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冷冻制备的生物样品最适合于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本文用3T3-L1培养细胞经多聚甲醛和戊二醛混合液对样品进行短暂的固定,加明胶液置微离心管,制成细胞团块,4℃冷凝,经后固定,将细胞团修成<1mm3的块头,密封于蔗糖中,用液氮冷冻.其优点是:1)经多聚甲醛戊二醛混合液的短暂固定,不但保持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且冷冻样品更适合于形态观察;2)用明胶液及微离心管离心即使较少量的细胞数也可获得理想的细胞团块;3)第2次固定使细胞团块不易松散;4)其冷冻包埋块可同时做冷冻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分别供光镜和电镜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大鼠结肠切片标本染色对比卡诺液与甲醛固定液处理标本的区别。方法 将正常大鼠与便秘模型大鼠的结肠组织标本分别用卡诺液与甲醛固定液处理,制成石蜡切片标本后,用HE染液和高碘酸希尔法阿尔新蓝染液分别进行染色,统计杯状细胞的数量和着色度对比两种固定液所固定标本的区别。结果 与甲醛固定液相比,同组标本用卡诺液固定的杯状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n=10),着色度显著增强(P0.05,n=10)。结论 在杯状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中,用卡诺液处理标本明显优于甲醛固定液。在不同实验的标本制备中,固定液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研究对象的特性而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甲状腺组织冰冻制片时的理想固定方法,以解决甲状腺冰冻切片时存在的细胞收缩、胶质脱落等现象。方法对30例由本院甲状腺手术送检的甲状腺组织,在冰冻制片过程中选择8种固定液分别进行固定,HE染色后比较镜下观察效果。结果采用甲醇醋酸液固定的组织细胞收缩较小,滤泡上皮舒展,胶质平坦,染色质清晰,核浆色彩鲜明。结论甲醇醋酸液是甲状腺组织快速冰冻切片的最佳固定液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一种制作大鼠全眼球石蜡组织切片的改进方法。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取双眼眼球,分别固定于4%多聚甲醛、10%中性福尔马林和混合固定液中;2 h后左眼眼球于角膜中央用注射器扎一小孔,右眼眼球使用刀片在巩膜处剖一长约0.5 cm小开口;继续固定24 h;制作石蜡组织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全眼球石蜡组织切片制作效果。结果 采用4%多聚甲醛和10%中性福尔马林组眼球皱缩变形,晶状体结构存留少,存在视网膜脱离,细胞层细胞核连续性差。混合固定液组眼球结构较完整,未见明显视网膜脱离,细胞层细胞核连续性较好;相对于左眼,右眼晶状体结构较完整。结论 采用混合固定液结合眼球侧壁纵剖制作大鼠全眼球石蜡组织切片,结构较完整,方法简便,可在一定范围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固定剂对扫描电镜生物制样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福尔马林、卡诺液、戊二醛、戊二醛--锇酸固定植物根尖作扫描电镜观察,以找出节省药品的良好固定剂.其结果是:福尔马林或戊二醛固定的材料与戊二醛--锇酸固定的相比差别不甚明显,其组织结构及图象仍较清晰,而卡诺液固定的材料收缩显著.我们认为:作一般扫描电镜观察可以不用价格昂贵的锇酸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磷酸蔗糖固定后OCT包埋冰冻保存5年的组织中提取RNA。方法小鼠的脯、肝、肾等组织,经25%蔗糖磷酸缓冲液固定12~24h后,制备成OCT包埋块,在-20℃冰箱中保仔5年后,取出冰冻的OCT包埋组织进行RNA提取,用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及RTPCR等方法检测所提取的RNA。结果从经25%蔗糖磷酸缓冲液固定冰冻保存5年OCT包埋组织中能提取RNA,所提RNA仍保持较好的完整性,可用于进行TR-PCR,并能扩增出较长的片段。结论从25%蔗糖磷酸缓冲液固定OCT包埋的冰冻时间较长的组织标本中可提取组织RNA,并用于进行RT-PCR扩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小鼠各种常规组织,优化冰冻切片的实验条件.方法 选择固定、脱水方法,切片温度及切片厚度,三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实验,经组织处理、包埋、冰冻切片、HE染色后,按照冰冻切片质量标准评分,经SPSS 21.0软件分析,得到小鼠各常规组织冰冻切片制备的优化条件.结果 不同固定脱水程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脏组织最佳切...  相似文献   

8.
杉木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杉木试管苗靠近茎尖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不同预培养时间及不同浓度6-BA、TDZ、头孢霉素、卡那霉素等处理,分析诸因素对茎段再生芽的影响,建立了以杉木茎段为外植体的高频再生系统。结果表明:DCR+6-BA(1.0mg/L)+TDZ(0.001mg/L)+NAA(0.1mg/L)最适干杉木茎段诱导芽发生,预培养时间为2d时,芽诱导频率、平均芽数和芽形成能力最高。切片观察发现,茎段发生的芽多起源干茎段表面,是农杆菌容易抵达的位置,说明茎段附着农杆菌的细胞与再生芽的部位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用Szent——Ggorgyri液固定,冰冻切片法制作家兔眼球切片,取得了眼球壁各部结构的理想切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制作肺组织石蜡切片质量的方法。方法在常规的组织切片制作时,改进普通石蜡切片固定、脱水程序,用AAF液替代甲醛固定,脱水时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压抽气。结果用AAF液固定标本可以明显缩短固定时间,肺组织的脱水也比常规方法充分,切片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用AAF固定液、用抽气减压脱水法,有助于制作出优质肺组织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11.
