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隋朝国运短促,但史学成就并非乏善可陈。隋朝统治集团的历史意识较以前诸朝进一步增强。隋朝史家既重视修前朝史,也重视修国史。隋朝史学对后世史学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对翻译问题所做的一系列精湛论述及提出的独到见解,不仅拓宽了现代译论研究的范围与视野,而且与以往译论相比对翻译理论研究又翻译实践更具实际指导意义,在中国译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为了战局的需要新辟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不仅对我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卡文迪什实验室在近现代物理学史上的地位是举世公认的.麦克斯韦作为第一届卡文迪什实验物理学教授兼实验室主任,他在建室初期所做的重要贡献,对实验室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确立的建:茎宗旨,为实验室长期发展指明方向.他提出的建室方针政策,不仅奠定了英国实验物理的研究传统与学风基础,而且对近现代实验物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编辑出版的卡文迪什的科学论文集,为研究卡文迪什的科学思想提供了依据.他培养出的第一代实验物理人才,为英国物理学的振兴构筑起了平台.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川东游击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为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川东游击军的革命活动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川东游击军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最初开创者和参与创建者;川东游击军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川东游击军的革命业绩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叛逆作为一种有利于推进翻译研究的经典理论,应该被不断地发掘和完善,随着翻译学科发展获得新的生机,使其成为对翻译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要推动创造性叛逆的发展,就必须先肯定该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历史地位,因此文章以创造性叛逆对翻译主体、忠实原则和翻译文学的全新解读为视角,指出创造性叛逆拓宽了我国翻译研究的视野,是我国翻译研究从经验感悟走向系统描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个极具影响又颇具争议的人物.身处晚清政府走向衰落时期,他用自己的才识捍卫清王朝统治,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优秀人物;而血腥镇压了太平军,也是屠杀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忠诚卫士.在外国列强紧逼的情况下,能看清形势,倡导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曾国藩在历史上的客观作用,远远超过他的主观动机.  相似文献   

8.
9.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个极具影响又颇具争议的人物。身处晚清政府走向衰落时期,他用自己的才识捍卫清王朝统治,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优秀人物;而血腥镇压了太平军,也是屠杀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忠诚卫士。在外国列强紧逼的情况下,能看清形势,倡导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曾国藩在历史上的客观作用,远远超过他的主观动机。  相似文献   

10.
除名制是中国古代政权对罪吏的官爵进行免夺,并在一定期限后仍可听其叙官的一种刑罚制度。这种刑罚起于先秦时期,"除名"之称却始于汉。历魏晋南北朝,除名制始终是各朝对罪吏的常用处罚手段。隋朝除名制具有运用次数多、适用范围广、打击对象广、受专制皇权影响大等特征。除名制对隋朝政治、经济、军事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江左、山东和关陇三大政治文化圈。隋朝统一全国后,展开了一系列文化整合重建活动。着重探讨了当时文化整合的两种主要模式:官方的意识形态文化工程建设和民间的学术文化交流,并由此推及在此历史情境中的文学交流状况。  相似文献   

12.
郑译是开皇乐议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苏祗婆五旦七调基础上,用七声十二律旋相为宫之法创立八十四调理论体系,虽然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其音乐理论未被采用,但对唐以后的燕乐调及俗乐调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乐律史上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隋唐时期,佛教发展极为鼎盛,都城长安名僧汇集、寺庙林立,有"佛都"之称。其间,尼寺共计40座之多,却由于种种原因资料甚简且错漏诸多,许多问题众说纷纭。其中部分寺庙已有定论,然法云尼寺、资敬尼寺、法界尼寺、崇敬尼寺、龙华尼寺的相关问题仍旧不甚明确,然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无论在对佛教史或是历史地理研究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隋炀帝艳史》,明代齐东野人编著。作品大量参考唐宋的笔记小说,并参照正史和其他史料,记录了隋炀帝的一生,揭示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并借古讽今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人物记传体的结构和民间传统的讲史方式的运用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切韵》的产生是隋代音韵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相对应,隋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中也有意识地追求声韵的和谐圆美。对隋代现存诗歌押韵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其押韵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隋诗在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隋代的岭南佛教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寿置塔是隋代岭南佛教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对隋代岭南佛教发展影响深远,不仅造成了隋代岭南高僧活动数量的增加和地域范围的扩大,而且吸引了普通僧众和俗家善信的广泛参与,在民间掀起了一场佛教信仰热潮,而这又反映了隋代岭南佛教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即深受官方佛教政策的直接影响。而仁寿置塔之所以能对隋代岭南的佛教发展影响如此之大,其根本原因即在于隋代岭南佛教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它是当时岭南开发程度较低、全国政治中心北移、隋代佛教政策和王仲宣判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隋炀大帝>以纪实文学的手法,严摒"戏说"与"编造",再现了隋炀帝矛盾复杂的性格和鲜为人知的本来面目,既肯定了他在统一中国、建设国家方面的功绩,又批判了他凶残荒淫等劣行.作品宏伟壮阔,厚重深刻,具有融文、史、哲于一体的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18.
杨广与隋代诗歌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个人的诗歌创作,二是其特殊的政治身份对隋代诗坛的影响。就个人创作而言,杨广诗歌题材广泛、风格俊爽,具有融合南北诗歌之长的特点,同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审美意境。杨广的另一个身份是帝王,在其当政前后的30多年时间里,杨广凭借这一特殊身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当时的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封建王朝的繁盛时期唐代的"男尊女卑"的传统妇女观进行细致的剖析,认为有唐一代妇女生活之开放是有其特殊背景的,其妇女地位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开皇九年(589)授命大将韦洸率军南下,恩威并施,进驻岭南,并拉拢岭南地方实力派冼(冯)氏家族,使得国家力量较为顺利的进入了岭南地区。与此同时,隋文帝又派遣永州总管周法尚带领军队开进桂州,充分利用“兵威”使得一批尚奉陈朝正朔的地方官员纷纷降服。开皇十年(590),番禺王仲宣发动地方叛乱,更加坚定了隋王朝施行恩威并用的决心,从而将岭南整合入于王朝秩序之中,为后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