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性能良好、实用的微电极是进行微区电化学测试不可缺少的工具。为对局部腐蚀微阳极区域内的电化学状态及溶液组成进行原位、定量的测试,本文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微氯化银参比电极的制作及电位随时间、温度的变化;研究了微氯离子选择电极的制作及电位与溶液中氯离子活度a_(c1)-的关系,电位随时间、温度的变化以及介质中某些常见离子对选择电极电位的影响。实验证明,当量浓度氯化银微参比电极及微氮离子选择电极用于局部腐蚀微区的测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用微铂电极研究Sn~(2+)的成核动力学,结果表明在(?) 大于0.06 V 时可得Sn 的单核,其成核速度及晶核生长速度均可以从其三维成核诱导时间和连续成核机理获得.  相似文献   

3.
为了成功地用电化学技术去预测电偶腐蚀,必须在仔细地模仿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测试。在许多情况下,简单地测量电偶对中的每一方的电位是足以预测电偶腐蚀的行为的。在某一特定环境中所得到的金属的电位序是十分有用的。然而,常常需要有更精确的数据。测定电偶电流可以提供出更多的和电偶腐蚀有关的有用数据。最近,带有零电阻安培计的新设备可以连续进行真实短路条件期间的电偶电流的测定。然而,这个电流未必等于腐蚀电流,因为它是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电流的代数和。因此,在阴极电流有影响的地方,所测得的电偶电流明显地比真实的腐蚀电流小。利用极化测量连同电偶对的混合电位,可以提供与被偶接金属的性能有关的正确的数据。这个方法已成功地用于三元偶合以及预测电偶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研制耐海水腐蚀不锈钢对不锈钢缝隙腐蚀的电化学测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测量不锈钢在人工缝隙条件下阳极极化循环曲线及电位E_b(缝)和E_p(缝)的方法,可用以表征不锈钢在海水中的缝隙腐蚀敏感性。模拟缝隙腐蚀的活化—钝化模拟电池方法,也可用于相对比较缝隙腐蚀的进行速度。应用上述方法测定了七种不锈钢在3%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缝隙腐蚀性能,其结果和实海掛片及室内浸泡加速试验相一致。试验证明,所研制的NHB-1不锈钢(OOCr20Ni25Mo5)耐缝隙腐蚀性能远优于316L不锈钢。在NHB-1不锈钢中如添加适量氮,尚可进一步提高其耐缝隙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钨酸根对不锈钢局部腐蚀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恒电流实验研究了304不锈钢在0.5(mol·L-1)NaCl(pH=7)溶液中及添加不同浓度钨酸钠后局部腐蚀闭塞区内化学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主体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WO42-离子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闭塞区的pH值下降明显减缓,Cl-离子浓集倍数降低。WO42-离子与Cl-离子向闭塞区内竞争迁移。当添加的WO42-离子浓度较低时,Cl-离子的电迁移量仍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WO42-离子浓度达到一定值后,WO42-离子能有效地阻止Cl-离子向闭塞区的迁移,钨酸根浓度越高效果越显著。闭塞区内WO42-离子浓度随主体溶液中WO42-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一定浓度WO42-的主体溶液,WO42-离子向闭塞区的迁移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迁移速率则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化学脉冲腐蚀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给出了制备多孔硅微腔较为理想的制备参数:脉冲周期为5 ms,占空比为5/10和上下各6个周期的Bragg镜面层,得到了半峰宽为6 nm的窄峰发射的多孔硅微腔.并用了以HF酸扩散为基础的多孔硅动态腐蚀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认为在用电化学脉冲腐蚀法制备多孔硅微腔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HF酸对硅的纵向腐蚀(电流腐蚀),也要考虑到HF酸对多孔硅硅柱的横向腐蚀(浸泡腐蚀).  相似文献   

