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琴操”     
“琴操”与琴乐密切相联,为和琴曲而歌之辞。琴操“本词”多托名或托言先秦圣贤。以圣贤因遭忧罹患、遇合无际而致的郁思嗟怨为其主要内容,故而多或显或隐地与王朝政治之清明与污浊、宗庙社稷之兴衰与递嬗等相联。后人同题之作亦多为摹圣贤之言以抒己志。琴操“本词”情感意旨已相当狭囿,作诗讲求正宗的后人更难有施展才气的空间,这极大限制了“琴操”之“体”的演变。琴操非古诗,非骚词,又似古诗,似骚词,其诗“体”形式也限制了自身的演变。琴这种乐器所承载的道德和政治意蕴的雅正也使得琴曲“曲高和寡”,而为琴曲歌辞之一属的“琴操”更是被限囿于狭小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秋风红豆楼词》是晚清诗词名家张鸣珂的早年词集,从此词集的题材、体式和一些具体篇章,可见张氏早年词作的特征,见出他对南宋姜夔、张炎和清初浙西词派的研习,若与张氏后来结集刊刻的《寒松阁词》相比较,又可见张氏前后词作题材、风格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宋代闽南词坛的词作者寥若晨星,作品屈指可数,作者之间也少有联系,没能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但仍折射了宋代文坛风尚,有其令人激赏之处.  相似文献   

4.
艳情词是南宋后期及宋末词风的主要表现文本,其题材特点、情感内涵、艺术表现等方面与唐五代、北宋、南宋前期的艳情词相比呈现出新的艺术风貌。在题材上,南宋后期及宋末的艳情词与咏物相融相随;在情感内涵上,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思;在艺术表现上,以雅笔写柔情,形成俗处能雅,柔而不媚的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5.
鼓吹乐是汉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先用于军乐,后还用于仪仗、宴乐、宫廷活动。历代鼓吹都有曲词,宋代鼓吹曲采用依调填词的方式进行歌词创作,实际上是宋词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不同词牌构成的在某一次活动中有不同用途的一套词。  相似文献   

6.
晚唐体是流行于唐宋时期的一种诗歌体式,指通过刻意苦吟而形成的清寒、小巧、野逸的诗歌风格。晚唐体形成于晚唐五代,但其真正成熟与发展主要是在宋代。晚唐体与宋代各种诗歌风格间有相异、相斥,也有相互吸引与融合。晚唐体在宋代诗歌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宋调的形成及转型过程都有它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虽然在北宋诗文革新中晚唐体属于被修正和否定的因素,虽然晚唐体为主导的南宋中后期诗风变革并未将宋诗推向新的辉煌,但不能否认它是促成诗史变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全宋诗》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难免存在着字序、版本和字形取舍、标点、排版等方面的错误。今从用韵、版本对比角度对其进行订正,以供读者和《全宋诗》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翻案是宋人咏史诗创作中最喜使用的艺术手法。翻案即推翻前人陈说,故意与前人见解相左,另立新说。宋代咏史诗中翻案手法的运用可以归结为四个途径,即肯定翻案、假设翻案、反问翻案和否定翻案。翻案法的精妙运用使咏史诗中的议论更刻抉入里、深析透辟,同时使诗歌充满张力与密度,并获得抑扬顿挫之致、生动奇妙之美。  相似文献   

9.
宋代瓷器风格多样,特征明显,在中国陶瓷史上影响深远,与其在当时乃至后世的大范围、多层次传播密切相关。该文运用文化学理论,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试图勾勒出宋代瓷器文化的传播途径、审美选择与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0.
七夕民俗在宋代具有普遍性,文人词作对七夕的描述也很多,内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表现七夕民俗活动,展现了乞巧的场景和情态;诉说或重新审视牛郎织女的爱情、以及描摹人间爱情的悲欢离合;在七夕情结中注入对家国沉浮、自身命运的反思和感叹。  相似文献   

11.
缠足及弓鞋滥觞于宫廷歌妓舞女,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流行于贵族妇女和妓女。至南宋末年,缠足已成习气;因劳动的需要,下层劳动妇女及化外之地的妇女,无缠足的习俗。宋代缠足、弓鞋的流行,同宋代理学毫不相关,也非宋人性心理变态的产物,而是“受益”于宋词对弓鞋(缠足)的“雅化”。从宋词对“弓鞋”、“金莲”表达方式的变迁,可以发现“雅化”的过程。弓鞋的“雅化”使其由歌妓所穿的舞鞋,蜕变为“优雅、高贵”的象征,从而推动了缠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文人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风气的影响下,自然山水逐渐成为宋词的重要内容。宋代山水词中包含了道德、情感、哲学等多重文化内涵。从道德层面而言,词人们继承了儒家"山水比德"的传统,并使山水词承载了新的人格化的象征意义;从情感层面而言,词人丰富的感情和强烈的个性赋予自然山水浓厚亲切的人情味和非比寻常的精神气魄;从哲学层面而言,宋代词人深受道家"自然"哲学的影响,在对自然的观照中,他们领悟自我存在的价值,实现了人的自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