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封育时间、不同坡向的蒙古栎林主要乔木树种径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封育5年样地内,蒙古栎、糠椴和黄榆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在封育16年以后,糠椴和黄榆种群成为蒙古栎种群的伴生种群;封育24年样地中蒙古栎种群明显成为优势树种.在阳坡随封育时问延长乔木层盖度增长较快,而阴坡乔木层盖度增长较慢;糠椴和黄榆种群随封育时间延长逐步衰退的现象在阳坡比阴坡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区68块(30 m×30 m)蒙古栎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统计蒙古栎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对影响林分更新的林分条件和地形条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天然蒙古栎林更新树种37种,平均更新苗密度达到7 219株/hm2,其中蒙古栎数量占更新总量的近40%,山楂、花曲柳和春榆占更新总量的1/3;从更新类型上看,幼苗和幼树所占比例分别为22.2%和77.8%.同时发现,林分平均胸径达16~20 cm、密度为400~800株/hm2(郁闭度为0.60~0.69)的林分更新数量最高;从不同地形条件更新数量上看,山坡中上部更新数量较高,坡向的影响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阴坡阳坡,坡度的表现为平坡缓坡斜坡陡坡.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大别山腹地山地落叶阔叶林群落特征,在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11.56ha(340m×340m)的动态监测样地内,对胸径(DBH)≥1cm的所有乔木和灌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监测。分析了群落树种组成、径级结构、垂直结构、树种空间分布、种-面积格局和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运用GIS软件分析重要值前12位树种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样地落叶阔叶林群落内共有乔木灌木35科57属103种;重要值前4位的树种为茅栗(Castanea seguinii)、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chinensis);群落中小径木较多,平均胸径为8.04cm,整体径级结构呈倒J型;群落乔木层分为两个亚层,茅栗、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等在第Ⅰ亚层中占优势,第Ⅱ亚层茅栗、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黄山松占优势;重要值前12位的物种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随调查范围的扩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四川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定位站固定样方的环境条件,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和种群分布格局.固定样方在1ha绝对保护的样地内.面积500m~2.海拔820m,砂岩,黄壤,典型中亚热带气候.500m~2样方内有维管植物57种46属24科.木本37种,草本14种,藤本6种.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主要是热带性质,占总分布型的61.36%;种的分布型主要集中在热带亚洲和中国特有类型,均占38.60%.群落层次清楚,银叶木荷为建群种,小叶栲和白毛新木姜子为第二亚层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研究湖北省长阳县崩尖子自然保护区锐齿槲栎林的种群结构和生活型谱以及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锐齿槲栎林在研究区主要分布于海拔1 400~1 800 m处,群落结构相对简单;随着海拔升高,锐齿槲栎胸径逐步增加,低海拔地区以小径级(DBH≤10 cm)个体居多,随海拔升高大径级(DBH20 cm)树木比例增加;沿海拔梯度,锐齿槲栎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都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最大胸径值起伏较大,发展趋势不甚明显;植物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是地面芽和地上芽植物,1年生植物较少,未统计到隐芽植物;不同海拔的植物生活型谱有所不同,较低海拔地段Raunkiaer生活型谱呈"U"形,其他3个高海拔样地大致呈"L"形.  相似文献   

6.