7.
Fe-TPPS3配合物电化学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吸收光谱法和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Fe2+与三磺基四苯基卟啉(TPPS3)水溶性配合物在5.2<pH<5.9的HAc-NaAc底液中的性质。实验表明Fe2+与TPPS3在该介质条件下,90℃加热15min即可反应完全,确定了产物的组成比为1:1;H+参与了这种电活性配合物的电极反应,pH对电活性物质的还原峰电流和峰电位影响明显;在TPPS3过量情况下,还原峰电流与Fe2+的浓度成正比,可作为一种测定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ApoCopC自组装修饰到金电极上,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apoCopC与Cu(Ⅱ)的相互作用.发现Cu(Ⅱ)在apoCopC/Au电极上出现氧化还原峰,氧化和还原峰电位分别位于0.29 V和0.09 V,形式电位E0′为0.19 V,与裸Au电极相比,峰位发生明显位移.这表明apoCopC吸附在电极表面并且Cu(Ⅱ)与apoCopC结合生成配合物.研究了扫描速率、不同浓度下,Cu(Ⅱ)在apoCopC修饰的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计算出Cu(Ⅱ)在apoCopC修饰的金电极上的表面电子传递系数α=0.5,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0.75 s-1.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光光度法、循环伏安法和旋转环盘电极研究水溶性的中位-四-(N-甲基吡啶基)卟啉亚铁配合物(Fe(Ⅱ)TMPyP)的轴向配位作用及其对双氧的活化还原作用,咪唑、吡啶和γ-甲基吡啶等含氮有机碱能与Fe(Ⅱ)TMPyP进行轴电配位生成六配位化合物,通过测定它们的稳定常数,预示了轴向配位对铁卟啉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Fe(Ⅱ)TMPyP使氧还原为H_2O_2,归因于O_2以端基配位的形式同Fe(Ⅱ)中心离子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静电位极化曲线法,对固井外包水泥环的金属套管样品的腐蚀速率进行研究,多组测试结果表明:包覆不同缓蚀剂配方的水泥,采用不同浇注方式形成的水泥环,对金属套管的相对腐蚀速率不同.不同缓蚀剂配方水泥的抗腐蚀能力可提高63%;浇注方式不同,抗腐蚀能力可提高约1.3倍.为选择最佳缓蚀剂水泥配方及浇注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外包水泥环金属套管的相对腐蚀速率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用静电位极化曲线法,对固井包包水泥环的金属套管样品的腐蚀速率进行研究,多组测试结果表明:包覆不同缓蚀剂配方的水泥,采用不同浇注方式 形成的水泥环,对金属套管的相对腐蚀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2.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非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潜方法研究了0.1mol/L草酸,0.25mol/L草酸+0.25mol/L草酸钠(pH=7),0.1mol/L草酸纳(pH=12)介质中Cu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表面钝化膜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化学固定化方法制备聚毗咯/葡萄糖氧化酶膜电极(PP/GOD),并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在除氧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经不同极化处理后的PP/GOD电极在循环伏安图上表现出不同电流峰,归因于聚吡咯电极氧化态的转变,GOD的存在引起PP/GOD电极与聚吡咯电极伏安行为的差异,讨论了PP/GOD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性能,指出聚吡咯的完全氧化态PP~(++)可能参与酶反应中的氧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子交换——分段收集交换液——酸化法,合成了未见于文献的固体8—钨铈杂多酸。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电位滴定、X 光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初步讨论了8—钨铈杂多酸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香豆素衍生物对Cd(Ⅱ)配位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香豆素衍生物通过内酯键或其它配位基团与Cd (Ⅱ )配位。 4_甲基_7_羟基香豆素与Cd (Ⅱ )的配位作用比 3_氨基香豆素强。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铂上电沉积二氧化锰薄层电极在不同KOH浓度,不同扫描速度、以ZnO饱和等条件下的动电位扫描曲线,结果与石墨上电沉积二氧化锰薄层电极类似。不进入第二放电阶段或阻碍了第二阶段放电的进行时,二氧化锰电极有一定的可充电性。这是二氧化锰本身特性。初步分析了Mn_3O_4的形成机理对可充电性的影响,讨论了化学反应形成机理的依据及存在问题,并与McBreen的电极还原形成机理进行比较.有ZnO时,对二氧化锰的可充电性的影响更为剧烈。也测定了3MNH_4Cl及饱和的3NH_2SO_4溶液中的动电位扫描曲线,结果与石墨上电沉积的情形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7.
应力腐蚀开裂(SCC)是一种应力与腐蚀的协同作用,它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国外有人认为,保守地讲每年由于SCC所造成的材料结构破坏至少占15%以上。在与之有关的各种因素中,电化学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研究SCC过程的有力工具。本文就SCC研究中的电化学方面做一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18.
二茂铁-磷钼钨杂多酸超分子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导电基体玻碳(GC)电极上制备了二茂铁-磷钼钨杂多超分子膜电极(Fc8POo6W6/GCCME),研究了它在2.0mol.L^-1H2SO3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该电极进行估安扫描时,既保持了杂多酸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催化性能,又具有超分子的电催化效应,它对酸性水溶液中的过氧化氢有电催化原还作用,初步探讨了电催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9.
用碳链较长的第三胺萃取钨方法应用于钨的冶金工艺,是在五十年代开始的。从近年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看,这种方法很有发展前途。据前人研究,萃取时须将钨酸钠的水溶液酸化到弱酸性,pH值约在2-3之间比较合适。报导第三胺萃钨机理的文献还不多,文献[2]和[5]探讨了这个问题。存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了解钨酸钠水溶液酸化到各不同pH值下,溶液中钨的存存形式。逐渐加酸于钨酸钠的水溶液中时,随着pH值的降低,生成的钨的同多酸根离子的组成逐渐变更,情况很复杂,文献中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例如,Cotton和Wilkinson在他们的著作中指出酸化WO4-水溶液时的主要变化如下:  相似文献   

20.
Cu(Ⅱ)-α-氨基酸配合物溶液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对Cu(Ⅱ)与甘氨酸(Gly)、亮氨酸(Leu)和组氨酸(His)3种α-氨基酸形成的二元及混配配合物溶液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讨论了不同介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0.60V或-0.10- 0.60V(vs.SCE)电位范围内,以KNO3介质或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为底液时,Cu(Ⅱ)及其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都出现了一对稳定的氧化还原峰,从峰电位可知,此对氧化还原峰应为Cu(Ⅱ)还原为Cu(Ⅰ)的电极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