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的方铅矿与黄铁矿混合精矿体系,按照电位与可浮性的关系,两矿物在还原性矿浆电位浮选分离的电位差在热力学上仅为50mV,而在动力学上达到了207mV。采用接触角测定、单矿物浮选、混合矿分离等方法,可以证实依据方铅矿表面丁基黄原酸铅和黄铁矿表面丁基双黄药的电化学还原动力学性质的差异,实现方铅矿与黄铁矿混合精矿的电化学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2.
硫酸铵-硫氰酸铵-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硫氰酸铵-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Cu(Ⅱ)与Fe(Ⅱ)、Al(Ⅲ)、Ni(Ⅱ)、Cd(Ⅱ)、Mn(Ⅱ)、Co(Ⅱ)等常见离子的方法及条件.当硫酸铵用量为2.0g,硫氰酸铵(0.1mol/ml)和乙基紫(1.0×10-3mol/L)溶液用量分别为1.5ml和2.0ml,总体积为10ml时,控制pH=1~4,即可实现Cu(Ⅱ)与上述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含镁脉石矿物(蛇纹石、橄榄石和辉石)对镍黄铁矿浮选的影响。通过显微电泳试验、电镜扫描检查、吸附试验、微型浮选试验和产物物质组成研究等,查明了产生影响的原因、程度和作用机理;并找到了防止或消除其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添加不同黄铁矿含量的四川地区无烟煤进行了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测试,利用OPU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了黄铁矿对煤自燃氧化过程中表面官能团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黄铁矿含量的煤样在氧化升温过程中芳烃结构、脂族结构以及含氧官能团的变化规律。发现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黄铁矿会促进多种取代芳烃、亚甲基、分子间缔合氢键的产生,同时减少芳香烃C=C双键的消耗;煤分子中亚甲基的消耗量随黄铁矿含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分子间缔合氢键的减少量随黄铁矿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黄铁矿添加量为1%时,产生的亚甲基最多,分子间缔合氢键的减少量最大。结果表明,黄铁矿会促进亚甲基、含氧官能团等活性基团的产生,加快煤自燃进程,对煤自燃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矿废水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选矿药剂、悬浮物等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引起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废水、蒸馏水、废水处理水三种体系中,丁黄药、丁铵黑药及乙硫氮对黄铁矿的浮选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体系中加与不加捕收剂,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均比蒸馏水体系中低;在废水处理水体系中,无论加或不加捕收剂,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均比废水体系中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有、无硫化钠存在时,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行为。研究表明,黄铜矿具有良好的自诱导可浮性,浮选的电位范围和pH范围较宽;弱酸性和碱性介质中,黄铁矿自诱导浮选差,没有任何可浮电位范围。然而,硫化钠的添加,明显促进了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天然矿石浮选试验表明,自诱导和硫诱导浮选技术能够有效地浮选和分离黄铜矿和黄铁矿。通过HS~-离子吸附量的测定、矿物表面中性硫量提取分析、矿浆电位测试和量子化学计算,较详细地研究了黄铜矿和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矿物表面中性硫是主要疏水体。  相似文献   

7.
球红假单胞菌对黄铁矿浮选脱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采用球红假单胞菌,对实际煤系黄铁矿进行微生物调整预处理——浮选法抑制脱除的研究,通过选择不同的浮选条件,进行了大量探索实验;探讨了利用球红假单胞菌抑制浮选过程中黄铁矿浮出、强化泡沫浮选脱硫的技术和效果,故对煤炭微生物——浮选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和红外光谱测定,考察脂类捕收剂DLZ对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LZ在整个pH范围内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弱,黄铁矿回收率小于24%;在低铜离子浓度(1 mol/L)下,对黄铁矿回收率影响不大;当铜离子浓度增加至4 mol/L,pH值为2.7时,黄铜矿回收率达到42%;在碱性条件下,黄铁矿回收率与不加铜离子时的回收率相当;DLZ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加入铜离子对DLZ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有促进作用;DLZ与黄铁矿作用前后,以及加入铜离子后的红外光谱图基本没有变化,即DLZ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加入CaO后在873.7 cm-1和797.7 cm-1处出现2个吸收峰,表明黄铁矿表面附着Ca(OH)2等含钙的化合物,阻止了DLZ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降低了黄铁矿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9.
