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以菜青虫为试虫测定abamectin与Bt8010复配的毒力。结果表明abamectin—Bt8010的5种不同配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5000IUBt8010+0.1%abamectin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其共毒系数为289.4.室内药效测定结果,用该配比制成的可湿性粉剂对花椰菜、白菜、番茄、豌豆、蚕豆、茶树、柑桔、马尾松8种植物上分属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蜱螨目的23种害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混配制剂对鳞翅目幼虫仅能提高用药24h后的杀灭率,并不能提高24h内的杀灭速度。  相似文献   

2.
将含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israelensis,简称Bti)cyt1Aa基因的质粒电激转化至对鞘翅目害虫有专一活性的Bt拟步甲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tenebrionis,简称Btt)菌株中进行表达,获得重组菌株Btt-WF45。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显示Cyt1Aa蛋白获得了大量表达。生物测定结果表明,Btt-WF45对鞘翅目小圆叶甲(Plagiodera Redtenbacher)幼虫没有毒力,对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的毒力比对照菌株4Q7-WF45高0.33倍,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毒力比4Q7-WF45高0.63倍。由于在重组菌株Btt-WF45中Cry3A蛋白的表达量太低,所以在该结果中未能显示Cyt1Aa蛋白与Cry3A蛋白是否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氯乙烯磷酸酯是美国壳牌公司新近研制的一种选择性强的有机磷杀虫剂,商品名为加登纳(Gardona),药效持续期较长,是通过触杀和胃毒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达到杀虫效果的。对防治大多数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以及少部分鞘翅目害虫能达高效。因此,很适合防治能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的食叶性害虫及在基部和果实内打孔的钻心虫。在防治叶部害虫时,药效持续期可达三周。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抗药性及治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菜蛾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蔬菜重要害虫,已报道小菜蛾对50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及苏云金杆菌(Bt)类等杀虫剂.阐述了国内外及云南省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概况,包括小菜蛾抗性发展、抗性稳定性、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云南省小菜蛾抗药性的治理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茶皂素灭杀害虫效果和对枯萎病原真菌的抑菌能力,采用浸液杀虫法和土壤杀虫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茶皂素对于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叶片药膜法考察茶皂素对小菜蛾拒食效果与毒力效应,采用平板法考察茶皂素对于枯萎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浸液杀虫法灭杀蚯蚓的有效茶皂素浓度为0.3 mg/mL,土壤杀虫法7 d内的LD50为0.8 mg/mL;茶皂素对于小菜蛾主要是拒食作用;高浓度试药(>0.39 mg/mL)的茶皂素对枯萎病原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钙黏蛋白(cadherin)是一类跨膜糖蛋白,因其在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过程中作为主要的受体而受到广泛研究.钙黏蛋白的特征之一是由若干钙黏蛋白重复单元(cadherin repeats,CR)组成的长链状蛋白,其中靠近细胞膜的CR结构域被认为是钙黏蛋白与Bt毒素发生互作的区域.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钙黏蛋白由11个CR结构域和1个跨膜结构域组成,其中第10和11个CR结构域PxCR_(10-11)被认为是钙黏蛋白与Bt毒素的互作区域.本研究从小菜蛾中肠cDNA中克隆得到小菜蛾钙黏蛋白PxCR_(10-11)结构域的DNA片段,并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对PxCR_(10-11)结构域进行表达.配体印迹结果表明PxCR_(10-11)可以特异性和Cry2Ab结合;杀虫实验结果表明PxCR_(10-11)能提高Cry2Ab对小菜蛾的毒力.此外,利用蛋白质同源建模和糖基化位点预测网站对PxCR_(10-11)蛋白质结构进行了分析.上述结果表明PxCR_(10-11)可能参与了Cry2Ab毒素对小菜蛾的毒杀过程,为后续研究小菜蛾钙黏蛋白和Cry2Ab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一种昆虫病毒只能防控一种害虫,广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 MNPV)杀虫剂的开发改变了这一传统观念。该体病毒杀虫剂可防治32种以上鳞翅目害虫,尤其对我国重要抗性农业害虫小菜蛾、地老虎、甜菜夜蛾、棉铃虫、烟青虫、甘蓝夜蛾、粘虫等有很好的防控效果。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广谱昆虫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并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千吨级昆虫病毒杀虫剂生产线,年产制剂超过600吨。在全国21个省(市、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控制抗性小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等重要农业害虫,年应用面积超过600万亩,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年产量和年应用面积最大的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8.
