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后,矿山开采衍生灾害长时间继续发生,同时还会形成新的灾害,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这些灾害的治理是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具体工程实例中的治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可以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衍生灾害的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莫璇  杨帆 《科技信息》2009,(31):J0269-J0270
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经常产生大量的边坡灾害。有的边坡首次治理失效,失稳破坏,必须进行重新治理。结合一公路边坡防治工程实例,介绍了先期治理工程及其失败的原因,运用施工过程中反馈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重新治理的方案及其效果,进而讨论了在重新治理过程中有效利用先期工程的必要性和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道路路基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勇  常彦荣 《甘肃科技》2010,26(10):122-125,148
道路交通畅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路基灾害是常见的道路自然灾害之一,往往破坏交通基础设施,造成交通中断和生命财产损失。主要分析道路路基灾害及其类型、产生原因,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便有效的预防路基灾害给交通带来的影响,为道路工程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世锋 《甘肃科技》2011,27(9):139-142
简明扼要的介绍了青海省祁连地区公路滑坡灾害情况,并结合滑坡工程实例对其滑坡灾害分布、变形性质、产生原因、发生规模、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和治理工程措施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滑坡变形原因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滑坡治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光伟 《科技资讯》2009,(16):100-100
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岩土工程勘察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程传智 《工程与建设》2023,(6):1704-1706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随之突显。高陡岩质边坡比较特殊,此类边坡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相对较大,因此要做好勘察工作,为灾害治理提供依据。基于此,从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分析入手,对勘察设计方法的工程应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滑坡治理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技术指标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滑坡治理方案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治理方案优化结合监测信息反馈的滑坡综合治理思路,通过对多项实际工程的分析,建立了滑坡灾害治理方案分层递阶结构综合评价指标系;并给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权重及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方法,提出了基于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解决方案。以向家坡滑坡治理方案的优选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可靠性好,为施工决策者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8.
姜振盈  王暄 《巴州科技》2005,(3):28-31,27
近年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刻不容缓。根据巴州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灾害信息治理是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多元主体协同是实现灾害信息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式。自2011年“3·11”日本地震后,日本开始反思灾害信息治理政策,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灾害信息治理模式。日本从立法、执行、监督三个层面构建灾害信息治理框架,近二十年来的灾害信息治理政策逐步向跨部门信息共享、跨区域信息治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演化,并构建起包括国家主导模式、民间力量主导模式、众包模式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基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相关理论,从灾害信息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客体三方面提出构建多元化、智能化、全周期的灾害信息治理模式,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灾害信息治理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灾害中滑坡类灾害最为常见且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如果采取有效控制手段,其灾害损失将减少90%以上,因此对滑坡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是治理滑坡的必要前提。泊松曲线是一种精度较高的预测方法,但是它只能在等时距数据条件下方能使用,在工程实际中很难满足这一要求。本文采用插值法将非等时距数据转化成等时距数列,并结合三峡库区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塔坪滑坡为实例分析,对其监测结果进行了位移预测,预测结果符合精度要求,并与实际较为吻合,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某露天采场为研究对象,选取层次分析和集对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露天矿山的边坡稳定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首先对影响该矿山边坡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影响较大的16个评价指标,并以此建立了该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层次分析和集对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得到边坡稳定性评价等级。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露天矿山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进行了全面评价,能够为露天矿山边坡灾害的治理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从而有效预防边坡灾害。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进行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防治,通过运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塌陷区地面残余变形进行科学预测,结合建设工程自身对地基变形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可以有效解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于保守和地质灾害过度治理的问题,同时可合理缩短建设工期,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使采空地面塌陷区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得到高效利用。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有效控制,工程自身安全和使用功能得到可靠保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可见该方法切实可行,对采空地面塌陷区的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地下空间资源大力开发利用的新纪元,以深长隧道为代表的地下工程建设蓬勃发展,不断向"长洞线、大埋深、高应力"方向发展,我国交通隧道建设规模和难度均居世界首位。由于人们对地下工程突发灾害灾变机理缺乏系统的科学认识,缺少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方法,导致重大地质灾害长期处于被动防治局面。重大地质灾害防控已成为隧道安全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在系统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突涌水和围岩垮塌灾害为代表,系统阐述灾变机理、灾变演化过程模拟方法、灾害监测预警与灾害主动调控技术,结合世纪工程川藏铁路与渤海湾通道工程,论述了中国地下工程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地下工程重点突破方向进行了相关探讨,可为地下工程灾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秦巴山区公路崩塌灾害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减轻灾害对山区公路交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采用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G108周至、佛坪和宁强段崩塌情况进行了研究。查明了区内主要环境条件;调查了20处崩塌灾害点,根据受力状态和灾害形态将崩塌分为滑塌、劈裂和碎落等3类,并对其中规模较大、成因复杂的3处灾害点进行了分析;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探讨了崩塌灾害的影响因素,从边坡坡度、坡面形态、岩体性质、降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研究了崩塌灾害的形成原因;最后从加强监测、完善排水、边坡防护和工程治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灾害防治对策。研究结果可为陕南秦巴山区公路崩塌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山体滑坡事故发生的概率逐渐增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并且在长期的灾害下人员伤亡的事故也相对较多,所以边坡治理工程是避免与减少山体水土流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需要对其本身的工程特点和实际山体边坡形式进行分析,找到该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面对的危险及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刘世锋 《甘肃科技》2011,27(10):127-129
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青海省祁连地区公路滑坡灾害情况,并结合滑坡工程实例对由于开挖,工程荷载增大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此类滑坡的变形性质、产生原因、发生规模、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和治理工程措施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滑坡治理工程措施,解决了施工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通过滑坡监测手段对治理效果进行了跟踪。  相似文献   

17.
锚杆格构梁的支护措施就是利用格构梁、锚杆以及钢筋网的有效作用来提升边坡岩土的强度以及刚度,能够降低岩体侧向变形情况,从而提升边坡的稳定性。某县城在短期内发生了较强降雨,造成了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方面的地质灾害,对于该区域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对于灾害区域进行有效治理是非常紧急的。文章主要利用锚杆格构梁的支护技术对于该区域的滑坡问题实施应急治理,按照滑坡体所具有的特性确定出有效的滑坡治理工程措施。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类似滑坡治理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同时也对锚杆格构梁支护推广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开发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水土流失的灾害及隐患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项目工作实践,从坡面治理工程、沟床固定工程、拦水坝工程及造林育草工程等角度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水土保持的几项主要技术措施,最后结合实际效果,分析其取得的各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汶川震后清平镇长期受到泥石流灾害影响,本文通过调查震后清平镇18条泥石流沟的暴发情况和治理工程状况,研究了震后清平镇泥石流灾害的演化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清平镇泥石流灾害在震后三年内暴发规模大,危害严重,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恢复和泥石流形成区有限的崩滑体物源被带走,今后泥石流起动方式也由坡面松散崩滑堆积体起动为主逐渐转变为沟道起动,同时结合了治理工程的有效阻挡,泥石流规模明显减小。今后泥石流的主要威胁逐渐转移至沟道下游及主河的清淤和疏浚问题。而震后地质灾害区的规划重建也需要考虑适当避让地质灾害高峰期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0.
徐志武 《甘肃科技》2011,27(9):86-88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国家对灾害治理加大投入,随着其他行业施工企业的参与,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下降,该领域地勘行业施工企业不再一枝独秀.结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指出地勘施工企业由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领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