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某低品位铜镍矿石工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毕文 《甘肃科技》2014,30(15):30-32
新疆某硫化铜镍矿石,含镍量较低,在工业开采品位要求的底限。利用显微镜及化学分析等手段,通过对矿石中主要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认为,该矿石中的镍铜主要赋存于硫化矿物中,粒度分布不均,矿石氧化蚀变稍强,采用阶段磨矿阶段浮选的工艺较合理。但由于磁黄铁矿、墨铜矿与镍铜硫化物的嵌布较复杂,会影响镍铜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赫章可乐铜矿化带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赋矿围岩及铜矿石采样、化学成分分析、矿物成分分析、X衍射分析等,开展了铜矿石的物质组成研究。矿石含铜品位为1.67%-3.88%.综合分析常量元素和XRD测试结果,得出赋矿围岩-飞仙关组砂岩为海相碎屑沉积形成。蚀变岩型铜矿石中黏土矿物含量高,是导致蚀变岩型矿石中铜含量及稀土元素富集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霍吉河钼矿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矿产地之一,位于翠宏山-二股多金属成矿带北部。根据对其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矿石质量特征以及矿体氧化带特征的分析,可见霍吉河钼矿床成因为斑岩型,成矿时代为燕山期,且其大地构造、岩浆活动、构造、蚀变矿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地表矿化带及氧化矿石等找矿标志突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六种金矿类型的二十二个矿区氧化矿石的实验室住式堆浸试验结果,和高岭土化蚀变破碎带金矿氧化矿石的制粒堆浸工业试验;对影响堆浸的诸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全浸出过程的动力学特性.这些对堆浸提金工艺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西凹铜-锡多金属矿床蚀变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该矿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环境等。研究结果表明:蚀变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未蚀变花岗岩类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于未蚀变花岗岩,钾化花岗岩稀土总量增高,重稀土元素(HREE)的富集程度比轻稀土元素(LREE)的大,轻稀土元素中的La,Ce的富集程度比Pr和Nd的大,次生钾长石继承了蚀变流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可能与蚀变流体温度较高有关,且富含F,Cl和CO2有关,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绿帘石-绿泥石化花岗岩稀土总量略有降低,LREE亏损而HREE略微富集,由流体蚀变、云母类矿物的吸附作用及早期钾化蚀变共同造成。Eu异常和Ce异常,表明钾化处于相对高温氧化条件下,而绿帘石-绿泥石化则处于相对低温和还原的环境中。蚀变花岗岩中REE与成矿元素关系密切,对岩体内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用双氧水作抑制剂,实现了人工和现厂的铜-铅混合精矿的选择性浮选分离。通过矿浆电位测量和循环伏安曲线测定,详细地研究了双氧水的抑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能够氧化分解方铅矿表面的乙基黄原酸铅,但未能氧化黄铜矿表面的双黄药,由此造成双氧水作用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中南矿冶学院最近受湖南省石油化工局委托,对湖南七宝山硫铁矿具有代表性的复杂硫化矿进行了试验研究。最近成功地提出了无氰分选的半工业试验流程,其成果业已通过鉴定。七宝山矿体主要为含铜锌黄铁矿矿床,经历了热液的多次迭加成矿作用和氧化淋滤等次生改造作用,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加上开采悠久,老窿纵横,矿石受到强烈氧化蚀变作用,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洗矿水呈酸性,矿石性质错综复杂,同种矿物的相对可浮性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代县金红石矿区地质背景和矿石特征,分析了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认识。结合最新的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提出该金红石矿是由发生海水热液蚀变的基性岩石再经历中高压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形成。矿石中富Mg(Fe)和贫Ca(碱)的特征由水热蚀变引起。矿石中富Ti的特征主要继承自原始基性岩,并可能在热液蚀变过程中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门源县铜厂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产于蚀变闪长岩内或超基性岩接触带附近,为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详细阐述了该矿床中矿石和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共生组合、结构构造等特征,研究表明金的赋存状态是以独立的矿物自然金存在为主,而自然金又以裂隙金和粒间金为主,包裹金较少,通过对单一浮选工艺试验和全泥氰化工艺试验进行对比,认为全泥氰化工艺选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东昆仑哈日扎矿床V矿带银多金属矿物赋存状态,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矿石中含银、铜、铅、锌等主要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围岩蚀变主要以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围岩放射性指标不超标;原生矿石中矿物以原生硫化物为主,氧化矿含量较低且分布不均匀,有用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原生矿石中银矿物主要包括辉银矿和硫铜银矿,主要以包裹体形式嵌布于其他矿物及脉石裂隙中;镓、金、锗元素可综合回收利用,而砷、硫含量偏高,会影响矿石的回收率指标。