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辞学通典》是规模浩大的《楚辞学文库》第四卷,旨在会通自战国时期至公元2000年之间楚辞与楚辞学领域中的系列问题,原始要终,考镜源流,以简约的形式,显示楚辞学的发生、发展全貌。设“作家”、“作品”、“词语”(楚语)、“典故”、“典籍”、“专题”内分六大类。两千余条目。搜罗宏富,超越前贤,注重对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研究信息的全面把握;对长期忽略的研究“弱项”——学者研究,旁搜远绍,根据不同时代特点,作出全面而迅捷的反馈与评价;敢于指点得失:揭示传承,纠正讹错,追踪前沿,调查争端,突出热点,以突出学术史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元代剧论的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为收集资料起始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为整理资料并简单论述时期;从80年代到20世纪末为专题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体系基本建成时期。  相似文献   

3.
宋代相当重视教育,曾先后三次掀起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兴学运动。福建在重教兴学风气的推动下,由唐时的“闽人不知学”到宋时一跃成为全国文化教育的先进区域,展示了人文鼎盛的历史风采。  相似文献   

4.
韩萍  曹丹 《河南科技》2006,(12):23-23
医用多媒体诊断源于医学影像存储与归档系统(PACS),PACS的概念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PACS的想法主要是由两个主要因素引起的:一是数字化影像设备,如CT设备等的产生使得医学影像能够直接从检查设备中获取;另一个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容量数字信息的存储、通讯和显示都能够实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陆续建立起一些实用的PACS。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一书中,系统地评价了诸词学专家、词学群体,但有疏漏之处。本文补充介绍了女词家张珍怀先生。她家学渊源,曾游于当代诸词学大师之门,故学殖深厚,尤擅于词学。她的词学著作有三个特点,即以词人的眼光治词、以女性的眼光释词、以学人的眼光研词,在清代女词人和日本词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成就卓著。  相似文献   

6.
出生苗栗的客家人丘逢甲,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在早期台湾文坛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他一生所著作之作品中,有许多台湾之在地书写,展现出传统客家人关心本土之文化意识,及重视文教、热爱乡土之情怀。丘逢甲幼年与青年时期,即关心台湾之民生经济、风土民情,他书写了大量有关台湾土地民情的诗词等文学作品,留给台湾人丰富的文学篇章。本文旨在以客家文学先驱丘逢甲为例,分析与介绍其台湾书写之文学作品,并论述其作品中所蕴含之客家文化内涵与意义,并认识丘逢甲之台湾书写作品是中国文学重要的资产。  相似文献   

7.
现代词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宏观上确定现代词学的内涵、范畴及分期情况;二是微观上讨论现代词学家的词学成就。这种研究格局奠定了现代词学研究的主要基础。此后的研究相应地从五个方面展开:一、及时整理和搜集现代词学文献;二、加强现代词学家的个案研究;三、将现代词学的研究置于现代学术史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四、加大现代词学与传统词学的比较研究;五、开拓现代词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由于闽台两地地缘、史缘、血缘、语缘、神缘的特殊原因,闽台化具有很强的交融性和互补性,尤其是作为古代中原化精华的闽南化不仅在台湾社会影响广泛,而且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进入台湾乡土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化的“根”和“本”。因此,对蕴含闽南化成分的台湾乡土学献进行整理开发,不仅生动显示台湾乡土学与闽南化的密切关联,而且对促进两岸化交流朝着认同中华民族化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组成部分,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于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公共管理审计的发展而得到强化.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领域。人力资源审计的演变过程也是人力资源的战略价值被人们逐步发现并受到重视的过程.它的本原在于人力资源对组织的战略价值.即人力资源是一种稀缺的、能动的战略性资源:  相似文献   

