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罕见绿闪     
最近,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中的一座2600米高的山顶上,在落日上方出现了两道绿弧.这其实是地球大气层把阳光弯曲并分解成组分(组成部分)色彩时产生的一种光学效应。当太阳靠近地平线并穿越最密集的大气层部分时,这种效应被放大,如果条件适合,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月亮在天空中看起来与太阳的大小是一样的?这一造成日全食现象有可能发生的巧合,已经和正在被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寻求解释。前不久,美国西雅图的一位天文学家对此作出了一种解释。如果他的这种解释能够成立,那么就会出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即在形成日全食所需要的条件与智能生命的存在所需要的条件这两者之间,就会有某种令人吃惊的联系。 月亮和太阳外观的大小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巧合,是因为太阳虽然比月亮大40D倍,但从我们地球上看,同时也比月亮远400倍。事实上,月亮有时显出的阴影比太阳还大。这是形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0,(8):7-7
你没看错一图中并不是一个纸月亮,而是一端看上去像被折皱了的实实在在的真月亮。月亮之所以被折皱,其实是地球大气层使得它出现了变形——这张照片是不久前由一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它显示的是月球升到地球的黑暗地平线之上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保加利亚学者最近经过电脑分析认为,人的肉眼最多可以看见天上的2500颗星星。 保加利亚《言论报》近日报道说,实际上有8479颗星星在肉眼的可视距离之内,但人们实际能看见的星星在此基础上要大打折扣。原因有二:一是约有一半的星星总是躲在地平线下,而人的目光又不能拐弯;二是大气层总是同观星者捣乱。 该报报道说,这一数字相对于天文望远镜能观测到的星星数量来说少得可怜。美国天文学家通过架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智利的天文望远镜,总共可以观察到3亿颗星星。肉眼能看见多少星星  相似文献   

5.
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月球人一直在那里随着月球绕地球转而持续不断地凝视着我们。人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从周围的景物如山、云中幻想出各种奇特的形状和图案,并赋予某种意义。这种现象被叫做幻想性视错觉。有时候这种错觉会非常"真实",如像许多人都声称,自己看见月面上有一张对着我们微笑的人脸。有关月球人脸的神话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  相似文献   

6.
两种互相独立的深度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国正 《科学通报》1984,29(14):876-876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双眼视差是体视(相对深度)的主要信息来源。虽然视差的概念在不断地发展,伹深度知觉由双眼视差决定这一观念一直不变。我们曾观察到一种新的体视现象:在随机点立体图对中,只要投射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图像有一部分相同就能产生深度知觉,相同部分总是离观察者近,不同部分总是离观察者远。这种深度知觉的大小和方向与视差无关,即使视差等于零,深度知觉也照样能发生。我们把它叫作“双眼透视”。  相似文献   

7.
唐碧峰 《自然杂志》1999,21(5):305-308
实验测量Hering错觉图形中间两条平行线上某些点的显现深度和两平行线在相应点的视觉距离,发现显现深度越大处两平行线的视觉距离越小;而且,相对显现深度与两平行线之间距离的视错觉相对误差成反比.这恰好与常性误用说的推断相反.作者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并认为存在“反常性误用效应”.常性误用效应和“反常性误用效应”得到的显现深度与错觉变形的关系相反,但两种错觉转化时,视知觉保持守恒.  相似文献   

8.
正一些掠食性蜘蛛把自己假扮成瓢虫甚至树桩,目的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可怕。但哥斯达黎加的一种毛虫采取的却是反方向的极端策略——把自己装扮成一条蛇,以吓退掠食者。这种活灵活现的绿色"蛇毛虫"创造错觉的方法是:缩回自己的腿,膨胀身体末端,在末端上有蛇眼斑。除了样子像蛇,这种狡猾的毛虫甚至行为也像蛇——如果有掠食者接近它,它就可能主动袭击对方——就算它没有蛇那样的注毒能力。科学家说,"蛇毛虫"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哥斯达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大金字塔规模宏大,内部结构复杂,有关这一古代奇迹的许多方面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释,这也正是考古学的魅力之所在。一些玄论者(伪科学论者)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总是对古代的一些未解现象(比如金字塔的内部结构)或记述(比如柏拉图对亚特兰蒂斯的描述)加以无限放大,与所谓“超文明”或‘‘外星人”扯上联系。下面这篇译自日本一本著名“玄论”杂志的文章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虽然伪科学总是披着科学的外衣出现,但我们相信崇尚科学的读者一眼就能辨出其中的真伪。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月圆之夜总是与某种不祥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欧美地区,传说有一种狼人,他们平时从外表上看与常人并无什么不同,但一到月圆之夜就会变身为狼。变形之后,他们会难以自制地想吃活人或是动物的肉,并且会对着月亮长嚎。又如,在德国乡村,人们认为月圆的晚上是鬼魂出来转悠的时候,因此家家户户都对圆圆的月亮有着一种恐惧感,其影响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探索月球的奥秘就情有独钟。远在公元前3世纪,大诗人屈原问道:“夜光(指月亮)何德,死则又育(指阴晴圆缺的交替);厥利维何(意思是:“有什么理由”),而顾菟在腹(指月中有玉兔)?”李白云:“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杜甫曰:“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大文豪苏东坡有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相似文献   