研究结果可为矿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架底金矿为产于茅口组与玄武岩组第一段之间的构造蚀变体(Sbt)中和峨眉山玄武岩第二段凝灰质玄武岩内的原生金矿床,是贵州西南部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特殊的卡林型金矿床.通过野外观察和光薄片镜下鉴定,对架底金矿的矿石类型、矿石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特征的研究表明:呈半自形-他形结构、浸染状构造的黄铁矿与金矿的关系最为密切;硅化、黄铁矿化及毒砂化是寻找金矿的主要蚀变标志;凝灰岩和构造蚀变体(Sbt)是该区金的主要找矿标志.本文系统总结了矿石的基本特征及蚀变标志,以期对其周边区域找寻同类型金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多期地壳演化、多期岩浆活动、多期断裂作用、多期固岩蚀变、多种矿石类型和多种矿化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小寺沟铜钼矿床的复成性和多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在一九五五年曾以硫化钠作为铜钼分离浮选上的抑制剂进行了试验,经过用两种不同的铜钼矿石进行小型试验,并经过工业生产证明:单独或与氰化钠并用做为铜钼分离上的抑制剂,无论在经济指标上或技术指标上,均优于目前使用之氰化钠。东北矿山在一九五○年曾以氰化钠作为铜钼浮选上的抑制剂,一九五五年以该矿石先后用氰化钠与硫化钠分别进行试验,结果看出:氰化钠的药剂使用成本要多于硫化钠二倍以上,同时以硫化钠作抑制剂时的钼精矿含铜量却比使用氰化钠低三(?)四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都匀牛角塘氧化锌矿石的物质成分及其特性,介绍了浮选试验的工艺流程及指标。由于合理地解决了浮选顺序、氧化矿的硫化及矿泥的不良影响,分选效果较好。文中还初步分析了以上几个主要工艺因素对选别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分支载体浮选(RCF)是一种处理细粒低品位矿石的革新工艺。该工艺采用分支浮选流程并用自身的粗粒精矿取代了常规载体浮选中的外加异类载体矿物。本文研究了黑钨矿、红铁矿、难溶铜、氧化铅锌、铜钼矿和锑砷硫化矿等七种不同矿物的分支载体浮选。和常规方法相比较,分支载体浮选除了可以显著降低药剂消耗,避免载体与超细粒之间的再分离,不需回收载体等,从而解决了常规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外,还能够得到更高的回收率与分选效果。通过浮选试验、动电位测定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了分支载体浮选过程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矿泥罩盖的机理已经不适用,提出了新的“碰撞-粘附”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将影响分支载体浮选的因素分为几何、物理、化学三大类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赵留升 《科技资讯》2014,(26):238-239
本文通过研究灵宝东闯金矿床围岩蚀变及矿石矿物,讨论了该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分带情况及矿石矿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以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其中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以多金属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主。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则以石英、绢云母、绿泥石为主。矿石中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较少,在矿石中分布极不均匀,多以粒间金和裂隙金为等形式赋存于矿石中,粗粒金相对较多,细粒和显微金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7.
在本研究中硫化铜矿石无捕收剂浮选取得了与加捕收剂浮选相同的选别指标,含铜1.88%的浸染铜矿无捕收剂浮选小型闭路试验,获得品位26.15%,回收率95.3%的铜精矿。研究结果表明,无捕收剂浮选中,黄铜矿的浮选速率比黄铁矿高,对铜-硫矿石的优先浮选有利;氧化还原电位较高的矿浆中容易实现硫化铜矿石的无捕收剂浮选;黄铜矿在酸性或碱性矿浆中的可浮性都比在自然pH状态下好;用石灰调浆能获得硫化铜矿浮选所需的pH值和稳定、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对黄铁矿又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加入硫化钠时,矿浆的氧化还原电位相应降低,但当充空气浮选时,随即上升为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适合于无捕收剂浮选,本研究不用硫化钠处理,也能实现硫化铜矿石无捕收剂浮选。  相似文献   

18.
金氧化矿石与原生矿混合配矿,在"一粗、二扫、二精、中矿返回再磨"的浮选工艺的基础上,经药剂制度的适当调整,回收率达到86.51%。实现了氧化矿石和低品位矿石通过浮选工艺加以回收的可能性,并取得了良好的选矿生产指标,使矿产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刘山岩块状铜锌硫化物矿床产于寒武系二郎坪群刘山岩岩组的石英角斑岩-硅质岩中。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受刘山岩韧-脆性断裂的控制,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但品位和厚度变化较大。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黄铁矿与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重晶石和绿泥石。矿石具自形-半自形晶结构、它形晶结构、斑状结构,浸染状、块状和条带状构造。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和围岩蚀变特征都表明该矿床为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1975年6-9月作无氰浮选小型与工业实验成果,并对结果作了分析与探讨。作者认为,对于那些黄铁矿含量少或黄铁矿易被抑制的铅锌矿石,采用优先浮选而不用氰化物作抑制剂是可行的,但对于那些含量大且可浮性好的黄铁矿的矿石,如果完全不用氰化物则要从药方与流程等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