10.
台湾技术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同成为台湾教育体系的二大系统.高等职业教育之专科部、大学部及研究所(硕士、博士)三阶段,所培育的人才是以发展应用科学及实用技术为主.台湾经济发展从劳动密集型转型到技术密集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办学理念十分明确并且各具特色.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教育组织基于先进的网络选课系统,实行学分制管理.台湾高等技职体系普遍重视“全人教育“.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的实际训练,让学生获得多种职业证照,获得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为学生就业作充分准备.本文介绍了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
闽台耕地转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闽台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转型为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处于工业化中期,台湾处于后工业化初期.分别拟合闽台两地的耕地面积与GDP的关系,闽台两地耕地损失率与时间的关系后可知,台湾与福建正处于同样的阶段即耕地不断减少的阶段,但福建耕地损失率仍处于上升期且上升速度逐渐增大,而台湾省正处于转型期.今后福建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借助投入增加和技术改造,缓和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的曲度.  相似文献   

12.
与宋代文人雅词相比,金代全真教王重阳的道教词风格独特。从以下几方面可以考察出他对宋代俗词的继承:第一,学宋代文人俗词,其词深受柳永的影响。第二,拟宋代俗词爽直俚白、口语化的语言,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增强亲和力。三,仿宋代俗词的形式,填一些有趣味性的词以增加对信徒的吸引力。第四,承宋代民间俗词馀韵,其词具有音乐性以增强传道布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85年由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位学人率先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这不仅仅是一个扩大的文学史分期问题。事实上20世纪文学的不同阶段除了它们各自的个性特征外,更多地具有世纪的共性特征。总体说来,20世纪是一个由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进程;一个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进程;一个在东西方文化大碰撞,大交流中形成现代文学的民族意识(包括现代思维和现代审美意识)的进程;一个以文学表现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新旧变更的时代激流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过程。把2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美国借机制造旨在分离台湾的种种图谋。尽管国共两党在很多问题上针锋相对,甚至兵戎相见,但在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分裂的原则立场上始终具有共识,使美国的阴谋难以得逞。  相似文献   

15.
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诚 《河南科技》2004,(11):9-10
在我国科技界,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反常现象:国内有些并不知名也不出众的学者,一旦到了发达国家,不出几年便学有所成,甚至研制出了国际上有影响的科技成果。而有些在国外颇有成就的学者,一回到国内,便鲜有建树。这种现象的存在促使大批专业人才流出国内,到国外寻找自身的价值。这个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我们科技界,也引起了领导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西方经济学,是产生于欧美并主要由西方学者提出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产生于18世纪,并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然而,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普及。本文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开始,讨论教材的选用,分析经济生活中体现的经济学原理,并介绍如何结合现实生活说明经济学原理,同时针对财经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特点,并分析如何做好启蒙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一、科技统计指标发展概述科技统计和指标的发展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发达国家的科技统计和指标研究以RD测度为起点,始于20世纪40年代,到了20世纪50年代已受到广泛关注。到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世界各国对技术创新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政策逐渐演变为创新政策。为了满足对创新理论和政策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一、能源工业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部门之一,其发展目标同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一致。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初期(2000-202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可能超过6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围绕经济发展总目标,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战略目标是:在保证完…  相似文献   

19.
缠足及弓鞋滥觞于宫廷歌妓舞女,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流行于贵族妇女和妓女。至南宋末年,缠足已成习气;因劳动的需要,下层劳动妇女及化外之地的妇女,无缠足的习俗。宋代缠足、弓鞋的流行,同宋代理学毫不相关,也非宋人性心理变态的产物,而是“受益”于宋词对弓鞋(缠足)的“雅化”。从宋词对“弓鞋”、“金莲”表达方式的变迁,可以发现“雅化”的过程。弓鞋的“雅化”使其由歌妓所穿的舞鞋,蜕变为“优雅、高贵”的象征,从而推动了缠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1839-193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杰出的国学大师、学术思想家和政治家。诚如陈平原所谓:"先生既奔走革命,又热衷讲学。在他看来,提倡国故、增强民族感情,乃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故清末反病时提倡国故,30年代抗日时依然提倡国故。表面上先生前期侧重政治,后期突出学术,实则颇有沟通政、学之志。先生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乃民国元勋;而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先生更是自立宗派的巨人。"①在新的世纪之交,研究这位曾在上个世纪之交叱咤政界、学坛的风云人物,无疑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