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球喷火?     
公元1178年6月18日,太阳西沉约1小时后,5位目击者万分惊愕地发现,天顶上明亮的一弯新月的上端“突然间一分为二。巨大的火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从分界线中心升腾而起,喷射出烈焰、热炭和火花。月牙儿翻腾挣扎、震颤悸动,好似一条受了伤的天蛇”、这一现象接着又重现了10多次。看上去,仿佛有什么庞然大物从天而降,猛烈地撞在了地球的卫星──月亮上。  相似文献   

2.
未然 《科学之友》2004,(4):22-24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均远以及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通过对“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寒武纪大爆发”的整体轮廓,他们的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的动物祖先都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挑战了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出的循序渐进、缓慢演变的学说。《纽约时报》说,这是“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大自然就像是一份包着多层纸的礼物,当你打开一层,会发现里面是另一种颜色的包装纸,这份礼物带给人类太多的好奇心,让他们忍不住去剥开一层—层的包装……。  相似文献   

3.
消失的银河     
光污染已成为一种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总有一天夜空会因此而消失。  相似文献   

4.
最近,科学家们在经过研究后发现,印加人竟然是长期气象预报的能手。与传说一样古老的天气民俗学,有时也像传说一样不可信。比如西方有一句有关天气的谚语:当松鼠大量贮藏坚果时,严冬就要到了。其实,松鼠只不过是在尽力而为,因此把松鼠大量贮藏坚果与严冬将至联系起来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过,并非所有的天气民俗学说法都是瞎猪乱说。科学家们指出,印加人运用占星(望星空)术预测数月后降雨情况的古老办法,其实得到了现代气象学的支持。科学家们半开玩笑地说,也许又将有一门新学科──“八种气象学”了,引发这门学科的可能正是15…  相似文献   

5.
能不能用低分辨仪器实现高分辨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观测方程和内禀分辨用仪器观测N个物理量fi得到M个数据dk的过程,可用观测方程(调制方程)描述:Ni=1Pkifi=dk(k=1,…,M),p为仪器的调制系数。观测方程可写为矩阵形式Pf=d(1)对于成像观测,被测量f为对象强度分布,P为成像仪器...  相似文献   

6.
北辰 《科学之友》2004,(7):27-27
1987年2月23日,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发现了一颗超新星,它不是一般的超新星,而是四百多年来最亮的一颗。超新星现象本来就是极为罕见的,历史上的超新星记录资料很不完善,这一回天文学家终于有机会利用现代的观测设备对它进行研究了。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4,(3):24-24
当今的专业“猎星者”在探索遥远的星球时,使用的是价值连城的复杂光学仪器。不过,要是你想当一个普通的观星人,只需自己的一双眼睛就够了。晴朗的夜晚,从一个暗处抬眼望天,你就能看见金星和木星,也能看见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当然只是一道光带而已,甚至还能一瞥距离地球200万光年的另一个星系。  相似文献   

8.
刘世镛 《自然杂志》1997,(2):118-119,F004
1997年3月9日,黑龙江省漠河地区上空出现了本世纪我国可观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出现时,在天空同时看到了3000多年才回归一次的海尔-波普彗星.这一罕见的天文奇观及其观测的科学价值,深深吸引了我国天文界的科学家和广大天文爱好者,上海市上南中学和进才中学的六名同学在指导老师刘世镛的带领下,带着两台口径分别为80mm和100mm的望远镜也赴漠河参加  相似文献   