以集安市林业局热闹林场天然落叶阔叶林为对象,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27块样地121根紫椴树芯样本数据,了解地形条件对不同年龄紫椴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调查范围内,以800~900 m海拔紫椴胸径生长过程占优势,各海拔区内的紫椴胸径连年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快速降低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缓坡紫椴胸径生长量最大,斜坡紫椴胸径连年生长最稳定;不同坡度间紫椴胸径生长在10 a后开始出现差异;前45 a紫椴胸径生长量以阳坡最佳,其次为半阴坡、半阳坡、阴坡,不同坡向间的影响差异出现在10~40 a和50~70 a;坡中、坡下紫椴生长优于坡上,不同坡位间的紫椴胸径连年生长量差异表现在20 a后.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带与典型群落调查法对四川省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其与微地形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等山地微地形条件对群落结构及物种分布影响显著.从山坡到山脊变化过程中,各样地平均高度、最大高度、平均胸径以及较大高度级和胸径级的物种个体比例减少,物种多样性也呈减小趋势,优势种逐渐突出.各样地之间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01),物种随地形因子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五爪槭(Acer oliverianum Pax)是海拔1480m左右山坡样地的优势树种,叶萼山矾(Symplocos phyllocalyx C.B.Clarke)是海拔1700m左右山脊样地优势树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固定样方的环境条件,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和种群分布格局。固定样方在1ha 绝对保护的样地内,面积500m~2。海拔820m,砂岩,黄壤,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500m~2样方内有维管植物57种46属24科。木本37种,草本14种,藤本6种。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主要是热带性质,占总分布型的61.36%,种的分布型主要集中在热带亚洲和中国特有类型,分别均为38.60%。群落层次清楚,银叶木荷为建群种,小叶栲和白毛新木姜子为第二亚层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山西省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种不同起源类型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径级和林层特征,并对落叶松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特征和种群对邻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g(r)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优势种群落叶松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小树、中树和大树)的空间分布点格局进行研究; 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mISAR模型)分析样地中乔木树种对局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起源的落叶松林内落叶松种群呈正态分布,根据林木胸径(DBH)将落叶松分为小(5 cm≤DBH<10 cm)、中(10 cm≤DBH<30 cm)、大(DBH≥30 cm)3个阶段。人工林和天然林小、中、大3个不同阶段的株数比分别为10:3:4和10:3:6,树种多样性分别为0.96、0.54、0.52和1.27、0.94、0.63。两种起源落叶松林空间点格局分布总体均表现为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和中大尺度上的随机分布。此外,两种起源的落叶松林内物种在调查尺度范围内均表现为单物种所有个体对邻域全部树种的丰富度起到促进作用。【结论】研究区长期的干扰使两种起源类型的落叶松林具有较为相似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中径级林木个体多但小径级和大径级较少,种群难以实现世代交替。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对云南松林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土壤分布、坡向分布、坡位分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境内,云南松林水平分布范围北至28°23′33″N,南至23°01′20″N,东至97°46′39″E,西至105°54′05″E;垂直分布海拔跨度在710~3320m之间,其中分布面积最多的海拔区间为1500~2500m,占云南松林总面积的66.66%;云南松林下的土壤包括8个土类,其中红壤分布面积最多,占61.58%,其次为紫色土和黄棕壤;就分布的坡向而言,在阳坡的分布多于阴坡,前者占58.29%,后者占41.71%,但分布于阴坡的云南松林质量总体上优于阳坡,前者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9.1m3/hm2,后者平均为74.0m3/hm2;坡位分布方面,分布于中坡位的云南松林最多,其次为上坡位,下坡位的居第3,分布于山脊的居第4;从林分质量上看,山脊上的优于上坡位的,上坡位的优于下坡位的,出现了林分质量与立地质量相背离的情况,但下坡位到山脊受到的人为干扰不断减少.这表明在现存云南松林中,人为干扰因素取代立地质量等自然因素,成为影响云南松林质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吉林左家地区典型森林群落中,对四种常见树种的生长适应性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树种种群中,落叶松是稳定型种群;槭树和蒙古栎是处于增长型的种群;水曲柳是处于强增长型的种群.落叶松和蒙古栎种群在样地内是呈均匀分布的格局;槭树种群呈现随机分布格局;水曲柳种群在样地内呈现聚集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山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以及种间关联性。【方法】以黄山常绿阔叶林10.24 hm2动态监测样地为对象,在样地调查基础上,通过重要值排序确定了14个优势种,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优势种在3个不同径级下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方差比率法检验显示,优势种在整体、中径级尺度呈相对独立关系,小径级尺度呈显著正关联,大径级尺度呈显著负关联; χ2检验显示,种对间呈显著关联与极显著关联,对数之和在整体、小、中、大径级下依次为29、29、30、25; AC联结系数检验显示,正负关联比在整体、小、中、大径级下依次为0.915、1.263、1.023、0.717;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显示,正负相关比在整体、小、中、大径级下依次为0.896、1.275、0.936、0.542。【结论】黄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径级下的种对间关联关系存在明显差异; 种间正负关联比随着径级变大而减小,样地内种间竞争随着径级变大而增多及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集安市清河镇紫椴天然母树林保护区天然紫椴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存结构特征,开展样地调查,分析紫椴种群径级结构、空间格局、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紫椴种群径级分布呈正偏山状分布,属于衰退型种群;紫椴种群在0~14 m空间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14~50 m空间尺度上呈随机分布.通过对紫椴种群构造的静态生命表发现,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均随径级增大直线上升,生命期望值逐渐减小,种群生存能力逐渐降低;紫椴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存活率随径级增大直线下降,死亡率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4.
