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化学法、生物法以及生物化学法纯化马铃薯渣中的纤维素,并用H2O2对薯渣纤维素进行漂白,得到纯化的马铃薯渣纤维素;采用高压均质机对薯渣纤维素进行纳纤化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仪对薯渣纤维素进行观察和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薯渣纤维素的结晶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得产物的得率不同,顺序为生物法生物化学法化学法,以化学法所得产物最为纯净;纯化后薯渣纤维素的ISO白度从22.6%提高到84.0%;高压均质处理之前呈片状结构,处理后呈现明显的微纤化,宽度达到100,nm以下;薯渣纤维素经纯化以及高压均质化后,其结晶结构均为纤维素I型,但高压均质处理对纤维素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导致结晶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微波对纤维素Ⅰ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考察了水润胀的纤维Ⅰ经微波处理后结晶度、晶区尺寸的变化.FTIR结果显示微波处理对纤维素的化学结构没有影响,但红外结晶指数(N-O’-KI)增加。WAXD分析显示纤维素Ⅰ保持了原来的结晶形态,但结晶度和晶区尺寸增大。当微波功率大于128W及处理次数大于4时,微波功率及作用次数的增加对结晶度和晶区尺寸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NMMO工艺纤维素膜结晶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纤维素为原料,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为溶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非对称纤维素膜.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该工艺纤维素膜的结晶结构进行分析,讨论了铸膜液浓度、凝固浴温度及添加剂对膜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Ⅰ在NMMO.H2O中溶解并固化成膜后,得到的是纤维素Ⅱ,而不能形成纤维素Ⅰ;提高铸膜液中纤维素浓度、凝固浴温度及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用量都可使该工艺纤维素膜的结晶度增大,添加少量的NH4Cl致使纤维素膜的结晶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种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氯化咪唑([Amim]Cl)与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Bmim]Cl)分别与微晶纤维素(MCC)解结晶反应20、40与60min.X射线衍射技术(XRD)的分析结果表明,用[Amim]Cl与[Bmim]Cl处理MCC可使其结晶指数从90.2%分别降至72.4%与66.8%.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C1s、O1s能谱峰分析显示,离子液体处理后,纤维素大分子中原有的化学键类型并没有明显改变,但相对含量有很大变化, COH 键和 COHO 键的相对含量变化均与结晶指数的变化高度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与0.9846.  相似文献   

5.
结晶法精制玉米须中植物甾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甾醇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研究了农业废弃物玉米须中植物甾醇的提取结晶工艺.玉米须经过皂化处理后,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得到的粗品经氯仿萃取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结晶工艺条件:粗品和乙酸乙酯以1mL∶1g的料液比在0℃处理12h,可得到植物甾醇的结晶,再滴加甲醇抽滤后得到植物甾醇重结晶,纯度为92.36%±0.33%(w/w).  相似文献   

