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千古女侠“杜十娘的形象成为历代各家评述的不衰话题,杜十娘的死表面上看是她“遇人不淑“所致,实质上她追求的以“情“为中心,自由、专一、平等的爱情在当时社会是不可能得到的.杜十娘最终用自己的春青和生命,控诉了那个罪恶的吃人的社会,维护了她对爱情的理想向往.杜十娘的悲剧有现实主义的深度,有民主主义的光辉,有深厚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2.
恽代英是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开始其人生道路的,他首先是一位教育家。他对中国教育现代化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与思考,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具有现代理念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包括“:以人为本”,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倡导和实施学生自治、学校管理民主化的改革观;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革命主义的实践观;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观。  相似文献   

3.
日本战前德育教育从1872年开始,直到<教育敕语>发布之前主要以儒教思想为德育教育基准,并强调忠君爱国.但<教育敕语>发布之后,以<教育敕语>为德育教育目标,大力强化培养忠君爱国的臣民,最终目的是造就能够为保卫天皇和皇国而献身的"良民".这种教育剥夺了国民的基本人权,阻碍了民主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事业息息相关.教育与整个社会发展紧密相联,教育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对促进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并且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科学发展现在教育事业中的具体运用.持久的科学发展通过学校素质教育实现,科学发展观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正着力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积极探索最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目前高校德育内容存在着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及理想教育的倾向.针对存在问题,按系统论的要求,对高校德育内容构建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二是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三是要做到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各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们也深受影响:他们注重实际、淡化理想信仰;学习偏科,忽视基础知识;课余“下海”,寻求日后发展.对大学生这种状况,我们要辩证地分析,不可一概否定.针对大学生的务实趋向,我们要立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同时,教育过程要注意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青年教师是国家、社会、学校的希望与未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后继和发展.完善岗前培训是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可全面提高新进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其具备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做一名合格教师,最终为学校储备一支品质优良、体系完备、知识创新、学术和科研有较高造诣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的提高,但网络社会中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却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只有通过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选择和判断,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孤独感是"五四"时期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不仅影响当时作家的文学创作,也影响到知识青年的理想追求.由于当时社会环境没有提供实现理想的条件,加上个人自卑感的影响,他们在理想失落后陷入了深重的孤独中,表现为寂寞、苦闷、感伤、忧郁等不良情绪.他们想通过爱情来摆脱孤独却导致了心理焦虑,患上了忧郁症.由于缺少适度的自我心理调试,孤独感最终发展成为深广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10.
孤独感是"五四"时期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不仅影响当时作家的文学创作,也影响到知识青年的理想追求.由于当时社会环境没有提供实现理想的条件,加上个人自卑感的影响,他们在理想失落后陷入了深重的孤独中,表现为寂寞、苦闷、感伤、忧郁等不良情绪.他们想通过爱情来摆脱孤独却导致了心理焦虑,患上了忧郁症.由于缺少适度的自我心理调试,孤独感最终发展成为深广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十六大的精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活殷实、政治民主、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口适量、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美好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高等教育就是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坚持教育创新,培育民族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发挥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它孕育着民主所需要的一切。在社会管理民主化、国家政治文明化的发展进程中,公民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强力支撑。公民社会的建立,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体的健康人格之塑造和完满,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不断成长,提高社会资本存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服务社会,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增长学生才干的重要课堂。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两课”社会实践机制、良好的运行机制、典型教育机制、对比教育机制、自我教育机制、激励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感,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评判的基础上,民主社会主义提出了自由、公正和互助的社会观。主张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通过实行多元化方针和逐步改良,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观不可避免带有某些缺陷,同时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发挥教育在西藏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是西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可以为西藏和谐社会建设中做出基础性的贡献。具体说来可以:通过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区域适用人才,促进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建设;通过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促进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建设;通过加强法制教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法制基础建设;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建立合理的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环境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6.
德国教育在不断适应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的过程中,形成了坚持学校包括大学发展的民主化、坚持社会国家原则、尊重各州文化教育自主权、追求教育机会均等和个人自由发展、强调理性批判和教育改革理论的建立等重要思想和循序渐进的教育发展与改革策略、党派之争与教育发展、教育制度中的异中有同与同中有异、建立和健全各种法令法规、重视教育研究与培养批判反省精神、注重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等特点。德国教育改革的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如下一些启示:改革教育首要的是改革教育观念;把教育改革作为社会改革的一部分;教育改革要着眼于长远。  相似文献   

17.
中国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为我国民主宪政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法,治会的前提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政府的依法行政,只有当“人权”原则提升为宪法精神时,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才会得到真正的保护,我国的政治明才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它与依法治国既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以德育人”。要从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度,进一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大环境;以德育教材建设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导师制为机制,创建高校德育环境工程;强化道德建设重在实践的德育理念,在德育实践中不断优化德育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农村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运用能力及媒介参与能力,进而对农民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受众接触媒介的模式欠理想;农村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思辩能力有待增强;农村受众获取信患的首选是人际传播渠道;新的认知需求未能在农村受众中有效产生;媒介传递的各种信息在农村受众的日常生活中能发挥作用的较多,在经济生产活动中较少。  相似文献   

20.
特殊时代人们精神状况的异常表现是贯穿《胜利》一书的社会性病症。通过结合传统的功能主义者所提出的社会病态这一概念来分析《胜利》,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对正义、利己主义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热情这三方面的不健康的判断和表现,并由此引发康拉德对于爱德华时期英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的批判和反思,也使得这部作品体现出其应有的社会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