消旋-顺,反2,2-二甲基-3-(2',2'-二氯乙烯基)-环丙烷羧酸乙酯用乙醇钠醇溶液处理脱去一分子氯化氢生成的消旋-顺,反-2,2-二甲基-3-(2'-氯乙炔基)-环丙烷羧酸乙酯,再经皂化、酸化制得相应的羧酸.后者的钠盐分别和氯化对甲氧甲基苄基三乙铵及氯化3-苯氧基苄基三乙铵进行酯化制成一氯甲苄菊酯及一氯菊苯醚酯(Ⅵ及Ⅶ).通过对家蝇成虫、淡色库蚊四龄孑??及雄性德国小蠊的药效比较,前一种新合成拟除虫菊酯比后者为优越.  相似文献   

9.
福州郊区菜用大豆害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福州市郊区菜用大豆田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 ,结果表明 :为害菜用大豆的害虫有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和双翅目等 3个纲、8个目、30个科、6 0种 ,其中大豆蚜 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筛豆龟蝽 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豆荚螟 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等为危害该地区菜用大豆最重要害虫 ,应作为害虫防治的主要目标 ;其次为斜纹夜蛾 Prodenialitura (Fabricius)、豆银纹夜蛾 Autographa nigrisigna Walker、点蜂缘蝽 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双线盗毒蛾 Porthesia scintillans(Walker)、豆卷叶螟 L 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等。.同时还研究了菜用大豆田主要害虫的种群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灭扫利(fenpropethrin)对柑桔、茶叶害虫与害螨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灭扫利对危害柑桔及茶叶的鳞翅目幼虫具有极高的毒力,其杀虫效果明显地较目前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稳定。灭扫利防治柑桔潜叶蛾在整个梢期二次用药可达理想的防治效果;防治茶叶尺蠖具有极大的优越性;防治柑桔红蜘蛛效果显著,其特效期与施用时田间气候成负相关;与有机磷杀虫剂混合施用表现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娜  刘锦霞 《科技资讯》2013,(7):159-160
目的:测定7种生防微生物菌种室内毒力和比较室外小区防治同翅目昆虫温室白粉虱和桃蚜.方法:首先制备各种菌株发酵液,以温室白粉虱和桃蚜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种菌株发酵液对温室白粉虱和桃蚜这两种害虫的杀毒能力.结论:蜡蚧轮枝菌L-31、L-05和粉虱座壳孢F-85在离体条件下对温室白粉虱和桃蚜均表现出很强的杀灭毒力,校正累计死亡率(%)均在90%左右,与其它菌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粉虱座壳孢对两种害虫的毒力较高,但室外防效不理想;苏云金茅孢杆菌Bt1、Bt2和球孢白僵菌Q-55、Q-27对温室白粉虱和桃蚜的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木醋碱杀虫剂是一种基于木炭副产物木醋液的绿色杀虫剂,是将精馏木醋液、苯甲醛L-半胱氨酸席夫碱、水杨酸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以酪氨酸酶筛选模型研究了苯甲醛L-半胱氨酸席夫碱、精馏木醋液、木醋碱杀虫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其导致酪氨酸酶活性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5,2.53,0.53 mg/m L.探讨了木醋碱杀虫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木醋碱杀虫剂中苯甲醛L-半胱氨酸席夫碱质量浓度达到15 mg/m L时即可对小菜蛾、棉铃虫、玉米螟二龄幼虫达到很好的杀灭效果.急性毒理实验表明木醋碱杀虫剂实际无毒.慢性毒理研究按照3 g/kg给药量连续灌胃3个月,昆明小鼠的肝脏和肾脏并不存在毒理性变化,表明木醋碱杀虫剂没有慢性毒性.综上所述,木醋碱杀虫剂不仅对酪氨酸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对小菜蛾、棉铃虫、玉米螟等常见农业害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且实际无毒,具有良好的农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集福建省 7个地市的小菜蛾于室内饲养 1代 ,用浸叶法测定其 3龄幼虫对杀虫毒素 Bt A及其单体组分即苏云金芽孢杆菌 (Bt)伴孢晶体和阿维菌素 (Avermectin B1)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Bt A对不同来源的小菜蛾处理 4 8h的 L C5 0变化范围是 0 .80 - 4.6 7μg/ m L ,与室内种群的 L C5 0比值是 1.18- 6 .85 ,其中以福州、泉州和厦门的 LC50 比值较高。Bt的 L C50 变化范围是 2 .4 2 - 2 3.82 μg/ m L,与室内种群的 L C50 比值是 1.2 2 - 11.97,其中以福州、莆田和厦门的抗性较高。阿维菌素的 LC50 变化范围是 0 .6 6 - 2 .0 0 μg/ m L,与室内种群的 LC50 比值是 1.5 8- 4.70 ,其中福州、莆田和南平的抗性较高。