6.
极耐热纤维素酶在纤维素生物转化中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但极耐热酶缺乏对天然纤维素的分解能力。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极耐热内切葡聚糖酶Cel12B基因和同样极端嗜热菌来源的纤维素结合域(CBD)区域融合,构建重组质粒pET-20b-Cel12B-CBD,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DE3)诱导表达后,融合基因表达产物对结晶纤维素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积膨胀法测定了纤维素/N-甲基吗啉-N-氧化物-水合物(NMMO·H_2O)溶液的比容与温度的关系。根据比容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和和差热扫描量热(DSC)曲线研究了NMMO·H_2O和纤维素/NMMO·H_2O溶液体系的熔融和固化行为,并根据比容和DSC曲线分别得到了不同纤维素含量溶液的熔点。结果表明,NMMO·H_2O和纤维素/NMHO·H_2O溶液的比容在固态和液态时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MMO·H_2O和纤维素/NMMO·H_2O溶液的比容升温曲线上在NMMO·H_2O的熔点附近有一个台阶,说明室温下固化的溶液中有NMMO·H_2O结晶态存在。在降温过程中,由于溶液中纤维素分子链的影响,使溶液中的NMMO·H_2O结晶受到影响,并且随着溶液中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NMMO·H_2O的结晶过程逐渐减慢,溶液的熔点下降。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碱处理对汉麻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强伸仪和弯曲测试仪,对汉麻纤维脱胶前后的表面形态、结晶结构、拉伸及弯曲性能变化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碱处理将纤维中的非纤维素物质逐渐去除,使汉麻纤维表面变得光滑,但碱液质量浓度过高会使纤维产生裂缝.随着碱液质量浓度的增加,纤维的羟基数量先减少后增加,因为在高质量浓度下碱液进入无定形区和结晶区边缘,使纤维产生更多无定形区,导致羟基数量增加.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纤维的结晶指数先增加后减少.经碱处理后,纤维的断裂强力逐渐增加,断裂伸长率先上升后降低,纤维的等效弯曲模量和抗弯刚度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小粒度维生素C冷却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晶是维生素C生产的关键工序.对相关的结晶动力学模型进行筛选,采用间歇动态法中的矩量变换法建立了小粒度维生素C冷却结晶过程动力学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后得到了动力学参数,通过实验,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小粒度维生素C冷却结晶过程中,晶体的聚结和破碎影响可忽略,搅拌速率对核过程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SC方法研究了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探讨了体系等温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Mandelkern方法和Jeziorny方法对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引入改变了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对聚丙烯的结晶有成核作用,短玻璃纤维的成核作用强于玻璃纤维毡;聚丙烯及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在相当大的结晶范围内符合Avrami方程;由Jeziorny方法得出的单位冷却速率非等温结晶能力参数Gc不随冷却速率的改变而变化,能较好地反映结晶过程,可用该方法材料结晶动力学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浓缩结晶的方法处理浓缩液,通过冷凝水、真空泵出水与自来水比较处理,可以看出浓缩结晶的方法对浓缩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本实验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应用X—衍射法对不同比倒水-异丙醇体系中生成的碱纤维素结晶结构进行分析,从微观角度讨论了结晶结构与生成碱纤维素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及不同含量丙三醇(GL)共聚改性PET进行测试.并利用不同动力学模型对DSC数据进行非等温结晶研究,分析对比的结果表明:结合Avrami和Ozawa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PET及GL共聚改性PET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得到共聚改性PET聚酯的结晶速率随GL含量的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通过计算Ziabicki结晶能力参数,得到结晶能力随GL含量的提高而先提高后降低;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结晶活化能,得到结晶活化能随GL含量的提高而先减小后增加.低含量GL共聚改性PET随支链的增加结晶速率和结晶能力先提高后降低,在所讨论的范围内,GL900-PET的结晶速率最快,结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冷冻结晶和重结晶的方法从均三甲苯氧化液中提取间二甲基苯甲酸,研究了冷冻结晶温度和陈化时间对粗产品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主要考察了pH值、结晶温度和陈化时间对重结晶收率、产品酸度和熔点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得到影响产品收率的主要因素以及优化的结晶工艺,间二甲基苯甲酸的结晶收率达81.8%。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生长期的毛竹进行定期采样,应用偏振光显微镜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毛竹横截面维管束结晶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毛竹生长初期,厚壁细胞结晶比例的变化呈现线性增加;进入中龄期,毛竹开始木质化,纤维素比例降低,竹材厚壁细胞壁结晶比例减少;到了后期毛竹木质化降低,毛竹结晶比例变化趋于缓慢并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将N-甲基壳聚糖或N-乙基壳聚糖的甲酸溶液在高真空中浇铸成膜.然后将浇铸膜在25 ℃和65%相对湿度的环境中结晶化得到羽毛状结晶.这种羽毛状结晶不同于低真空处理的浇铸膜内生长的球晶.除了形态不同外,双折射符号也完全不同,前者是负的,而后者是正的.羽毛状结晶应是树枝状结晶的一种,但前者的晶带是弯曲的,而后者的晶带基本上是直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亚硫酸钠结晶的连续化生产工艺过程进行研究,经过对SO2烟气进行碱吸收、中和、压滤除杂、结晶、脱水分离、干燥等一系列过程得到产品亚硫酸钠,工艺过程和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由于该过程具有物料处理周期短、产量大、回收废气,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符合节能减排和环保的需求,在冶金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筛选了相关的结晶动力学模型,采用矩量变换法测定了小粒度维生素C冷却结晶过程动力学,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动力学参数,通过实验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并对小粒度维生素C冷却结晶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滴熔点为113、104、92、83、78和73℃的6种窄馏分费托蜡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其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应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对结晶动力学参数进行理论预测,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非等温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不同蜡样品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相似,并且结晶过程依赖于冷却速率;所采用的动力学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Avrami指数n平均值在1~2之间,说明结晶过程为二次成核,成核后生长形成棒状或纤维状晶体;蜡样品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越小或冷却速率越快,越容易发生结晶。  相似文献   

20.
初生Lyocell纤维结晶结构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角X-衍射分析技术,对从未干燥过的初生Lyocell纤维结晶结构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与已干燥过的重新湿润的Lyocell纤维的结晶结构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从未干燥过的初生Lyocell纤维中纤维素的超分子三维有序排列尚未完全形成,纤维结晶度较低,而准晶含量相对较大;随纤维中含水率的减少,纤维中部分准晶逐渐向纤维素Ⅱ的主要结晶结构转化,结晶度和各主要晶面晶粒尺寸均呈"S"形增加,当含水率小于35%后,已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结晶结构.若重新湿润后,水分子仅仅进入无定形区域,对Lyocell纤维的结晶结构影响不大.由此进一步表明,如要通过后处理方式改变Lyocell纤维的结构,必须在纤维从未干燥且含水率大于35%时实施后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