12.
<正>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会发现自己汗量明显增多,有些人因此怀疑自己的身体是否出了问题,是否是由虚弱导致。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出汗是一种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可以帮助我们散发出体内热量,排出体内废弃物。为什么出汗出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会通过汗液不知觉蒸发约600~700ml的水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窗     
口袋大小的饮水过滤器在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穷乡僻壤,人们经常为确定饮用水是否安全而遇到困难。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断到处移动的人来说,并不总是可能烧开水或者储存足够量的饮用水。一家瑞士公司,卡他丁(Katadyn)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制造了一种口袋大小的过滤器,这种过滤器将为那些搞不到未受污染水的人提供方便。制造者说,这种过滤器不需加入化学药品就能消毒,并具有保留水中有益的矿物质和盐份的优点。这个精巧的装置长只有25厘米,重  相似文献   

14.
如今,关于明星整容的传闻总是不绝于耳。其实又岂止是娱乐圈,就连社会大众也对整容现象越来越趋于理解和接受了。不过,那些自以为"没脸"可看的人,别着急跟风,还是先问问自己到底了解了多少整容知识再说吧。  相似文献   

15.
热能被“关”住在地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谈到大气层的作用,许多人会说,没有了空气,人和其他需要呼吸的生命就会窒息而死,大气层是人类的“氧气筒”。除此之外,其实大气层还是地球身上的“棉衣”,使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成为了一颗温暖的星球,适宜于人类居住。科学家作过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由目前的平均15℃降为-18℃,而在夜晚还将冷得更加可怕。大气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中能起到为地球保温作用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一氧化二氮等。说到温室气体,还得从农…  相似文献   

16.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视错觉现象,比如,法国国旗的红、白、蓝三色的宽度看上去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三种颜色宽度完全不同,三色比例为35:33:37。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觉是因为白色为扩张色,而蓝色则给人收缩的感觉。本篇给大家介绍的"不可能的图形",实际上就是把不同的立体几何形状巧妙地揉在了一起,由于两者在空间关系上充满矛盾,所以绝不可能以实物构筑起来。  相似文献   

17.
今天,手机不仅仅作为通信工具,让天涯海角的人们彼此谈话近在咫尺,而且还可以通过接入互联网而轻松获得大量的信息。这成为那些有能力享受这项高科技成果的人们津津乐道的事。但是这同时也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病毒在将电脑网络搅得天翻地覆之后,又将目标盯向手机。这使病毒所造成的危害速度与程度都大大地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最近,就发现了面向手机电话等便携式信息设备的在"EPOC"上运行的6种病毒。而且这些病毒有时又让你在染毒的同时啼笑皆非。各位手机上网的朋友们可要小心了。警告病毒(EPOC—ALARM)这是发现的第一种 EPOC 病毒。这种病毒在开机时总是持续发出警告声音,显示你的手机有错误,但其实并无大害,你的手机  相似文献   

18.
水星之魅     
水星是地球的小兄弟,和月亮十分相像,也有环形山、丘陵、盆地、断层……不过,水星不是一颗卫星或小行星,而是一颗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水星是何人何时发现的,现在已无从考证。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居住在现今伊拉克南部的苏美尔人就已经知道这颗星,时而叫它“阿波罗”(晨星),时而唤它“赫米斯”(昏星)。由于水星在天空中移动很快,古代西方人就把罗马神话中管理贸易、商业和小偷的天神“墨丘利” 之名赋予了它。在希腊神话中,这个天神就是穿梭于天庭众神的信使“赫米斯”。我国古代称它为水星,也是比喻它的移动像易逝的流…  相似文献   

19.
考古人员在现今英国沙福克威克姆集市附近的一只破罐里发现了824枚古老金币,上面有月亮、车轮和马的图案,是由笃信宗教的爱西尼人的博阿迪西亚女王制造的,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40年一公元前15年的铁器时代,价值高达25万英镑。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无数勇士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北极、朝拜北极,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奠定了“地球”这一概念,并考虑到为与北半球大片陆地相平衡,南半球也应当有一块大陆;同时为避免地球“头重脚轻”,造成大头(北极)朝下的局面,北极一带应当是一片比较轻的海洋。在这种设想的启发下,希腊人皮西亚斯于公元前331年开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向北极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