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行为月特征进行了分行业的统计分析,检验了业绩、股价收益及风险的行业效应,并对股份收益与公司业绩、风险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公司的业绩具有显著差异,但股份收益和风险均没有显著差异;股份收益与公司业绩基本无关,但与风险显著正相关,约25.3%的股份收益波动可由风险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肖曙光 《系统工程》2006,24(8):87-92
本文大容量(以1998~2003年期间深沪证券交易所全部A股上市公司(1277家,含部分中途退市公司为基础样本),以该期间深沪证券交易所实施过独立董事制度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1264家)为有效样本。)、长周期(1998~2003年间.截至2003年12月31日止)研究了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关联性问题,得出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业绩存在较弱的关联性,独立董事制度的确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的结论。文章最后,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某些不足并提出了某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同盈余管理手段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财务指标度量业绩,用未来业绩对于当年业绩和盈余管理的度量进行回归,通过检验盈余管理的度量前的系数的正负号和显著性来检验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对于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发现两种手段的调增盈余行为都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使用非主营业务ROE进行的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2016年正式行权解锁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不同所有权性质和不同发展速度情况下上市公司在第一个行权解锁期的真实盈余管理、股权激励效果以及上年度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提高了公司业绩、诱发了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上年度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本期业绩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负向影响在民营企业和发展较慢的企业中非常显著;此外,国有企业的激励效果比民营企业好,且真实盈余管理比民营企业轻,但这种真实盈余管理在发展速度较快的公司和较慢的公司中均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加深了对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0~2009年的A股市场数据,通过考察投资组合的动态特性,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市净率、市盈率、股票收益率及公司市值等主要指标的中值回归趋势,并比较了不同指标之间的回归强度。实证结果显示: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估值水平和公司规模都呈现出显著的中值回归特点。通过对指标的序位建立模型和进行参数拟合,将不同经济指标纳入一个可以互相比较的框架,并对中值回归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峰  崔玲 《系统工程》2012,(1):32-37
以2010年湖南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为样本,对湖南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同年度湖南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经营者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描述性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湖南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与业绩指标每股收益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研究的结果表明,经营者货币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弱的正相关关系;经营者持股数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弱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3-2016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Shapley权力指数测度第一大股东权力水平,考察了大股东权力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股东权力水平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大股东权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2)大股东存在"更少掏空效应",即权力水平提升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行为,有效提高了公司业绩;3)大股东存在"监督效应",即权力水平升高增加了大股东监督经理人的动力,缓解了代理问题,改善了公司的经营业绩;4)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大股东权力对公司业绩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同时大股东权力的提高有利于市场业绩的提升、业绩风险的降低以及长期业绩的提升.本文较为全面地从大股东权力的视角展现了所有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有助于理解中国背景下所有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5-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市场地位对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发现市场地位对公司的商业信用规模会产生正向的影响,市场地位越高的公司商业信用规模越大,实证表明市场地位对于所处行业存在激烈竞争和面临融资约束的公司意义更加重大.进一步研究中,发现金融危机后,面临融资约束的公司更乐于凭借较高的市场地位获取商业信用,而无融资约束的公司,市场地位对其商业信用规模的冲击相对较小.本文的研究发现证实了商业信用的市场竞争假说,并且从产业竞争和融资约束两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假说的内涵,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中国金融市场商业信用的存在机理和作用,同时对于如何改善公司的融资环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5-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公司内部金字塔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无论是衡量金字塔结构横向特征的"金字塔链条数",还是衡量金字塔结构纵向特征的"两权偏离度",都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第二,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能够提高公司业绩,尤其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绩效水平;第三,公司内部的金字塔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随着治理环境的改善,金字塔链条数对公司业绩的正效应增强(即递增效应),两权偏离度和终极所有者持有的现金流权对公司业绩的正效应减弱(即替代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政府释权理论,为政府控股下的企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机构持股持续性指标体系,从四个维度全面研究机构持股持续性对上市公司业绩及风险的影响.整体来看,机构持股比例和持股稳定性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公司业绩并降低了风险,反之则相反;机构持股期限与公司业绩仅呈很弱的显著负相关,导致这一异象的原因是:机构持股期限仅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隐含的是机构频繁换股的"散户化"行为及其不同的利益诉求带来了摩擦,加剧了公司经营决策和管理的不确定性,使公司业绩下降.分组研究显示:机构持股对公司业绩及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只有秉持长期价值投资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而以短期投机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发展有害无益;机构持股稳定性越高,越有利于降低公司业绩风险;在机构持股比例高且持股期限长的公司中,机构持股比例与期限的协同效应越强,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在机构低比例持股的公司中,机构持股稳定性的提升对降低公司业绩风险的作用大于机构高比例持股的公司中对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引入管理者—投资者意见分歧理论,考察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对同一信息做出不同解读造成的双方估值差异如何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基于公司实际业绩与分析师预测业绩之差构造两个意见分歧替代变量,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管理者—投资者意见分歧与上市公司实际投资负相关;且意见分歧程度越高,公司过度投资越少,投资不足不受影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投资者反对意见对公司管理者形成一定约束,双方意见分歧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2.
