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该文探讨了城市开发边界的内涵及划定方法。认为城市开发边界是政策属性和技术属性的统一,是一定时期内由刚性边界和弹性边界共同构成的城市"成长坐标"。划定工作应在组织准备与技术准备的基础上,通过城市用地条件评价与刚性边界划定、城市规模与城市形态研究、"两规"用地差异分析等综合确定边界位置坐标,并提出相关规划调整建议,促进城市开发边界实施管理。  相似文献   

2.
作为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的区域,城市系统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集中地.由于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城市系统中存在碳流动过程的特异性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等问题.在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的基础上,从城市碳流动特征出发,构建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空间分区体系,即根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类型结合城市碳流动三要素进行一级分类;其次,基于现有的城市用地类型,根据一级分类结果对城市不同功能区用地进行二级分类.通过分区,可实现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定量化、空间化和可视化,为相关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特点,确定影响城市建设开发强度的三因子,利用蚁群算法在GIS空间分类规则挖掘中的应用,得出分类规则,进而对全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进行分类,指导城市建设,达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土地生态性及其"三生"用地价值导向的界定,将"人性"要素的全域土地生态系统与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衔接,构建了"三生"用地正负向功能分类体系.以江苏省扬中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划分出研究区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并得出反映其组合特征的熵指数为0.987 0,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为0.343 2.研究区生产用地呈规则的块状模式,生活用地呈多中心以棋盘式密布于研究区,生态用地沿江环状分布,"三生"用地间耦合关系紧密.扬中市"三生"功能整体较好,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交融关系紧密,生态功能有效地支撑了生产功能,但生活功能与"三生"功能的空间吻合度偏低,仍需提升生活用地内部建设用地效率,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同发展."三生"用地正负向功能分类体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和现实性,可为优化国土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兰州市3所高校为对象,以遥感影像、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和高校统计信息为来源,运用GIS技术刻画出高校内部的用地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得出系列用地数据,采用FAHP和层次评价方法完成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的土地开发情况较好,集中绿化用地率和附属建筑用地率差异明显;国家管理的高校集约度分值低于省属高校,占地规模较大的高校集约度分值较低;3所高校"土地利用结构"和"高校教育科研产出"目标下的评价指标差异较大,对集约用地评价结果的影响也较大.研究还表明GIS和FAHP在土地集约利用定量评价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首先利用遥感影像分类获取2000~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图,选取漳州市2005年度DEM、人口密度、城市规划等影响因子数据,通过空间随机采样方式,建立起2000年至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分布概率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该模型,结合GIS技术和2009年相关影响力因子数据,模拟出2005年至2009年漳州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并与该地区2005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扩张实际变化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较为理想,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模拟灵敏度为0.6952.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研究中建设用地空间差异与溢出效应耦合分析缺失的问题,本研究使用Theil和Moran指数,以及spatial lag with regimes模型,分析了福建省建设用地空间差异与溢出效应的耦合特征.结果显示:(1)福建省建设用地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其中"沿海-内陆"差异不断扩大;而由于中心市辖区对周边县域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心-外围"差异不断缩小.(2)福建省建设用地在局域尺度存在显著空间溢出,其中以厦漳泉地区的溢出效应最为突出;由东南沿海至西北内陆,呈现从"高-高"到"低-低"类型的梯度式空间差异.(3)建设用地的扩张机制存在空间差异与空间溢出的嵌套耦合结构,表现为不同地域的驱动因素和驱动强度存在差异,而且空间溢出效应也局限在地域内部.最后,针对福建省建设用地空间差异与溢出效应的耦合特征,提出了优化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利用多中心自组织聚簇格局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特征和标志之一.针对传统间隙度指数在表达模拟上存在着"可塑性面积单元"等空间尺度效应问题,借助分形理论具有的空间尺度无标度特性,采用"间隙度指数——采样网格尺度"双对数形式构建间隙度维数模型,实现定量表达城市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聚簇程度,并以武汉市为例展开验证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统计上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能够跨尺度准确表达城市典型用地类型的聚集离散程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退二进三”政策背景下的城市内部区位定量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退二进三"等用地政策的背景下,以提高用地效率为目的,梳理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定量化的部分研究。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根据同心圆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理论,构建出城市的用地圈层,通过定性赋值,利用简单的线性插值法将城市内用地的区位量化,为城市用地调整、合理布局探寻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经济学中的区位熵、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方法,对南疆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2008年在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分布的区域优势方面,阿图什的公共设施用地和喀什的对外交通用地的区域优势较为明显;在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差异度方面,南疆城市建设用地总体分布较均匀,只有对外交通用地的区域分布差距较大(其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0.4).在时间尺度上,从1998~2008年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的不均衡程度有所减弱,分布趋向均匀,其他建设用地类型的不均衡程度则有所增加,分布趋向集中.