍城遗址附近,即今陕西凤翔一带;大郑宫和西郑应在凤翔雍城遗址附近的水沟周城遗址内,棫阳宫应在凤翔雍城遗址内。  相似文献   

6.
绿松石制品在先秦时期的西北地区曾被大量使用,其产源尚待揭示.使用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齐家坪遗址M42、磨沟遗址12座墓葬出土的绿松石制品进行铅锶同位素检测,结果显示齐家坪遗址的绿松石产源应为陕西洛南绿松石矿区,磨沟遗址的绿松石(包括磷铝石)产源应为新疆哈密绿松石矿区.  相似文献   

7.
古遗址是构成我国大遗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保护这一类型的大遗址,以马家塬遗址为例,运用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在对马家塬遗址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资源特性和马家塬遗址实际情况,对马家塬遗址的保护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对推进马家塬遗址和中国大遗址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王岩画"中"盘古阴阳夫妻"、其足下"神人"与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神人纹"的比较研究,提出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神人纹"和远古人类的宗法观念有关。提出有关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神人纹"的称谓或命名是准确无误的。而且,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大王岩画",应该是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神人纹"源头可靠的考古证据。  相似文献   

9.
库瑞 《科技信息》2013,(12):48-48,57
西安城市大遗址保护应以建设"世界级文明旅游目的地"的新城市文化为目标,构建西安大遗址价值评估体系和大遗址保护与发展的生态建设系统,依据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文化遗产发展思路,实现道德背景下的新型保护开发模式,即"政策保护+慈善基金+民众素质"综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上看,—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得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国文明程度的高低。国家经济发展能否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依赖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城市的竞争,从表面看是经济的竞争,但本质是文化的竞争。作为文化遗产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大遗址,因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含量和独特的人类学、人种学的研究价值,理应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大有可为。但是,目前在大遗址富集的城市或地区,往往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与大遗址保护的困境,如何处理好大遗址的保护与当地经济迅速发展之间的关系,把传统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  相似文献   

11.
山西作为全国文物大省,抢救性文物保护任务艰巨而紧迫。对山西历史文化遗产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近年来抢救性文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和加强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文物保存环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着重论述了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并通过多个实例说明了文物保存环境的破坏给文物带来的种种损害,指出了整治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为整治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田斌  谭宁  童富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1):2697-2700,2707
龙脊梯田位于广西省龙胜县,是一处我国古代农耕稻作文化遗存。研究龙脊梯田灌溉系统的功能及水循环与水补给特点,探明与总结龙脊梯田存在机制与保护的经验,对龙脊梯田稻作文化的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研究梯田规划建设标准,推广梯田建设技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文保事业取得了重要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经验,在城市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了文物保护意识。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正确处理了保护与建设的关系,从过去简单的文物保护发展到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环境保护。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海丝”申遗和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为重要代表的文保工作取得新的重要成就。与此同时,法规建设作为文保工作的“尚方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为促进宁波文保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西津渡历史文化的探索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津渡历史街区是名城镇江的重要化遗产之一,但过去对它的认识还存在若干缺憾和误区。本通过考古与史料的双重发掘,着重揭示西津渡玉山大码头、昭关小码头、千年古街、蒜山人遗迹等化内涵和历史面貌,进而对西津渡景区的保护、建设及旅游开发提出新的规划意见。  相似文献   

16.
百色作为桂西名城,除了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之外,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百色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百色起义有关的革命历史遗迹也经历了剧烈的变迁。在文献考证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文章首先对百色起义前夕的百色城厢整体面貌进行初步复原,继而对与百色起义相关的主要遗迹的变迁脉络作一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基于所得认识,作者认为,对百色市区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应该遵循四项原则:一是须保持革命历史遗迹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二是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该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三是须重视文物本身的保护工作;四是须同时重视对其他人文、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文物发源地之一,为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今在文物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介绍了山西省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山西省目前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实现秦始皇陵区兵马俑文物的动态监测、管理、保护、研究,建立"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保护数据库"。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为基础,结合兵马俑博物馆大量的文物考古保护数据,以ArcSDE数据引擎为接口,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结果建立了以C/S和B/S结合的方式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结论实现了兵马俑及秦陵周围文物保护相关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为陵区文物的考古和保护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9.
山西寺观壁画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但保护和开发却不容乐观。从文化旅游的视野下探讨对山西寺观壁画进行更好的保护开发,提出须加强寺观壁画的保护与管理;创立核心景区、注重品牌营销;加强对壁画常规宣传方式的变革;培养专业的寺观壁画的旅游管理人员;利用壁画复制品提供旅游者参与绘制或者修复壁画的亲身体验,利用旅游产业带动相应的文创产业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展现山西文物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促进文旅融合,助推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其历史文化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沙的历史风貌不复存在,众多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文化生态和城市文化建设。我们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意义,通过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加强成片大范围历史建筑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保护长沙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