增加企业竞争力,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实务界和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但前人研究缺乏系统性讨论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外资股权对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本文采用2006-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实证检验外资大股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的影响,然后分析异质性企业对它们二者关系的影响,最后讨论外资大股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发机制和信息溢出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大股东持股能够显著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但只有长期持股才能够显著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当对外直接投资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上市公司产权性质是非国有时,外资大股东持股的影响更大;外资大股东的创新机制不能提高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但信息溢出机制起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异质性理论,而且在实践中为中国开放资本市场以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检验了异常资产出售损益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较高的异常资产出售损益会显著提高公司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且这一作用仅存在于盈余操纵嫌疑较大、盈利能力较弱以及市场竞争地位较低的公司样本中。这表明,审计师会通过更谨慎地出具审计意见来应对客户异常资产出售行为蕴含的风险。此外,异常资产出售损益会降低公司盈余质量、损害未来经营业绩并增加业绩波动性,这些可能是异常资产出售行为影响审计意见决策的内在机制。进一步检验发现,异常资产出售损益对非标审计意见的正向作用仅存在于公司通过资产出售获得了超额收益的情况下。研究从资产出售操控的角度拓展了审计师对客户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反应的文献,并丰富了中国背景下公司资产出售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代理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和管理防御假说下,管理层会做出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尤其是在动荡和不确定环境下,更是如此.为探究金融冲击,这个不确定因素,是否会强化管理层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本文以沪深A股2002-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GARCH方法对金融冲击与企业成本粘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股市...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2008~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OLS与系统GMM模型分析发现:公司现金持有具有一阶自回归和均值回复的特征;现金持有向最优水平收敛的部分调整速度为0.533,周期约2年;现金持有调整呈现非对称性,现金持有过度公司的调整速度快于不足的公司。在此基础上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导致现金持有调整的速度更快,高管滥用资金的代理行为导致现金持有降低的速度更快,而高管谋求在职消费与构建商业帝国的动机促使超额现金持有,研究结论为公司现金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助百度新闻搜索引擎获取上市公司的网络新闻数据,利用中国A股市场2003年到2010年的股票收益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支持Fang等所发现的"媒体效应".为了揭示媒体关注度定价效应的内在机理,本文对媒体关注度进行分解,发现股票收益的"媒体效应"主要来自于媒体关注度的未预期部分,而未预期关注度的定价效应很大程度上可以由Miller的"基于卖空约束的异质信念"假说以及本文所提出的"投机性关注"假说所解释.  相似文献   

17.
民营制造业拥有较强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和信贷歧视.基于此,本文采用A股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银企关联的视角实证检验了不同期限结构的融资性负债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关联的存在明显削弱了短期、长期负债对于研发投资的约束,且对长期融资性负债的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区分银企关联结构的检验发现,相对于高管关联,持股关联在其中的作用更显著,且对于小型公司、高科技公司及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地区公司的影响更大.特别地,我们还发现建立持股关联的小型公司、高科技公司,其短期负债的约束作用同样被显著削弱.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加深入地阐释了银企关联在中国民营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这种非正式制度对市场化的替代作用及其合理性提供了证据支持,并丰富了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视角及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993~2017年在沪深A股市场首发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H+A双重上市与公司IPO定价之间的关系。文章以股价信息含量作为A股市场知情交易的测度,并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IPO定价效率加以分析,研究发现:H+A双重上市与IPO股价信息含量显著负相关,这表明H+A双重上市虽能促使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但该效应并不能完全抵消其所带来的"噪声信号"对IPO股价信息含量的负面影响;伴随H+A双重上市的较低股价信息含量进一步导致了IPO定价的低效率,即更严重的IPO价格泡沫。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境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市场时的"炒新"、"打新"现象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分析师跟进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以2004-2013年发生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事件作为样本,主要探讨证券分析师跟进目标公司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并购经济后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存在分析师跟进目标公司以及当目标公司的分析师跟进人数较多时,并购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会降低,目标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会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目标公司分析师跟进对并购公司的长期财务绩效和长期市场表现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并购损益之谜"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银行贷款在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贷款续新"政策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继续获得银行贷款以支持企业的正常运营.选用中国2004--2008年A股沪市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政治关联、经营业绩与银行贷款续新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政治关联确实为企业融资带来了便利.相对于业绩好的企业而言, 业绩差的企业反而获得了更多的贷款续新.还发现企业的政治关联作用能够很好的提高经营业绩,且业绩较好的公司更能发挥出“政治关联"带来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