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由英国工程与物理学会理事会组成的“加强和中国先进塑性成形及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合作”代表团,访问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团成员包括伯明翰大学、巴斯大学等5所大学的2位著名教授和4位博士.  相似文献   

2.
“友好”姿态新年伊始,美国“非官方代表团”访问朝鲜并参观宁边核设施一事非常引人注目。代表团一行由美国前任朝鲜半岛问题特使、核问题专家及参议院外交助理等五人组成,这也是朝鲜自2003年1月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武器核查人员以来,允许参观其核设施的第一个代表团。代表团于2004年1月6日~10日从北京启程对朝鲜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返回北京后在北京机场接受了大批媒体的采访。代表团成员赫克表示,朝鲜方面非常配合代表团考察核设施的工作,代表团除了实际考察核设施外,还与朝鲜军事、外交、经济、科学等领域的官员见了面,并广泛交换了意…  相似文献   

3.
6月9日,在市长薛润马丁尼兹女士的率领下,美国洛杉矶蒙特利公园市商务代表团一行2 0人参观访问了协和医院.代表团授予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国斌教授等专家该市荣誉市民称号,并颁发了证书.据悉,代表团此行计划访问湖北、天津、上海等地,专程考察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协和医院是他们本次考察的第一站,也是唯一的一家医院.代表团对协和医院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深表钦佩,表示愿意在科研、教育等方面展开交流合作,并当即在部分领域与协和医院达成合作意向.代表团中一位博士还被聘为协和医院客座教授洛杉矶蒙特利公园市商务代表团访问协和…  相似文献   

4.
6月24日至26日,美国罗德岛州华人教授协会代表团万寅生教授、段峰海教授以及孙琰博士一行前来西北大学交流访问。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国际处相关负责人接待了代表团成员。6月24日,万寅生和段峰海教授访问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为中心研究生和员工做了  相似文献   

5.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与我国的广西、云南山水相连,自然环境相似。据文献记载,越南的植被或是植物种类有不少与我国,尤其是与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相同和相近。上世纪60年代初,我见到我的老师吴征镒先生率中国植物学家代表团到越南访问时采集的标本,其中有一些较少见的蕨类,这引起了我对越南蕨类植物的兴趣,希望有一天能去考察,可一直没有机会。近年来,中越两国关系日渐密切,科学界也增加了交流。2001年底,我有幸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代表团到越南访问,与越南的生态和生物资源研究所建立了联系。访问结束后,我和同事彭华博士又到越南北…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李一氓率领的代表团应日中协会的邀请,于9月6日至16日访问了日本。在短短的10天内,代表团访问了东京、京都、神户、大阪等著名城市以及(木厉)木县的那须高原地带。代表团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政府和民间人士的重视和热烈欢迎。到达东京后第二天,日中协会会长茅诚司为代表团举行欢迎酒会,出席酒会的日本友人达350多人,包括许多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以及宗教界知名人士,还有华侨代表。我因为认识日本友人比较多,因此提前将近一小时进入新大谷饭店的  相似文献   

7.
正张勤率团出席美国科促会年会并进行工作访问应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机构邀请,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勤率代表团于2月13—19日赴美国华盛顿特区出席AAAS 2016年年会并于会后赴安娜堡、纽约等地进行工作访问和学术交流。在美期间,张勤会见了AAAS新任首席执行官Rush Holt博士,双方回顾了两会友好关系及合作成果,同意加强在学术交流、科研诚信等领域合作,并就领导人访问及共同举办科学家对话活动等进  相似文献   

8.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3,(13):8-9
<正>非洲和平代表团访问乌克兰和俄罗斯,提出“非洲版”和平计划6月16日至17日,由南非、赞比亚、塞内加尔、埃及、科摩罗和刚果共和国领导人组成的非洲和平代表团接连访问乌克兰与俄罗斯。1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代表团举行了联合发布会。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发布会上提出了非洲和平计划十点建议,包括这场冲突必须得到解决、必须通过外交手段达成和平谈判、缓和冲突、根据联合国宪章尊重各国人民的主权、有关国家都需要安全保障、确保农产品和化肥流通等。泽连斯基表示,只有在俄军完全撤出占领领土后,乌克兰才有可能与其进行和平谈判。  相似文献   

