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云南省125个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干球温度、本站气压和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对比观测资料差值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差值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从差值的时间变化看,各要素的差值在2006、2007年和2010年相对比较大,这应该是由于这些年布设了新的站点,站点运行初期差值较大造成的;从差值的日变化看,由于测量元件对气象要素变化响应的灵敏度差异,气象要素变化量较大且为正时,自动观测大于人工观测;气象要素变化量较大且为负时,自动观测小于人工观测;从差值的空间变化看,云南中部一带,即2010年建站的区域差值较大,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临沧东部和昭通东部这两个差值的大值区.  相似文献   

2.
运用自动与人工观测差异评估方法,对安宁站2006年至2007年自动与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并进一步探索其差值存在的原因.人工观测转为自动观测后,数据保持了完整性和连续性,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值主要是由于仪器观测原理差异、观测时空差异、采样方式差异与人为因素等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值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分析,发现自动观测数据优于人工观测数据,更能反映大气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3.
乌兰乌苏站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温、湿度数据差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2004年起石河子垦区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批自动气象站,自动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而人工观测仪器早已被使用了很多年,也得到了气象工作者认可。本文拟通过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乌兰乌苏站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的温度、湿度数据进行差值分析,并初步分析它们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的地面气象观测中,自动与人工两种观测技术体制所获取的气象数据之间存在差异,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最高温度观测值与人工站地面最高温度表的观测值之间的差异相对更大,正确的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观测数据的使用及仪器性能的判定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分析了两者产生差异的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以来,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的人工观测逐渐被自动观测所取代,为了了解两者具体的偏差情况,文章选取全国8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的国家基准站2007—2014年的相对湿度平行观测资料对其多年平均偏差、偏差标准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详细分析对比差值在不同气温、湿度及风速条件下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大多数站点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相比,两者有一定的"系统偏差",相对湿度的自动观测存在偏干的现象,年平均在4%以内,但两者的稳定性较好.低温条件下,两种观测的对比差值最大,高温次之,中等温度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差值较小.相对湿度小于80%时,两者的差均为正,自动观测相对湿度偏干,整体差异不大,最大在7%左右.相对湿度35%时差异达到最大,之后该较大差值一直持续到90%左右,差异变化不明显,相对湿度达到95%以后差异明显减小甚至为负;风速对两种观测对比差值的影响比气温、相对湿度的影响小,随着风速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异减小,整体差异基本以正值为主,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值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6.
付哲  傅铭治  李海洋 《广东科技》2010,19(14):53-54
介绍如何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天空照片并结合自动站的气象实况资料,通过计算公式自动分析判断出现蓝天状况的类别,解决了靠人工观测的观测时次少、资料不连续、主观判断差异大等重大缺陷,实现了蓝天状况的连续自动观测。  相似文献   

7.
 利用龙口市国家基准气候站2008年自动站与人工站的气温平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的气温差异特征,探讨了差异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自动站观测气温基本高于人工观测气温;夏半年的差异较大,冬季差异最小;白天的差异较大,夜间的差异较小.②测温元器件的器差(系统偏差)与观测时间的不一致性是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③气温较低时对比差异较小,气温较高时差异较大;当日平均气温在0~10℃时对比差异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随着风速的增大气温对比差值呈显著的减小趋势;云量及降水量与气温对比差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庆沙坪坝气象站人工与自动能见度对比观测资料,分析了2种资料的一致性和差异,在1~10km能见度范围内,自动观测能见度值比人工观测能见度值偏低15%左右.按照人工能见度10km作为轻雾或霾的判别阈值,利用自动能见度观测值则应将轻雾和霾的判别阈值调整为8.5km.利用逐时自动能见度、相对湿度及PM2.5资料建立了重庆雾、霾天气判别指标,即:自动观测能见度≥1km且8.5km时,当相对湿度85%,判识为霾,当相对湿度≥85%且95%时,如果ρ(PM2.5)≥90μg/m3,判识为霾,如果ρ(PM2.5)90μg/m3,判识为轻雾;自动观测能见度1km时,当相对湿度≥95%判识为雾,反之应为雾、霾混合物.  相似文献   

