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评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软件,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各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分析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各城市的经济总量、增强各城市的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提升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将倒U型曲线理论应用到城市增长和城市环境关系方面.定义城市人口增长为城市增长参数,所选择的回归项包括耕地面积、经济水平和环境质量参数.长江三角洲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环境参数和城市增长的各曲线拟合均出现两个转折点,环境变化情况和倒U型曲线的理论假设是完全符合的.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了城市增长和城市生态环境调控的政策,针对长江三角洲的情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对地市级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界定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归纳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九大影响因素,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地市级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山西运城市与晋中、大同两个城市进行了对比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长江三角洲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以来,长三角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防止引进外资过程中出现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引入招商引资过度概念,以此明确长三角部分城市外向型经济的正确方向.应用SPSS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及比较法对长三角16个城市进行分析,最终析出杭州、苏州、无锡为3个招商引资过度城市.最后应对这3个招商引资过度城市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敏 《安徽科技》2009,(5):16-18
马鞍山曾以“江南一枝花”的美誉扬名中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马鞍山又跻身生活质量竞争力前十名城市。马鞍山身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临江近海.承东接西,既可以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又具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作为长江大港口之一的马鞍山港.江海联运可达几十个国家。马鞍山凭借着较好的工业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被形象的称为安徽对外开放的东大门,东向战略的排头兵和桥头堡。  相似文献   

6.
毛原宁  韩晓红 《科技信息》2011,(23):I0081-I0083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目前正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区域部分代表城市进行区域竞争力比较,得出各区域综合竞争力指数,并通过SWOT分析找出黄河三角洲区域竞争力现状及优劣势,最后提出提高黄三角区域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论提高武汉城市竞争力的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城市竞争力概念介绍的基础上,为了找到提升武汉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选择了中国8城市作为样本城市,按照总量指标、质量指标和流量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武汉经济和城市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了提升武汉城市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因子分析在中心城市竞争力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37个中心城市为样本,选取了7项反映城市竞争力绩效的综合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了影响中心城市竞争力绩效的3个关键因子:辐射力、吸引力和持续增长能力,并计算出样本城市相应的各因子及综合竞争力的得分和排序,通过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分析,实现了中心城市竞争力的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市辖区GDP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两个主要指标,兼顾国家对相应城市的政策,设定阈值,在我国直辖市和地级市中提取出59个具有服务外包业发展基础和潜力的城市,然后通过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定量研究.最后得出各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业的竞争力情况.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分布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有竞争力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且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三大区域;(2)各城市的竞争力差异较大,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的竞争力突出.  相似文献   

10.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在我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学者们站在不同的立场,运用不同的测度指标和评价方法,给出不同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竞争力的评价系统,并以河南省的17个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给出其竞争力指数的排名,同时也分析了影响河南省部分城市竞争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全球人造不透水面、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夜间灯光、道路、人口等多源数据,从土地利用、人类活动、道路设施3个视角出发构建分区指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长三角城市群地域空间进行划分,并探讨城市边缘区的时空分异与扩展特征.结果表明:使用多源数据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识别城市边缘区具有可行性,空间分区的3个指标较为合理;使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将长三角城市群分为城市核心区、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区3类;2012-2018年间城市边缘区占长三角城市群总面积的比例由7.82%增长至11.27%,年均空间扩展强度指数为7.35%,城市边缘区面积扩展呈现集聚特征,热点区主要位于江苏省大部及浙江省北部,冷点区则分布于安徽省大部和浙江省南部.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发展重要载体,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引领力.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项的干扰,难以精准把握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提升切入点.因此,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5年—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较低主要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不高共同导致,且规模效率影响更大;上海国家高新区和江苏的多数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降低,浙江和安徽的多数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上升;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对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由促进转变成降低,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潜力促进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提高;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因此,需要在提高规模效率基础上提高纯技术效率,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之间交流合作,优化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资源配置,减少冗余,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从旅游城市群的角度出发,构建旅游总量、质量、效益、成长力和发展总实力的区域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以我国东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15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2-2007年连续6年的数据,运用均方差方法测算指标得分,比较分析三大区域的旅游竞争状况、指标特征和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整体上环渤海的旅游竞争实力最强,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最弱,但就其具体指标特征看,三大区域的优劣势存在差异.环渤海在旅游总量、质量、成长力方面占优势,但效益最低;长三角在旅游总量、质量方面虽然次于环渤海,但效益最高,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珠三角在旅游效益方面有一定优势,成长力较稳定,但旅游总量、质量与环渤海和长三角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4.
以长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4--2010年的产业竞争力进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且领先地位逐年强化,但与居首位的珠三角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王小绪 《科技与经济》2014,27(6):106-110
科技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科技与经济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在对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长三角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旨在构建系统的、优势互补的长三角地区科技服务一体化合作体系,全面加快该区域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作为我国发展基础最好,经济总量最大的核心经济区,在其发展道路上愈来愈受到种种压力。分析了安徽省融入泛长三角区具有的优势,指出安徽省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区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群角度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是顺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出发,建立城市群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08年-2016年间三大城市群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较慢.(2)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普遍处于不协调状态,多数城市f(x)值与g(x)值相差较大.(3)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差距较大.应根据区域核心竞争力及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在中国大陆现代化建设中担负有极其重要的使命。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自然一经济区域的整体,被沪、苏、浙三省市所分割,其空间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矛盾。本文以“行政区经济”理论分析研究这一地区空间经济制度性矛盾的特征、规律,提出解决这一矛盾,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文利用长三角地区之间创新合作的数据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主要采用地区之间论文和专利合作的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间科技协同创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 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数基本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且程度在逐步加深.2) 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从单中心的合作网络转变为多中心的合作网络.核心城市往往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非核心城市优势往往聚焦于某个领域.3) 长三角其他三省依托上海的优势创新资源进行创新,上海的创新外溢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利合作.4) 论文合作度增长较快,主要是由高质量的一区论文合作增长为主,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可以看出江浙沪三个地区的合作较为紧密,而安徽省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程度较低.5) 长三角的创新合作主要可能仍以横向合作为主,其中论文合作以横向合作为主,专利合作以纵向合作为主.6) 长三角一体化扩容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地区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本文从城镇空间格局、社会经济等方面阐述了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发展特征与优势;同时分析了该区城市功能、区域管理与分工、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上海即将举办世博会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