苏北海堤杉木杨树混交林林木生长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苏北海堤杉木杨树混交林及杉木纯林林木生长情况、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分析表明:混交林林木生长、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和养分含量均好于纯林;提高土壤酶活性及肥力水平,是有效防止杉木林多代连栽林地地力衰退的有效方法,可在海堤防护林更新过程中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油菜“秦油2号“主序及各分枝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主序产量占单株产量的比例逐渐降低,施氮量过大则又略有回升.主序籽粒约占产量1/4时,单株产量最高;在不同氮肥用量下,上部分枝生产力的变化趋势类似于主序,而中部分枝则与全株一致;在分枝产量构成因素中,氮肥用量对分枝角果数的影响最大;主序及上位分枝中氮素累积量受氮肥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而中下位分枝则较大.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洋口林场杉木林生物量的年变化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根据32株不同年龄、不同胸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物量数据所作回归分析,评选出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最密切的方程。据此,估算出不同年龄杉木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比较了不同年龄林分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分析了不同年龄杉木的平均净生产量、年间净生产量和针叶的净同化率,得出19-20年为该林分数量成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山新杨(Poputlus davidiana ×P.bolleana)是林木基因工程育种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良好材料;以山新杨蔗糖合酶基因(PdbSUS)为例研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过程介导的重组现象,在此基础上区分每一个PdbSUS基因的两种单倍型,为后续研...  相似文献   

15.
水分和热胁迫对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为对象,研究了在水分和热胁迫下,苗木生长期间针叶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杉木针叶果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杉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却有显影响。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杉苗针叶的蔗糖含量也有显影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1.80%,蔗糖含量提高幅度达318.86%。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6.54%,蔗糖含量提高幅度为169.83%;(2)水分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显,而热胁迫则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影响显。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水分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45.92%,果糖含量提高了34.01%,蔗糖含量提高了138.32%。热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36.07%,果糖含量提高了28.01%,蔗糖含量提高了22.82%;(3)水分和热胁迫尽管对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有较显影响,但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才呈现出上升趋势;(4)水分和热胁迫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影响。其中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89.46%,果糖含量提高了90.32%,蔗糖含量提高了71.68%。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21.18%,果糖含量提高了45.97%,蔗糖含量提高了107.67%。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蔗糖含量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杉木萌芽更新适于短轮伐作业,在实践中对其利弊尚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在苏南丘陵地区的长期试验,对萌芽林与实生林的生长、树干圆满度,树干基部弯曲根系分布与重量和更新费用作了分析比较,得出萌芽林无论在生长和干形上均不比实生林逊色,而投资却仅占实生林1/3,具有投资少,更新可靠,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文内还比较了伐桩萌条存留株数对高生长的影响,在去萌定株时以保留两株萌条者高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核磁共振测定木材润胀细胞壁的水分含量与孔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冻融分析技术测定杉木与杨木两种速生材细胞壁润胀状态吸着水含量与孔隙分布情况,为改性剂粒径选择与改性效果评价提供方法。【方法】常温下获得试样内水分T2弛豫信号总量,通过核磁冻融分析系统对试样进行降温处理,检测不同冷冻温度条件试样内未冻结水分信号量; 依据Gibbs-Thomson效应确定凝固点降低与孔径的关系,并以此分析孔径分布。【结果】核磁冻融法测定杉木和杨木吸着水饱和含量约为38%,高于通过吸湿外推法估算数值,与溶剂排出法、多孔板法、离心法结果相近; 核磁冻融分析法避免了常温条件按照T2弛豫分布确定吸着水含量偏小的现象; 两种速生材试样细胞壁润胀状态孔径小于1.59 nm的孔隙占比约为75%,大于4.56 nm的孔隙占比不超过6%,与溶剂排出法、光谱标记法结果相符。【结论】核磁共振冻融分析技术可较为便捷准确地获得木材吸着水含量与细胞壁孔隙分布,其结果可用于指导改性剂粒径的选择与改性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官庄林场杉木种子园深翻施肥试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获得土壤养分含量对球果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作为预测种子园球果产量的模式;进而求得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能获取最高产量的土壤养分状况,作为种子园土壤养分标准状况。其它杉木种子园土壤经测定养分后与之相比,便知土壤养分缺乏的种类和程度,由此确定合理施肥方案,这便是测土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和利用杉木种质资源,对8年生杉木第3代种质资源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在生长性状评价的基础上对优良种质进行选择。结果表明:杉木林分生长良好,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31 m、11.88 cm、0.062 91 m3,年均生长量分别达到1.16 m、1.49 cm、0.007 86 m3。各年度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157%~6.061%、1.826%~2.769%、4.895%~6.907%,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348~0.690、0.167~0.328、0.217~0.367。从参试的97个家系中选择出25个速生优良家系,其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70 m、12.60 cm、0.072 21 m3,分别较群体均值大4.19%、6.06%、14.78%,遗传增益分别为1.88%、1.98%和5.42%。这一结果可为杉木第3代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杉木基因型与环境交互效应的AMMI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选自中国南方的112个杉木自由授粉家系在八个测试点进行了生长性状的遗传评定。AMMI(加性主效应与复合交互效应)模型分析揭示存在着显著的家系与地点交互效应。根据家系平均AMMI估算和交互第一主分量轴得分对地点所作的聚类分析,以及地点间的遗传相关分析,测试点被划分成四个地点群,有证据表证,就生长性状而言,杉木的育种区早分可能与地理区域尤其是纬度带相重叠。112个自由授粉家系依据其交互PCA1及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