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主/支路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必须与交通运行质量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通行能力的评价方法不仅应该反映出道路使用者的主观满意程度,还应对道路的利用程度作出额观评价,本文针对我国公路上无信号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道路和交通特性,建立了适用于主/支路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道路翻浆是我国寒冷地区特有的公路冻害现象,它不仅会破坏路面,妨碍行车,严重的还会中断交通,对公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行质量有极大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道路翻浆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3.
王海 《当代地方科技》2011,(17):111-111
公路改建工程方案选择是公路改建工程的首要问题,改建方案直接决定公路建设规模与建设周期、投资大小、设计与施工方法,同时也影响到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期间的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通行能力是指道路设施所能承载交通流的能力。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对道路服务水平的确定、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道路通行能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跟驰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单向交通路段基本通行能力(即理论通行能力),并推导出了单向交通路段基本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混合交通的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论文针对我国混合交通存在的安全问题,从安全设施、驾驶员的要求,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和法规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混合交通条件下的安全防治措施,为公路的安全运营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理论模型是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快速评估技术的重要基础。对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理论模型;利用生命线地震工程和交通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分析了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对于震后应急救援决策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震后公路交通易损性,定义了震后公路的震害度及平均震害指数临界区间,研究了震后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影响因素,推导出震后公路的通行概率,定义了地震对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进而建立了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的理论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小区开放前后周边交通的情况,探讨了小区开放后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用模糊数学法建立了一个关于交通拥挤度的模糊数学推理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交通拥挤度的取值判断小区开放之后对小区周围道路的影响;基于微元法的思想建立了车辆通行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三种典型类型的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根据c的取值可以很好地反映小区开放之后的交通拥挤度,即对小区周围道路交通的影响;田型公路附近小区开放后对其周边地区通行的影响最差,U型公路附近小区开放后对其周边地区通行的影响最好。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已有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两个潜在假设进行分析,指出采用道路上某一断面的通行能力作为整条道路通行能力的思想方法不适用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实验交通工程学角度,提出了面向城市道路整体的"等效通行能力"概念,初步的调查结果验证了其优越性.最后给出了等效通行能力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瓶颈路段交通流特性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慧钰 《科技信息》2012,(18):139-140
城市道路中的交通信号灯、车辆限速、上坡路以及道路缩减等都可能引起道路的通行能力受到限制,从而形成城市路网中的瓶颈,成为影响交通畅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选取由于道路施工引起的瓶颈路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瓶颈路段驾驶员驾驶特性对交通流的影响,分析了侵犯驾驶行为对交通堵塞的影响;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瓶颈路段的交通流进行了模拟,对交通拥堵的形成、传播和消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于振山  刘佰华  徐清灵 《科技信息》2010,(33):I0373-I0373
堤防道路是堤防工程管理和滩区群众的主要通行道路,更是黄河防洪抢险的交通保障线。为了满足黄河防汛抢险的交通需要,截至目前.聊城段黄河大堤堤防道路已全线贯通。堤防道路设计等级参考同等标准平原微丘三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0年,  相似文献   

11.
吕集尔  朱留华  郑容森 《广西科学》2012,19(2):139-141,146
在Nagel-Schreckenberg交通流模型中,用速度负补偿机制代替原有的随机减速机制,建立公路隧道交通的一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及模型解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模型的最大流量点对应的平均速度低于系统的极限速度,适当调节相关参数可以极大限度提高公路隧道通行能力.模型的理论解析与数值模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在Nagel-Schreckenberg模型(简称NS)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应用智能交通系统(ITS)信息的新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其中考虑了有效间距及刹车灯的作用,并引入了可变安全间距的新概念。数值模拟表明:对于这种改进的ITS元胞自动机模型,道路交通量有了显著提高,体现了智能交通的优越性———有效地扩大交通流量,减少阻塞生成。当考虑快车和慢车的混合交通流时,发现即使少量的慢车也会导致交通流量大幅度下降,说明了严格实施快慢道行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NaSch模型是一种描述单车道高速公路交通的概率性元胞自动机,但它不能再现实际交通中出现的同步流现象.研究表明:改变NaSch模型的基本演化次序后,开放性边界系统在高产生概率和高消失概率这两种情形下出现低速的同步相,减小了追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显示了同步流、启止坡、非平衡相变等实际交通所具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将城市交通网络中的交通流视为多孔介质网络中的渗流,利用裂隙介质中多相渗流力学理论,考虑人流和车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道路通行能力的不同,建立了城市交通网络通行能力计算的渗流力学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可以借助渗流力学的现有知识进行,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城市交通网络的交通流分布以及城市交通网络的宏观通行能力。从而为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空中高速路系统有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空中交通拥挤问题。依据管制员工作负荷首次将高速路设定服务水平,选定服务水平后即得到高速路的最大容量,通过计算高速路的最大容量与高速路实际流量差额来寻求最佳入口匝口流量调节率。同时针对控制周期内匝口处飞机到达数、匝口等待区容量以及总的交通需求情况,从管制员决策过程角度对匝口调节率进行修正,得到最终匝口调节率计算模型。通过对模型仿真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空中高速路匝口流量控制,相比较时隙分配模型更符合实际管制工作中的流量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某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交通现状特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实际道路交通状况和交通特点,建立了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微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实际算例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确定的重点路段与公安交通及公路管理部门所掌握的事故易发地点吻合性较好,说明该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有效,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所研究路段的真实安全水平,为改善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提供了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双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研究中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双车道公路的特点,阐述了双车道公路路段交通模拟的主要内容,着得进行了以车道公路交通行为的模拟分析,建立了微观模拟程序设计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准确的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是实现交通诱导和控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流形距离(MD)的K近邻-长短期记忆(K-nearest neighbor-long short-term memory,KNN-LSTM)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流形相似性分析高速公路交通流的时空特性,计算多站点与目标站点之间的流形距离。然后,采用改进的KNN算法筛选出空间相关站点构造交通流数据集,通过LSTM模型提取时序特征得出预测结果。实验表明,与单一预测模型相比,该方法能更好地提取交通流时空特性且预测精度更高,可为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微观仿真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为基础,采用基于交通流理论的车辆运动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理论,构建了城市交通微观仿真软件.该软件具备了路网构造和管理、交通流运行的实时动画仿真、交通控制模拟、数据统计以及开放式交通方案输入等功能.为今后城市交通流仿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交通特征指标,可以为评估收费站拥堵程度和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但是收费站站前广场是几何形状不规则的畸变区域,难以直接得到通行能力的显式值。元胞传输模型可以很好地简化站前广场形状,将站前广场划分为规则形状的元胞,基于元胞传输建立了站前广场通行能力模型,通过收费站监控视频采集大量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在不同站前广场长度和收费车道配置的情况下,对站前广场的理论通行能力进行了计算。为验证多场景下模型的准确性,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仿真参数采用相关的实测数据,为避免仿真随机性,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最后得出了站前广场通行能力的仿真值,通过对仿真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误差为5.19%,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了模型具有可行性。利用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通行能力与实际通行能力相互比较,作为判定收费站站前广场拥堵程度的标准,进一步为疏散拥堵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