这说明南疆建设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该结论可为南疆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北京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出现了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的情况.本文运用地理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城市规划理论和限建导则的限建区划地图模型,并进行了限建要素分析,限建单元导则制定,限建分区的划分等分析规划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实现了北京城市限建区划与决策支持应用系统,为限建区规划提供查询、分析及科学计算支持.实践表明,将地理分析运用到城市规划当中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动态度模型、变化幅度指数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相关方法,明晰了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并结合时间和空间尺度,探究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即依次经历倒"V"型→波动下降→加速下降3个阶段的更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幅度在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上分别呈现"中部高、东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具有地理上的集聚特征,热点区域存在明显空间极化的现象,并呈现"中心辐射递减"的分布形态,即热点区域形成"极核",次热点区域围绕热点区域分布,外围依次为次冷点区域及冷点区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非农业人口与农用机械总动力影响着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强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农用机械总动力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增强;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和非农业人口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减弱.关中地区的各县域单元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序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景区承载力成为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通常估算景区的整体空间承载力,缺乏对内部空间单元承载力(局部空间承载力)的考虑.且空间承载力估算模型没有考虑到景区内部不同用地类型及空间差异所造成的游客人均适宜承载面积(α)的变化,造成估算结果精确度不高.文章从景区局部空间承载力的估算角度出发,结合景区用地类型,构建了景区实体、单元和全区间的多级空间组织,在此基础上提出景区局部空间承载力估算模型.以南京市总统府为例,验证了模型在估算景区局部空间承载力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研究区,选取2015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一级分类,通过ArcGIS对城市一级地类进行定量分析,依托空间分析功能结合一级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探讨基于高分影像的土地利用精细分类.实验采用混淆矩阵法来验证分类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总精度为93.7%.该分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土地精细分类精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周在辉  马静  冯晓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9):12104-12111
城市空间形态体现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遥感影像从城市空间扩展和城市外部形态的时空特征两方面,借助GIS和RS技术定量化分析酒泉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规律,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酒泉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力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城市空间扩展呈现整合式外延快速扩张过程,用地扩展和速度差异较大,用地扩展方向指向性明显;城市外部形态呈现不稳定的分散发展状态,重心转移向西南和西方向。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和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交通可达性对城市形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分析城市形态发展和城市中各个类型功能用地的演变具有很大作用.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将济南市城区内交通路网矢量化,然后转成栅格数据文件重分类再赋值,生成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成本距离栅格文件,与济南市城市功能用地进行叠加分析,研究区域交通可达性对城市功能用地结构演化的影响.结论为:济南市各类城市功能用地在城市交通网络发展带动下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先高速增长向外扩张,后稳定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主体功能区格局为基底,以县域行政单元为研究尺度,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研究分析福建省及其各主体功能区在《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前后的"三生"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结果显示:规划实施后,各主体功能区的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用地的变化幅度和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减缓趋势,且生活—非农业生产空间规模在不同主体功能区间呈现差别化增长,即优化开发区城镇化规模增长速度得到合理控制,而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进一步推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化建设适度加快等.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为今后福建省各主体功能区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可供选择城市规划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帮助规划者完成了城市用地规划方案.在算法中,增加了对惯性权重的选择,适应度的选取应用了各类用地单元的空间协调性,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依次计算每个用地单元的空间协调性的方法.由于用地单元之间的位置是离散的,所以算法中粒子速度采用了离散的粒子速度.利用此改进算法,在实验中能够快速地收敛到可行的规划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标识动态性、拓扑关系、维数、形状、位置、方位等多参数的空间实体变化分类模型,为单一空间实体变化的分类描述提供了形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变化分类的层次推断框架,分别对单一实体9种基本变化进行细分与形式化描述,给出有意义的变化类型。最后,以变化信息标报为例,阐述其应用方式。本文所提出的层次分类方法解决了变化信息标报中"标报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宗地为评价单元,围绕评价目标,从规划用途符合性、土地建设强度、土地利用效益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级指标体系,并通过单因素集成法评价城市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探究城市发展增量和存量潜力规模及经济价值.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分布不规律;各宗地虽然主要以集约利用为主,但存在一定比例低效用地,且工业用地的低效利用较多;有一定比例的存量用地规模,但开发较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