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箍缩反射离子二极管,使阴极发射的电子多次穿过阳极膜并向轴线箍缩,增加了它在二极管中的平均渡越时间,从而提高了离子流产生效率。根据顺位流模型。设计了200kV强流脉冲离子束加速器的箍缩反射离子二极管,得到了峰值为1.6kA,脉宽约20ns的离子束流。 相似文献
2.
提高"强光一号"驱动Z箍缩负载电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比一号”加速器是目前国内输出功率最大的一台组合式多用途高功率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在该加速器上开展高功率Z箍缩产生X射线的技术研究时,需要调整提高“强光一号”驱动电流。主要介绍提高“强光一号”加速器输出电流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建立了计算模拟加速器工作过程的电路模拟程序,并在模拟计算的指导下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短路电感15nH真空负载上获得了脉冲前沿小于100ns,峰值约3.0MA的脉冲电流,在优化设计的Z箍缩负载上得到了脉冲前沿小于100ns,峰值约2.2MA的脉冲电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快直线型变压器(FLTD)脉冲源的技术特点;概述了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与俄罗斯强流电子学研究所合作研制的FLTD-Z模块的新进展,基于FLTD拟重复频率运行的针对聚变能源(IFE)应用的原理性样机Z-POP装置,以及下一代惯性约束核聚变(ICF)和IFE用的指标为6 MV,60 MA/90 MA和100 ns FLTD型直接驱动脉冲源的概念设想;初步分析了FLTD直接驱动源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预脉冲电流对Z箍缩内爆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双脉冲Z箍缩实验平台“秦-1”装置研究了铝单丝Z箍缩在不同预、主脉冲间隔下的内爆特性.铝丝在预脉冲作用下被加热汽化形成芯晕结构并膨胀,在主脉冲作用下发生雪耙特性的箍缩内爆,预脉冲作用下的晕等离子体对内爆行为有显著影响.其次,基于磁流体模型计算了预脉冲作用后的密度、温度、速度分布,以及进一步主脉冲作用后的内爆壳层参量分布.计算结果的边界轨迹与实验测量基本一致,预脉冲作用下的单丝Z箍缩动力学行为可以分为晕等离子体膨胀、晕等离子体内爆、晕与丝芯共同内爆、滞止辐射4个阶段,在这种雪耙内爆特性下,洛伦兹力对壳层外部的晕层做功,热压对壳层内部的未扰动等离子体做功,形成等离子体堆积. 相似文献
5.
强脉冲硬X射线是电子学系统抗辐射性能评估和加固不可或缺的模拟环境,另外作为一种闪光照相光源,在冲击动力学、弹道学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近年来强脉冲硬X射线的产生技术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梳理了突破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取得的重要进展.基于强束流物理认识和先进负载技术的进步,在大面积脉冲硬X射线方面,已经产生了辐照面积2000 cm2,能注量36 mJ/cm2的辐射场,在系统电磁脉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形成了产生数百毫焦大面积高强度脉冲硬X射线的技术能力;在闪光照相光源方面,发展了系列小焦斑二极管技术,在多脉冲、多分幅、多视角光源技术取得突破.这些研究成果为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与高新装备研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结构生物学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又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尖端科学,其研究方法和技术将直接影响结构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本文简单介绍了结构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及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动中通系统的稳定跟踪问题,采用一种以期望工作状态为假设对象的逆向分析方法,对一类典型的三轴动中通系统进行了稳定机理分析。在分析三轴稳定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种姿态传感器安装方式,设计了2种与之对应的前馈稳定和闭环稳定三轴自稳定结构,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系统。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了2种三轴自稳定结构的特点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前馈稳定结构相比,闭环稳定结构鲁棒性更好,稳定精度更高,且易于同其他高级控制算法相结合提高系统稳定精度,更符合动中通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高精度稳定跟踪的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γ射线衰减法测量两相流体空泡份额的实验研究和结果分析。得出了空泡份额与容积含气率β之间的关系式,并对空泡份额随时间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SEM、TEM、XR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烧结的两种典型连续SiC纤维高温氧化前后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发现高温烧结的F-1纤维结晶度高,从表层至芯部,SiC晶粒尺寸逐步减少;而石墨含量却稍有增多.低温制备的F-2纤维主要为非晶,其中含有大量SiC和石墨纳米晶. F-1纤维存在少量的孔洞,其强度为1.74 GPa,而F-2纤维致密,强度达到2.76 GPa.两种纤维在1 000℃空气加热中均发生氧化,且随时间的延长,氧化层增厚,纤维强度降低.虽然高温烧结的F-1纤维含有氧扩散通道晶界,但经10 h氧化后纤维的强度保留率仍能达到55%;低温烧结的F-2纤维抗高温氧化能力差,经10 h氧化后氧化层厚度高达430nm,纤维强度几乎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0.
控流筛管可通过控制油井部分井段产出液流量实现水平段同时出水。以计算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分别对导流式控件和迷宫式控件流道内流体的流动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对两种控件的适用范围进行对比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控件由流道入口到出口的流道压力均呈线性降低;导流式控件流道中的流动近似呈平推流,涡流和湍动不显著;低黏度条件下,迷宫式控件流道内存在明显的一次、二次涡流,过流阻力显著增加,控流效果显著。过流流体黏度为25~1000 mPa·s时,导流式控件的性能较优;其他黏度范围内,迷宫式控件的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