充气量对低品位铝土矿旋流-反浮选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我国铝土矿的特点和旋流分选规律,对w(Al2O3)/w(SiO2)为4.39,磨矿细度为粒度小于0.074 mm占61.90%(质量分数)的铝土矿进行了旋流-反浮选试验.考察了充气量对分离过程和分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 m3/h范围内增大充气量,轴向零速包络面向轴心收缩,分选指标变差;在同样的充气量条件下,增大入料压力有利于旋流-反浮选过程的进行,分选指标得以改善;在0~0.8 m3/h范围内增大充气量,轴向零速包络面向轴心轻微收缩,削弱矿物颗粒间基于粒度差异的分级作用,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它们之间基于密度和表面性质差异的分选作用,分选指标优于不充气时.  相似文献   

10.
一在一九五五年曾以硫化钠作为铜钼分离浮选上的抑制剂进行了试验,经过用两种不同的铜钼矿石进行小型试验,并经过工业生产证明:单独或与氰化钠并用做为铜钼分离上的抑制剂,无论在经济指标上或技术指标上,均优于目前使用之氰化钠。东北矿山在一九五○年曾以氰化钠作为铜钼浮选上的抑制剂,一九五五年以该矿石先后用氰化钠与硫化钠分别进行试验,结果看出:氰化钠的药剂使用成本要多于硫化钠二倍以上,同时以硫化钠作抑制剂时的钼精矿含铜量却比使用氰化钠低三(?)四倍。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铜钼浮选分离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硫化钠抑制剂消耗量过大、生产成本过高的现象,使用硫离子选择电极动态监测不同条件下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电位,来初步研究硫化钠大量消耗的机理.结果表明: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空气的鼓入和矿浆的未加温处理会增加硫化钠的氧化消耗,是硫化钠消耗量大的原因之一.浮选矿浆中的矿物(如辉钼矿、黄铜矿和黄铁矿)有着催化硫化钠氧化分解的作用,加上矿物本身对硫化钠的吸附作用,是造成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硫化钠大量消耗的又一原因.此外,矿浆中溶出的少量金属阳离子(如Cu2+和Fe3+)对硫化钠的氧化分解也有一定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硫化钠的消耗.  相似文献   

12.
铜离子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二聚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测了Cu^2+在脱辅基SOD(apoSOD)二聚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过氧化氢和pH值对SOD二聚体形成的影响,以及缺锌多铜SOD(Cu^2+SOD)诱导其他蛋白质聚集的作用.结果显示Cu^2+SOD自聚集成二聚体,在SDS作用下不解聚;pH值为5.6~6.8最有利于Cu^2+SOD二聚体的形成.而过氧化氢的存在导致Cu^2+SOD二聚体解聚成单体.另一方面,发现Cu^2+SOD能够诱导结构类似的apoSOD,Zn4SOD和Cu2Zn2SOD形成不被SDS解聚的二聚体,而对其他蛋白质没有影响,表明Cu^2+SOD诱导蛋白质聚集时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14.
以田菁胶、氢氧化钠、一氯乙酸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一种浮选抑制剂羟甲基田菁胶(SCMG),通过矿物浮选实验、药剂吸附实验及X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考察SCMG对煤和蒙脱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及抑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CMG具有良好的选择抑制性,可显著抑制蒙脱石上浮;当其质量分数为500 g/t时与无抑制剂时相比,精煤灰分(质量分数)可降低17.25%;蒙脱石和煤表面对SCMG吸附量的差异是导致SCMG抑制具有选择性的主要因素。蒙脱石和煤对SCMG的吸附过程都趋近于单层吸附,且蒙脱石的Langmuir吸附常数KA大于煤的吸附常数,在矿浆中SCMG会优先吸附在蒙脱石表面;SCMG在煤和蒙脱石表面的吸附可能为化学吸附,在2种矿物表面的吸附厚度分别约为0.26 nm和0.68 nm。  相似文献   

15.
