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5-羟维生素D_3-24-羟基化酶(CYP24A1)是使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1α,25(OH)_2D_3)和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代谢失活的关键酶。活性维生素D(1α,25(OH)_2D_3)不仅能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与凋亡、增强免疫调节作用,还可以降低癌症发生风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CYP24A1基因高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率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YP24A1高表达可能促进维生素D的代谢降解,进而影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CYP24A1抑制剂或维生素D类似物与1α,25(OH)_2D_3联用能够显著提高1α,25(OH)_2D_3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这能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回顾了CYP24A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并就维生素D活性类似物及CYP24A1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vitamin D)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彻底解决了少儿的佝偻病(rickets)和成年人的软骨症(osteomalacia)。对其结构解析发现,它属于脂溶性甾醇化合物。研究显示,维生素D不仅能调节机体内钙磷代谢的平衡,影响骨骼生长,而且还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及细胞增殖分化。由于维生素D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它的缺乏与多种人类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关。在维生素D经典功能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了维生素D的新功能,尤其是在甲状旁腺激素合成、糖尿病以及癌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维生素D对重度吸烟伴维生素D缺乏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收集60例重度吸烟且维生素D缺乏(血清25羟维生素D≤20ng/mL)的COPD稳定期男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 400mg,口服,bid×6月,均随访6个月。开始治疗前2组患者CAT问卷评分、FEV1/FVC(%)、FEV1(%)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FEV1(%)、FEV1/FVC(%)明显改善(均有P0.05),CAT问卷评分明显降低(P0.05),随访6个月实验组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重度吸烟伴维生素D缺乏COPD男性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1α,25—双羟维生素D3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α,25-双羟维生素D3[1α,25(OH)2D3]作用于靶细胞后产生2种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基因效应和非基因效应。前者是指1α,25(OH)2D3与维生素D核受体(nVDR)结合。nVDR再与视黄酸X受体(RXR)发生异二聚化反应。在转录因子(TF)的作用下,使促靶基因转录。后者是指1α,25(OH)2D3与维生素D膜受体(mVDR)结合,随之引发一系列信号传导,促使细胞膜上的Ca^2 -通道迅速打开,探讨1α,25(OH)2D3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开发治疗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新药。本文就目前有关1α,25(OH)2D3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脑损伤、感染等应激条件的诱导下,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会迅速活化并促进神经炎症的发生。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同样存在广泛的慢性神经炎症,神经炎症还可能直接参与诱导了疾病的发生。对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炎症的活化机制,以及炎症如何诱导疾病发生和加重疾病进程的前沿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找到那些靶向小胶质细胞活化关键位点,并具有良好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药物是下一步的重点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炎症是一种免疫反应,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各种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检测使用的发光试剂鲁米诺能与炎症区域产生的髓过氧化物酶(MPO)进行发光反应,从而实现对炎症的生物发光成像。然而,鲁米诺发射的蓝光波长较短,只能用于表皮组织炎症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应激颗粒是一类无膜细胞器,主要由RNA与RNA结合蛋白(RBP)组成.在受到外界压力刺激后,RBP结合相应的信使RNA,主要通过液-液相分离过程促进应激颗粒形成.应激颗粒的动态变化过程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应激颗粒的组装、去组装及其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调控过程和机制,为这些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变化,并探讨维生素D对SLE患者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SLEDAI评分大于8分,病情均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30例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EPCs,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VEGFR-2~+EPCs在全血中的比例;通过计数再贴壁和构建侵袭小室检测EPCs黏附和迁移能力.结果:(1)体外培养过程中,活动期SLE患者EPCs数量(0.028±0.01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67±0.012)%,有统计学差异(P0.05);(2)活动期SLE患者EPCs迁移率(1.7±0.9)‰及黏附能力(19±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EPCs迁移率(3.1±1.6)‰及黏附能力(34±11),有统计学差异(P0.05);(3)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25(OH)D质量浓度(14.47±10.39)ng/m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质量浓度(24.15±7.98)n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4)25(OH)D能够增加活动期SLE患者EPCs数量(0.045±0.012)%,高于未加25(OH)D组(0.031±0.012)%,有统计学差异(P0.05);(5)25(OH)D能够增加活动期SLE患者EPCs迁移率(2.6±0.7)‰及黏附能力(24±9),高于未加25(OH)D组迁移率(1.3±0.8)‰及黏附能力(13±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诱发Ⅰ型干扰素通路活化,从而导致EPCs数量和/或功能异常,最终造成狼疮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后修复障碍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评估户外活动、维生素D的摄入与帕金森病(PD)风险关系。研究方法:收集209例新发PD病例和210名无神经退行性疾病对照人群,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计算膳食维生素D摄入量并记录自我报告的问卷调查户外活动情况。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研究膳食维生素D摄入及户外活动与PD的相关性,并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教育程度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变量。按户外活动时间从少到多四分位分组,校正后的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值分别为1(参考)、0.739(0.413,1.321)、0.501(0.282,0.891)和0.437(0.241,0.795),趋势P=0.002;按维生素D摄入量从少到多四分位分组,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1(参考)、0.647(0.357,1.170)、0.571(0.318,1.022)和0.538(0.301,0.960),趋势P=0.011。重要结论:表明户外活动和总的维生素D摄入量与PD呈负相关;户外活动可更显著下降PD的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