9.
贻方 《自然杂志》2006,28(3):181-181
科学家首次绘出宇宙背景光的偏振图,这些背景光是宇宙暴燃式诞生之初所发的光残存到今天的景象。新的观测表明,最早的一批恒星出现在大爆炸过后4亿年之时,这对用以说明宇宙如何成长的一些理论提出了严格的观测约束——这些理论认为,宇宙在不到万亿分之一秒的瞬间内,从大理石块那么大小快速发展成接近它目前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当安装在波卡洪塔斯县的射电望远镜.在西弗吉尼亚的白松树、红枫树和橡树林上空露面时,它们发出阵阵冰箱般的嗡嗡声。设在绿岸(GreenBank)的带有一组8台大型碟式天线的国家射电天文观测台,看起来似乎是错放在这一乡村小地方。1960年,一位名叫狄拉克(D.Drake)的年轻射电天文学家使用一台85英寸的抛物面射电天线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对地球外智慧生命的探索(SETI计划)。这项开历史先河的计划叫做“阿兹玛”计划,它监听可能从两个邻近星球─—ε埃瑞达尼星(EpsilonEridani)和τ塞提星(TanCeti)─—附近发射出的外星信号。然而…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家最有力的工具或许并不是天文望远镜或计算机,而是人类的想象力。有了它,我们会无意识地渴望着把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那些“补丁式”的研究拼接起来,缝合成一床有条有理的“知识棉被”。利用它,我们还将知道我们短暂的人生是怎样与行星、恒星、星云以及星系联系在一起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和其他观测小组已经发现了12颗左右的行星在围绕着其他恒星作轨道运动。最近,我们小组又独自发现了5颗这样的行星。这些发现,使得人与宇宙的关系之中最关键的部分突现了出来。从已经发现了的33颗太阳系外行星中…  相似文献   

12.
吴光节 《自然杂志》1997,19(5):302-304,F002
海尔一波普彗星已经远去,对它的研究工作仍在继续,不过,它已有的非凡表现,已使它成为人类历史上进行了最佳观测的彗星,它也可能将以“1997明亮彗星”的名字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3.
日全食是一种极其壮观的天象,也是一种罕见的天象。虽然就全世界的范围来说,每年都会发生一二次,但在同一地点,却要经历一二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重复看到一次。  相似文献   

14.
郑俊平  祁国柱 《科学之友》2007,(10B):255-256
根据笔者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工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何不留下这难得的美景 想必诸位读者都有所耳闻,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将发生一次百年难遇的日全食。本次日全食观测条件优良,时间更是长达近6分钟,实可谓机会难得。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天文盛宴,当然应该好好珍惜。您也许会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这动人心魄的一刻。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中的安全,结合某工程沉降观测概况,就沉降观测的依据及目的做了介绍,从水准点的设置、观测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沉降观测的具体方案,并说明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整整4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始用最早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探索宇宙。从那以后,人类制造的天文望远镜尺寸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目光”也越来越锐利……为纪念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2007年年底,联合国大会正式将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  相似文献   

18.
Since.  M 谢懿 《世界科学》2000,(11):23-23
8月上旬,当3个天文学家小组宣布发现9个新的环绕其他恒星的行星时,搜寻行星的技能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4次集会(2000)年8月7日~18日在曼彻斯特召开)上得到的新闻包括最容易知道的“外行星”(exoplanet)、最靠近地球的外行星、离母恒星最远的外行星,以及除太阳系外第二个多重行星系统。 对科学家说来,真正的新闻不是这些新奇的报道而是新发现的行星的数量。由于个数已近50,太阳系外行星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黛布拉·费希尔(Debra Fisch…  相似文献   

19.
大约17—18年前,在江苏南京某一重点中学,活跃着一批天学爱好,他们喜欢看的一本杂志是《天爱好》,课余饭后经常讨论的话题是到底是否有外星人?逢到有月全食之类的重要天象观测活动,他们会早早作好准备,用经烟熏的玻璃片或曝光过的废胶卷,在学校的楼顶看着太阳被月亮慢慢吞食的全过程,而后大家会热烈地争论着,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着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20.
鲁润宝 《科学》2000,(10):47-50
γ-射线爆问题诚如陆埮先生所说“γ=射线爆(简称γ爆)是来自宇宙空间的γ-射线的一种突然增强的现象,是1967年美国vela卫星在核爆炸监测过程中由克莱贝莎德尔(Klebesadel)等人无意中发现的。至今人们已经观测到了2000多个γ爆,但爆源是什么天体,至今尚不清楚。这是十分重要而又十分神秘的一种天文现象。今天,它成为非常活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