天山云杉林物种组成及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山云杉林6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天山云杉林群落内物种组成以及主要种群的径级结构,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群落内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天山云杉林物种数较少,乔木层仅天山云杉和天山桦两个种群;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种群的径级结构均呈正态分布,两个种群密度差异较大,天山云杉为217.5株/hm2,天山桦为20株/hm2;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聚集型分布为主,天山桦种群的最大聚集强度大于天山云杉种群,而最大聚集规模小于天山云杉种群;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的种间关系为负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地貌部位(峁坡、沟坡、峁顶)和不同坡向(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以陕北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不同地貌部位和坡向的基础上,选取样点49个,按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分层采集样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的均值为13.2 g/kg;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有机碳分布主要受降雨径流以及植物根系的影响;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的大小顺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相同地貌部位,阳坡,阴坡、半阴坡、半阳坡均发生向下的淋溶迁移;相同坡向,峁坡和沟坡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种群空间格局对阐明植物群落构建与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一个面积3.2hm^2的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运用O-ring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样地8个优势种的空间格局以及种群大小关联和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8个优势树种及其小径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云贵山茉莉和毛狗骨柴的大径级与其小径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呈正相关,而罗浮槭的大径级与小径级在0~40m上为负相关;58个种对中有2个种对在小尺度上表现正相关。【结论】种子扩散限制与微生境异质性是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共存的原因。但是,有关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构建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抚仙湖流域植被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S技术及结合野外植被样地调查,定量分析抚仙湖流域植被景观结构及各植被景观要素组分在不同海拔、坡向和坡度上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FRAGSTATS 3.3 软件,定量分析了抚仙湖流域10种植被景观类斑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包括:①自然植被、人工植被、居民点和水体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1.74%、35.13%、1.84%和 31.30%;② 旱地集中分布在海拔2 100 m以下;自然植被中,云南松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区域,而华山松林分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区域;③ 针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等森林植被在阳坡、半阳坡地段分布较阴坡、半阴坡少,而半湿润常绿阔叶灌丛和灌草丛在阳坡、半阳坡地段分布较多;④ 自然植被集中分布的坡度区间主要在2°~25°之间.  相似文献   

18.
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乔木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5种多样性指标对雷公山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立木大小级对水青冈群落中的水青冈和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两个优势种群径级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方差/均值的t检验法、Morisita指数Iq 的F 检验法、丛生指数I、负二项式指数K、平均拥挤系数m*和聚块性指数m*/m判定并检验了两种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并按径级分样地进行了格局类型及强度的比较。结果表明,水青冈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均较高,草本层多样性偏低,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以丰富度表示)较高。在分布格局上,水青冈种群Ⅴ级占优势,在3 个样地中分别达到52%, 49. 1%,49.4%,Ⅰ级没有,Ⅱ级较少,表现为衰退种群;青冈栎种群Ⅳ级较多,Ⅰ、Ⅴ级在个体数量比水青冈种群多;群落中两优势种群均呈集群分布。分析径级结构得出,随径级增大,水青冈种群由随机分布向集群分布过渡,而青冈栎种群则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  相似文献   

19.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北京山区暖温带次生林和山地草甸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本文以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布设26块森林固定样地和30块草甸样方进行实地调查,以期为区域植被的经营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53种,隶属于52科115属,含10种物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菊科、蔷薇科、百合科和毛茛科.2)森林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其中乔木层优势种单一,优势种重要值占乔木层总体的47.45%~84.49%;灌木层、草本层和草甸群落中各物种的重要值差异较小.3)蒙古栎林的优势种幼年个体数量丰富,更新良好;白桦林、核桃楸林、黑桦林、华北落叶松林和山杨林优势种的胸径结构均呈纺锤状,新老个体更替乏力.4)群落不同层次间的物种多样性由低到高总体上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不同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排序表现为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山杨林、蒙古栎林、核桃楸林、黑桦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则表现为黑桦林最高而白桦林最低.5)2003—2017年山地草甸群物种丰富度下降,应注意减少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干扰,对保护区敏感区域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0.
景观空间格局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以《山西省森林分布图》(1∶50万)为基础数据,应用斑块规模测度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等三类景观指数,结合文献中的样地调查结果,对山西森林景观进行多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以油松林为主的温性针林叶占比例最大(28.4%),其次是软阔叶林(20.1%),再次是硬阔叶林(16.3%);(2)山西森林景观斑块呈现细小粒空间结构,破碎化程度较高;(3)油松等温性针叶林斑块的边境最长,经济林斑块的形状最复杂,防护林网最规则;(4)山西森林景观纬向地带规律明显,由南至北依次可以划为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森林草原三个区。图形数据与样地调查结果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丰富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