不同地区小菜蛾的繁殖力则无显著差异 ,均在 2 2 0粒 /雌左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污泥制备微生物灭蚊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菌数、芽孢数和毒效为参数,通过摇瓶发酵试验探讨了污泥为原料制备微生物灭蚊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含固率适宜的条件下,污泥是微生物灭蚊菌株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israelensis 187(简称Bti 187)和 Bacillussphaericus 2362(简称Bs 2362)的优良产孢产毒培养基.Bti 187和Bs 2362在污泥中发酵42h,活菌数分别可达3.7×108CFU/mL、3.6×108CFU/mL;抗热性芽孢数分别可达2.6×108CFU/mL、3.5×108CFU/mL,均显著高于常规LB培养基.毒力测定表明,在污泥中发酵42h后,Bti 187发酵液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LC50分别为1.05μg/mL、0.93μg/mL,Bs 2362发酵液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LC50分别为0.69μg/mL和103.4μg/mL.与常规LB培养基相比,杀蚊幼虫毒效显著提高.采用污泥发酵制备微生物灭蚊剂可降低生产成本,且发酵性能优良,为污泥资源化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3株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的代谢粗提物(toxin_(V3450)、toxin_(Vp28)、toxin_(Vl6063))对烟草两种害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烟蚜Myzus persicae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3株菌株的代谢粗提物对烟粉虱3龄若虫和烟蚜无翅母蚜均具有较强杀虫活性,3株菌株的代谢粗提物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LC_(50)分别为0.11%、0.23%和0.18%;对烟蚜的LC_(50)分别为0.14%、0.35%和0.29%。表明V3450菌株的代谢粗提物对烟粉虱3龄若虫和烟蚜的杀虫活性最强,Vp28菌株的代谢粗提物toxin_(Vp28)的杀虫活性次之,Vl6063菌株的代谢粗提物toxin_(Vl6063)杀虫活性最弱。  相似文献   

16.
通过锐劲特和除尽对小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锐劲特对2龄幼虫的LC_(50)值为20.19 mg·L~(-1).LC_(95)值为66.90mg·L~(-1).对4龄幼虫的LC_(50)值和LC_(95)值分别为21.31,85.82 mg·L~(-1);锐劲特对小菜蛾的毒力高于除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小菜蛾的防效差,除尽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而锐劲特50 mg·L~(-1)浓度下防效可达到98.6%,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体外耐酸、耐胆盐和抗氧化活性分析法研究了猪肠道来源的5株乳杆菌的潜在益生特性。结果表明,5株乳酸杆菌均能耐受pH3.0。菌株PCL 3对pH 2.0具有良好耐受能力。受试菌株对0.3%~1.0%的牛胆盐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1%(w/v)胆盐处理4h,所有受试菌株的存活率均高于80%。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菌株具有一定的体外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寻找防治刺吸式害虫的高效、低毒的植物源杀虫剂,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不同的茶树、桉树精油复配的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种不同的茶树、桉树精油复配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2.860×10-4和3.015×10-4μL,毒杀效果较好;但不同复配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成虫的毒杀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选择本实验室分离的野生型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WY-197为出发菌株,用全长PCR方法从此菌株中克隆了2.3kb大小的vip3A基因,DNA序列比较发现所克隆的基因vip3A-197与已知的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存在很高的同源性.将基因vip3A-197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3b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Vip,转化大肠杆菌BL21,转化子经IPTG诱导后可表达88kD大小的蛋白.该蛋白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初孵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A-197对夜蛾科害虫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20.
187菌株的分离及其毒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从土壤中分离出187菌株的经过.该菌株经武汉病毒所鉴定,属于苏云金杆菌H_(14)型的一个新品系.毒力试验结果表明:187对钉螺的毒效不明显;对常见的伊蚊、库蚊和按蚊三属幼虫有很高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