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接入网是电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我国电信技术界及运营业共同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之一。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接入网技术及其特点,并对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接入网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用户与业务提供者之间的如何搭建现代化通信桥梁的问题,研究了国际电信联盟关于接入网框架建议的相关内容和接入网的主要特征业务、信令的透明传送,接入类型及业务的特性,网络管理的独立性.利用分析推演法探讨了V5接口的使用给网络营运商和用户带来了安全性好、成本低和综合业务的便利.形成了DLC光纤接入、PON光纤接入以及无线接入等系统,提高计算机网络的QOS、宽带特性和网络管理的安全.接入网技术,更适合应用到电信网、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中去.  相似文献   

3.
基于铜线的有线接入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及接入网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目前通信网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几种主要基于铜线的有线接入网技术。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ADSL接入Internet的技术。在ADSL技术概述中,对ADSL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还对ADSL两个成熟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且,对ADSL的通信方式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ADSL接入网方式中,对单用户ADSL Modem直接连接和多用户ADSL Modem连接两种接入网方式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在ADSL接入网的特点中,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为学习了解ADSL接入Internet的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接入网技术可以分为直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两大类。有线接入技术主要传输媒介为双绞线、光纤,常用宽带接入网技术是ADSL接入技术、以在网接入技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6.
宽带接入技术与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受到电信行业制造商和运营商的高度重视,并且手段多种多样,已成为当前通信行业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文章讨论了目前几种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通过比较其各自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应用范围,为最终实际的接入方案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蒋熹 《科技资讯》2008,(31):39-39
在宽带网建设中,除了增加骨干网传输通路的带宽、网上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及路由器速度以外,主要是缓解用户接入网瓶颈。目前,宽带用户接入技术主要有高速数字环路(xDSL)、光纤接入方式、双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和宽带无线接入网(如MMDS和LMDS)等手段。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接入手段。本文将重点探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光接入网的概念和几种接入方式,从技术和经济层面对光接入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探讨了光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论述了宽带网相关技术及应用,宽带接入网的接入技术、特点,以使读掌握信息时代网络及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分析了宽带网的主干网技术和接入网技术,并对宽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接入网的标准接口——V5接口的实现,讨论接入网网管系统模型、实现方案及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接口协议的有限状态机描述方式,采用事件循环流实现V5接口及相关的接入网业务,使得程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而且易于维护和升级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中等规模的ISP为拨号用户提供上网接入服务的设计方案,包括对网络的拓扑设计、设备的选型、IP地址的分配以及路由配置等。方案中应用了帧中继技术、以太网技术以及VLAN技术等,为拨号用户提供了可靠性高、通信速度快和具有良好扩展能力的接入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盐酸对硝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80微量量热仪测定了纯硝酸铵、混有盐酸的硝酸铵在热分解过程中的反应和放热特性.比较了纯硝酸铵热分解反应和加入盐酸后硝酸铵发生热分解反应的不同机理.根据实验测得的热分解反应热流速计算得到热分解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盐酸对硝酸铵的热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其反应活化能小于纯硝酸铵的反应活化能.根据热爆炸理论,利用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计算得到混有盐酸的标准包装硝酸铵的自加速分解开始温度.  相似文献   

14.
李净 《江西科学》2008,26(2):291-294
CDMA技术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的商用,并大量应用于无线上网进行数据传输。简要介绍了VPN接入方式、无线通信技术,分析现有应用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CDMA技术实现远程VPN无线接入的实现方案。为特定行业和特定需求提供了一种远程VPN接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from a new angle of view and propose a novel approach to resist some attacks in signal processing perspective. The scenario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is that the eavesdropper has the similar channel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legitimate receiver. We design the optimal artificial noise (AN) to resist the attacks of the eavesdropper who uses th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 technology to reconstruct the secret information. For speech signals, the optimal AN is obtained by minimizing the maximum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source signal and the received signals at Eve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source signal and separated results of BSS. For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BPSK) signals, we maximize the minimum bit error rates (BERs) of the separated signals and the obtained signals at Eve. Moreover, we consider the AN design from the point of breaking the BSS conditions, and propose a method by chang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andom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 we proposed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the white Gaussian AN to resist the BSS attacks for both speech signals and the BPSK signals.  相似文献   

16.
李峻  司锡才 《应用科技》2001,28(7):17-19
首先提出了当今宽带接入网的各种接入技术、然后研究了在宽带公用网络的环境中应用以太网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分析了目前一些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公用网络环境的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目前山西企业通信接入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发展思路,阐述了建设宽带接入网给企业带来的优势,指出利用接入网接术是满足企业今后通信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用红外光谱法分析 AN/VAc/MAS的共聚物组成及序列分布,比较了 AN/VAc与 AN/MA共聚物质序列分布。研究表明:共聚物中VAC含量低于10%时,大分子主键上VAc-VAc键接的可能性很小,说明了 VAc单元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大分子主键上,这对于纤维性能的均一稳定非常有利。第二单体VAc代替MA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制碳纤维连续化试验线对两类聚丙烯腈(PAN)原丝进行了不同条件的梯度升温预氧化处理,并最终得到碳纤维。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共聚组分对PAN分子链规整度的影响以及分子链规整度对预氧化、炭化过程中纤维结构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三元共聚PAN纤维,二元共聚PAN纤维由于分子链规整度的提高,与环化反应有关的放热反应相对滞后发生;在相同的预氧化条件下,二元共聚PAN纤维能得到环化度较高的预氧化纤维,所得碳纤维的类石墨晶粒尺寸Lc也较大。结合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数据发现,二元共聚纤维适宜预氧化的温度要高于三元共聚纤维适宜预氧化的温度。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了偶联剂对AN/P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拉伸强度和燃烧速度等参数表征AN/P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并采用IR、ESCA和SEM等现代分析手段对AN/PU多相复合体系的界面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改善AN粒子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是提高AN/PU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