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苏沿海滩涂地貌及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群  殷勇 《河南科学》2010,28(11):1482-1490
阐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地貌特点以及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途径.根据连云港、盐城、南通各分区资源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连云港应以港口开发和盐业—海洋化工为主,滨海旅游为特色,滩涂养殖为辅;盐城应以滩涂农业为主,自然保护区为特色,逐步开发港口和临港工业;南通应以港口资源开发和滩涂养殖以及水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2.
运用FLAC3D软件,通过应力场和渗流场的耦合分析,模拟了条子泥滩涂围区南排水闸地基土在动力作用下的孔压积累直至土体液化的全过程.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在地震作用下,土体孔隙水压力上升,有效应力下降,导致土体的液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根据该地区的地震烈度,在地震作用下深层土体并不会发生液化,采取适量必要的加固措施即可.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围垦现状的基础上,在滩涂开发布局要遵循海岸演变的自然规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改变辐射沙脊群总体动力格局、不影响港口岸线与深水航道、不妨碍入海河口泄洪排涝能力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滩涂围垦布局.江苏沿海滩涂共划分为6大垦区,分别为绣针河口-灌河口、扁担港口-东台河口、方塘河口-东凌港口及遥望港-连...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中部滩涂多为淤泥质软弱地基,新围滩涂配套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有地基处理不当;抗滑设计不足;防渗估计不足;施工不规范;排水布局不合理等.通过对典型事例剖析,提出滩涂软基工程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必须注意的要点,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发展生态旅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的自然概况、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该区域发展生态旅游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不仅应保护自然环境,还应保护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提出了该地区应侧重发展科考旅游、田园风光旅游、动物观赏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对生态旅游项目、旅游线路规划、环境保护对策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6.
产业布局以及商业模式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该文对物联网产业体系架构及相应布局,物联网商业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根据科学开发、综合开发、分层次开发、市场化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原则,确定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总体功能定位;通过整合沿海资源,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错位发...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构建多元产业布局是大庆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针对大庆市产业布局优化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分布失衡、资源优势转化不充分、要素配置有效性有待提升、软件核心技术实力薄弱以及区域间产业关联度不高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强化政府组织领导与政策扶持、完善金融市场拓展融资渠道、拓展区域间产业链互补延伸、打造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园区、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导向驱动以及提升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安全性等策略,多点发力、综合施策,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布局支撑构建大庆多元化产业布局体系,推动大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  相似文献   

9.
利用江苏沿海近期水深数据以及西连岛风测站1981—1998年风况资料,采用P-III曲线计算重现期风速并推求外海深水波要素,对江苏海域50年一遇设计风浪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江苏沿海滩涂围垦规划(2010—2020年)后江苏近岸风浪场,探讨了江苏近岸50年一遇风浪场的分布特征,同时对比分析江苏近岸8个采样点工程前后50年一遇设计波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江苏围垦规划实施后,江苏近岸50年一遇设计波要素有减小趋势;北部近岸海域的有效波高和平均波周期基本不变,而南部近岸海域变化较大。其中,南部海域采样点有效波高最大降幅0.62 m,位于洋口港-吕四港近岸区域,采样点平均波周期最大降幅1 s,位于东沙围垦区东部;水深地貌形态和风区长度是影响江苏近岸重现期波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不同围垦时期的植被为对象,采用实地踏查法结合样方调查法进行野外调查,并采用群落优势种、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分析群落特征,对群落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壤p H、电导率和含盐量。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是影响植物在滩涂上分布的重要因素;滩涂围垦对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丰富度等有影响,尤其会影响植物群落特征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海大规模围垦对近海潮汐潮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江苏近海二维潮汐潮流预报数值模型,以2008年为基准水平年(现状),对江苏沿海滩涂围垦规划(2010-2020年)的3个阶段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该海域主要分潮潮波分布、潮汐通道流速和单宽纳潮通量变化3个方面探讨了大规模滩涂围垦工程对江苏近海潮汐潮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3个阶段围垦工程实施后,M2分潮无潮点位置向...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沿海地区围垦动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ENVI 5.3与ArcGIS 10.0平台,以2000年Landsat-7 ETM和2017年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提取海岸线,然后用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江苏沿海地区2000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a)2000—2017年间江苏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江苏省围垦土地面积107 420.0 hm2,年均围垦面积6 318.8 hm2,全省平均岸线围垦强度为7.11 hm2/(a·km)。(b)连云港市围垦强度最低,大部分耕地、林地与水体转化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盐城市海岸线长度最长,围垦面积最大,整体利用格局向海岸方向迁移,耕地、未利用土地等面积略有下降;南通市围垦强度最大,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城镇面积增加。(c)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江苏沿海围垦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了滩涂可提供资源的不同类型及开发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探讨滩涂开发利用对海岸带水动力条件、泥沙冲淤环境、滩槽稳定性、海岸带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他海洋资源等造成的主要影响。滩涂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主要有:生态-经济模型、多指标层次分析模型、DPSIR模型。根据滩涂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中一些较突出的方面,概括了在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普遍需要关注的方面,针对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围垦区块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江苏近海水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7月对江苏近海水域水环境调查的资料,对江苏近海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近海水域pH、活性磷酸盐、砷、铜、镉、锌、总铬等指标均达到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Ⅱ类水质标准,但是溶解氧、总磷、总氮与铅超标率较高,超标率分别达到79.10%,54.35%,34.15%和41.46%,无机氮和汞浓度超标率较低.此外,海水中还有轻微的油污染.从北至南3个海域中海州湾水质相对较好,辐射沙洲与长江口北支海域污染较为严重,并且辐射沙洲海域超标站位分布凌乱,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5.
沿海滩涂围垦开发的再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江苏沿海又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围垦开发热潮,历史上储备的滩涂资源已基本被围垦开发饴尽,如继续保持这样的速度,必将对沿海滩涂的湿地环境产生威胁这样一种情况,为合理开发沿海滩涂资源,作者认为(a)必须控制一个合理的围垦速度,即围垦速度等于淤长速度,每年约0.17万hm2;(b)对严重沙化的粉沙质滩涂的围垦开发的代价很大,不要急于围垦,可以先就滩利用,在合适的时候再围垦.(c)水源、水质和环境条件差的地方,滩涂围垦搞养殖的效果并不好,应考虑有效的利用方式.(d)对目前滩涂围垦热要正确引导,把重点放在对已围滩涂的开发利用上.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及广西近海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二维浅水模型模拟分析了北部湾海域潮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广西沿海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广西沿岸6条主要入海河流对近岸水动力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广西近海海域潮致余流场及其对近海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影响。模型潮位计算值和实测值符合良好。结果显示:K1分潮在北部湾口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潮波系统,M2分潮在湾顶越南海防附近形成逆时针旋转潮波系统,广西近海海域K1分潮占优。广西沿海海域内,离岸较近的海域余流场相对较强,余流速度受浅水效应及湾口等地形缩窄影响而增强;离岸较远海域余流明显减弱,水体交换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路径分布、发生频率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浙沿海的台风来自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其中90%以上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其余在南海生成。按其对江浙沿海的影响程度分类,得到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3种主要路径特征。台风主要在每年的5—11月进入江浙沿海,8月进入江浙沿海的台风数达到最大值;台风频数存在5—6年显著周期;21世纪以来进入江浙沿海的台风数逐渐减少,气旋能量逐年减弱。江浙沿海台风南多北少,浙江省(包括上海市)台风登陆次数较多,江苏省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弱,基本无台风登陆。由于杭州湾附近特殊的水文环境和地形对台风路径的影响,成为奇特的台风零区,其附近基本无台风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