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与动物相关的习语,相似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的相似所在之处,不同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不同的民族特色。文章以隐喻映射和突显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英汉动物习语隐喻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认知角度一习语隐喻的对等映射翻译和习语隐喻的偏移等效映射翻译两方面来探讨英语动物习语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温世明 《科技信息》2010,(36):I0124-I0124
英语习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翻译需要准确表达其文化内涵,而不能望文生义。本文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从地理、历史、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四个方面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英语习语在汉语中的对等表达。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大量的习语,本文从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习语的特点入手,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刻对比。最后指出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为此,译者要深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通过两者的对比,作出对等的文化传译,使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得以流畅和谐地完成。  相似文献   

4.
林殷 《科技信息》2009,(31):J0132-J0133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中英文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语。本文对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并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探讨了处理这类习语中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这对促进中英两国语言的沟通、了解两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等"是西方翻译历史中的重要概念,它推动了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对来看,在中国翻译历史中"对等"似乎不是一个显性的概念。从支谦到钱钟书等学者都提出过对等翻译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但清楚地表明了从古至今中国翻译实践中"对等"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对等翻译在实践中的流变,以及对中国译学潜移默化的构建作用。对中国对等翻译思想的追溯,不但可以揭示中国翻译的本质,还可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发展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等原则一直是现代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通过社会符号翻译学与语用学的结合,从语用移情,深层、表层结构,语言的功能与意义等三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寻求英语习语汉译过程中结构、意义、功能和价值的对应。并结合不同类别习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标准阐明了语用移情在英语习语汉译过程中寻求价值对应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习语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英汉习语互译要达到等效翻译的效果并非易事。文章初步探讨了将等效翻译理论运用于习语翻译的可行性以及方法,从而使习语的翻译最大限度地达到文化上的等效。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民族之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它们的习语也有着各自的修辞特点和深刻含义。本文就英汉习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习语翻译中的对等翻译、直译、意译等相关技巧,以求源语与译语的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9.
论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效果对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流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英汉习语的翻译。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效果对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0.
邢春燕 《科技信息》2006,(3):108-10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文化信息特别集中的词组或句子。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是语言的精华。对习语的翻译,翻译理论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习语翻译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文章的题目还是书的题目(书名)往往都能起到一个点题或导读的作用,而英语题目的汉译及中文题目的英译也往往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学术研究上的浮躁心态很典型地表现在翻译作品上,即使在全国性高规格的竞赛上也常不能幸免。中式英文、“对号入座”的逐字硬译也能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登上中央电视台的屏幕,即使在两三个字(词)的题目的翻译中,这种情况也常有所见。借此对几则学界中出现的题目翻译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的上下文界定develop的词意,并进行准确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的上下文界定develop的词意,并进行准确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一、文题与立意的缘起进化———Evolution ,具有明确的定义 ,即生物群体的遗传组成或其比例的不可逆的改变。进化并不必然伴随着进步、改善 ,或复杂化。但进化必定是趋向适应的。这些是现代进化遗传学家们的共识。分子进化学者甚至将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的置换或核酸中一个碱基的置换也视为进化。鉴于Evolution一词具有其特定的内涵 ,故笔者一向认为将它译成进化或演化 ,都无关紧要 ,并非是孰是孰非的大原则问题。可是在1997年8月和1999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两次有关生物进化问题的香山科学讨论会上 ,一些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卡特福德理论,不可译性分为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囧"字的象形特征决定了其翻译具有语言形式上的不可译性;同时"囧"字具有网络情感符功能,所代表的网络文化及所形成的"囧"文化使其具有文化上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6.
“哭“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哭“在英语中有很多不同的译法,不同方式的“哭“既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又能够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形象逼真。而这些不同方式的“哭“又可以用不同的英语词汇来表述,它们之间的意义既相近,又有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创造是翻译的必然行为取向之一,翻译离不开创造;翻译的创造是隐性的,具有自发性、潜在性、有限性特征;翻译的创造使同一原文作品产生千差万别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翻译的基本原则及旅游翻译的目的,在肯定“归化”与“异化”作用的同时,着重谈论旅游翻译中“归化”策略的实用意义,并举例说明增词与注释(Amplification&Annotation)、类比(Analogy)、删减与调整(Reduetion&Adjustment)、解释(Explanation)等“归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作者、译者和读者三方共同参与其中,哪一方应该被看作主体,谁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在翻译研究中人们还未达成共识。本文定位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角色,赞同“译者中心”论,分析了以译者为中心的原因。以“译者为中心”有助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行使其权力,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