表面改性通过改变元素在矿物表面上的分布和状态,从而影响矿物的表面性质,使得矿物之间可浮性产生差异。本文对影响表面改性调控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化氧化矿浮选分离的表面改性调控手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指出:影响表面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矿物自身性质,溶剂种类以及溶液pH值;用于氧化矿浮选分离的表面改性调控主要有改变pH,添加外来金属离子以及超声和微波辐射在内的外力场调控。最后指出今后表面改性调控应着重研究溶解性型氧化矿之间的离子溶解及迁移行为;明确提出关于表面改性的调控机制还需深入,实际应用推广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选用双氧水作抑制剂,实现了人工和现厂的铜-铅混合精矿的选择性浮选分离。通过矿浆电位测量和循环伏安曲线测定,详细地研究了双氧水的抑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能够氧化分解方铅矿表面的乙基黄原酸铅,但未能氧化黄铜矿表面的双黄药,由此造成双氧水作用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成功一种新型的铜—锰—锌—硅系钎料。这种钎料适合于钢件和硬质合金等材料的钎焊,文中阐述了钎料合金体系选择及各组元配比拟定的理论依据,通过钎料性能和接头性能的实际试验进一步调整和确定钎料合金各成分的含量。这种钎料与黄铜料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以此钎料钎焊接头的强度远高于黄铜钎料钎焊接头的强度,具有特高的抗冲击性能,而合金的轧制性能亦良好;由于这种钎料熔点较低(825.5℃),所以能降低钎焊温度,减少钎焊能耗,节省钎焊时间,新钎料有效地降低钎焊应力,促使焊件变形小;而且,钎焊金属具有较细的晶粒,因此,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由于钎焊温度降低及钎料的含锌量较低,促使钎焊时环境污染大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氯化钠-硫氰酸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铜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的分离。试验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控制pH<6,能使Cu(II)与常见离子Fe( ),Al( ),Co( ),Ni( ),Mn( ),Cd( )分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微电子加工工艺制备了具有Ti/HfOx:Cu NPs/ZnO/ITO结构的阻变存储器,研究铜纳米颗粒对器件阻变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铜纳米颗粒不仅使器件操作电压减小、并且更加均一,而且增大了器件高低阻态的电阻值比(开关比),高、低阻态电阻值更加稳定,表现出优异的耐擦写特性. 纳米颗粒的引入还使低阻态的导电由普尔-法兰克发射机制主导转变为欧姆导电细丝主导. 进一步研究发现,纳米颗粒增强了局部电场,不仅保证了较小电压下可产生更多的氧空位,还限定了导电细丝的位置. 此外,铜纳米颗粒有利于降低器件操作电压并提高其均一性,有助于提高阻态电阻值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西凹铜-锡多金属矿床蚀变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该矿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环境等。研究结果表明:蚀变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未蚀变花岗岩类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于未蚀变花岗岩,钾化花岗岩稀土总量增高,重稀土元素(HREE)的富集程度比轻稀土元素(LREE)的大,轻稀土元素中的La,Ce的富集程度比Pr和Nd的大,次生钾长石继承了蚀变流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可能与蚀变流体温度较高有关,且富含F,Cl和CO2有关,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绿帘石-绿泥石化花岗岩稀土总量略有降低,LREE亏损而HREE略微富集,由流体蚀变、云母类矿物的吸附作用及早期钾化蚀变共同造成。Eu异常和Ce异常,表明钾化处于相对高温氧化条件下,而绿帘石-绿泥石化则处于相对低温和还原的环境中。蚀变花岗岩中REE与成矿元素关系密切,对岩体内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