9.
方永侠  申双和 《科技咨询导报》2010,(16):140-141,198
本文选用了北京2006年6个台站的自动站和人工站气温平行资料,对两个观测系统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进行对比差值和原因分析,并建立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气温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台站系统性偏差较明显,朝阳、观象台和海淀人工观测气温系统性偏低,丰台、石景山和延庆则系统性偏高;但两系统间气温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偏差稳定。研究认为,自动站型号及温度传感器的不同和天气变化对气温偏差影响较大。人工与自动观测气温之间的回归分析表明,可用自动站气温值对人工站气温值进行订正和推算。  相似文献   

10.
自动站降水值误差偏大的成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磊  李爱华 《科技资讯》2006,(29):86-86
自动气象站作为专门用于气象数据的自动采集、计算处理和存储的综合观测仪器,能连续自动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降水、地表温度、浅层温度和深层温度等气象要素。自动气象站以遥测化的现代技术取代了原始的人工观测方式。它客观、馋的、实时地记录天气要素的变化,目前,任我国气象业务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自动观测记录与人工观测记录的比较是对自动观测记录准确性判断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当自动观测记录与人工观测记录相差较大时如何判断自动观测记录是否准确?我们从自动观测记录与人工定时观测记录的比较找出粗差数据,分析产生的原因,为地面测报人员判断自动观测记录是否准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治 《科技信息》2013,(3):496-497
本文选取巧家站2009年至2011年08时至20时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的最高温度,探讨最高温度的对比差数据变化的规律,从仪器的原理和物理性进行对比分析,自动站生成的最高温度略接近真值。  相似文献   

13.
自动气象站已成为今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主流,将逐步取代人工观测。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观测差异,这种差异对历史气象资料的连续性提出了挑战。因此,对比分析两个观测系统之间的差异及两个序列间订正方程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结果表明,合作气象站两种观测数据序列中,自动站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系统性偏低于人工观测值,平均气温则反之。在分析两个数据序列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季的气温订正方程。订正后两个序列的差值明显减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地面气象自动站观测的应用与普及,业务自动化意识的不断加强,业务人员对人工观测项目(特别是仪器的日常维护)重视似乎有所淡化,现就谈一谈日常维护项目中最需体力活的一项——"清洗E-601B型蒸发器"。  相似文献   

15.
周天雄  陈明 《科技资讯》2014,(30):44-44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综合观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建设的无人值守自动站越来越多,台站由原来的数据采集传输逐渐向数据质量控制转变,仪器的保障能力更加重要,对仪器保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新的要求,作为台站仪器保障人员也迫切需要提高故障分析和维修能力。该文介绍了维修本站自动站和本地区域自动站遇到的故障和处理情况,分析自动站仪器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措施。在故障处理时应该能迅速找到故障原因,及时修理,保证数据上传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自动站的日常维护。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介绍目前汕头基准气候站使用的E-601B 型蒸发器的构造与观测原理,总结地面气象测报日常工作中的经验,尝试找出部分容易造成蒸发量观测结果的误差甚至缺测等人为影响因素,并对E-601B型蒸发器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注意事项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17.
邢博 《科技资讯》2010,(32):106-106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气象自动站站日常维护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气象自动站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维护中应当注意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定时检查观测仪器,各种传感器的维护,传输电缆的维护及自动站雷电防护等,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马浩 《安徽科技》2003,(11):51-52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水利水情专网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的水文现场传感器技术是网络建设面临的难题,特别是潜水蒸发量的自动测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仅有的几家试验观测站主要以人工观测为主.本文以水文站径流试验站潜水蒸发量为例,通过对几种典型的测量方法的研究探讨,提出补偿式电子测量方法,并介绍了在固镇县境内五道沟水文水资源试验站自动观测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均使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代替人工取土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结合工作,河南气象科研所生产的Gstar-1型土壤水分自动监测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故障,并对故障排除方法进行了梳理,以便其他使用单位能快速排除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故障,确保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行,获取完整的观测数据,为干旱监测、农业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土壤水分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均使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代替人工取土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本人总结了河南气象科研所生产的Gstar-1型土壤水分自动监测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故障,并对故障排除方法进行了梳理,以便其他使用单位能快速排除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故障,确保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行,获取完整的观测数据,为干旱监测、农业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土壤水分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