9.
郭民生 《创新科技》2011,(10):27-28
2007年4月,我作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代表团的一员,访问了欧洲专利局和意大利经济发展部专利商标局。访欧期间,代表团成员应邀出席了欧洲专利局主办的欧洲专利论坛,听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专题演讲,并就“如何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管理知识产权”、“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会带来怎样的冲击”、“文化及民族特征将如何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0.
应国务院外国专家局邀请,加拿大西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代表团一行十三人,由团长、里贾纳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凯姆·布莱切福德博士率领,在外专局鲁丁司长和郑新生处长的陪同下,于10月19~21日访问了我校。 加拿大西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代表团由里贾纳大学、卡尔加里大学、西蒙·弗莱泽夫大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现代诗风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在新诗坛由“革命期”向“建设期”过渡的时期开始现代诗写作。他的现代诗大多以“我”为主,更多地触及个体的城市生存体验。虽然他的诗在诗艺上略显简单,但他的这些诗歌为我们打开了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师的另一面风景。在大量的情诗之外,他还写了不少抒发个人命运感受、讴歌自然与生命、批判都市生活以及记录自己病中思情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1963年,法国著名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罗杰·加洛蒂出版了《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一书,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65年以苏奇科夫为代表的苏联文艺界,与加洛蒂展开了长期的论争,影响深远。在这一次论争中,不仅加洛蒂本人的现实主义观得以成熟,而且更为有趣的现象是,70年代苏联文艺界提出“开放体系”,一反以前强烈的反对立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加洛蒂文艺观对苏联文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沈炯生于梁朝开国之初,卒于陈文帝天嘉元年春。其作于梁敬帝绍泰二年的《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诗》,旨在凭吊故主王僧辩。曾经激扬文字于梁末陈初乱离之际的他,其实只是工笔之才而非善文之士。  相似文献   

14.
沈德潜是乾隆朝前期的诗坛领袖,他与同列康熙诗坛六大家的王士禛和赵执信都有交往。赵执信因与王士禛论诗不合,作《谈龙录》攻讦王氏诗学,王、赵之争成为影响清代诗坛的著名事件。沈德潜在评判王、赵之争上明显站在王士禛一边,但他在构建试图取代王士禛神韵说的诗学理论时,也吸收了赵执信《谈龙录》的一些观点。在王、赵之争的诗学背景下,辨析沈德潜与赵执信诗学观念的异同,有助于人们看清清代中期诗学和初期诗学的关联与流变。同时,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是迄今最有影响的清诗选集,然此书于赵执信有定位不准、校勘不精、评注失实之弊,一并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沈光文诞辰四百周年,这位宁波乡贤曾投身抗清斗争,流落台湾后致力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被誉为台湾"文献初祖";他同时也是台湾文学的拓荒者,现存诗百余首。他的诗歌中常以菊、竹、梅等植物意象表现孤高志节与流落荒岛的幽独之情,以鹤、雁、蝉等动物意象表现高蹈隐逸之思与对故园的深沉眷念,以夷齐、谢安、袁安等人物意象表现壮志未酬的忧愤与羁旅天涯的穷愁。这些传统意象所承载的意蕴与沈光文的孤臣心态高度契合,提高了其诗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卢偓 《西藏大学学报》2010,25(1):119-125
1946年6月于右任率团为新疆联合政府成立大会监誓,并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新疆考察,这是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所作的具有历史意义大事之一。卢前是于右任先生极为赏识并寄予厚望的大学教授和著名诗人,出于诗人特有的热情和敏感,在随团考察过程中对当时新疆的政治局面、社会问题以及自然景观,用报告文学、散曲和古体诗形式作了真实的系列记载,为我们今天解读国民党统治大陆后期的新疆,留下了大量可靠而形象的文字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18年春苏俄由“夺回俄国”时期进入了“管理俄国”时期,列宁鉴于形势的这一变化,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确定为建立更高的劳动组织形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并为此制定了一整套相关的经济措施。但“左派共产主义者”却认不清这两个时期的区别,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仍是用赤卫队进攻资本,并进行更为激烈的阶级斗争,以完全打倒资产阶级。因此他们对列宁确定“的当前”任务和制定的经济措施进行了激烈攻击。列宁则一方面对他们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和清算,另一方面又分析了他们之所以产生这些错误观点的各种根源。  相似文献   

18.
苏俄时期,英国向中亚推行干涉外交,即军事上采用入侵、收买、策反,颠覆中亚苏维埃政权;双边关系上通过向中亚派遣官方使团,培植亲英势力;经济上通过对中亚棉花的专控和经济渗透,扰乱苏俄国内经济,以谋取在中亚更大的经济实惠;宗教上鼓吹泛伊斯兰教思想,并通过建立“泛伊斯兰同盟”,企图将中亚据为己有;当然,英国的干涉外交是难以得逞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9.
表现人性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中心。他在小说中讴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边民扭曲变形人性的忧患以及对都市现代“文明人”人性沦丧的批判。作者有意让这几种人性形成对比,以“乡下人”的眼光来歌颂人性的美好,批判人性丑恶。  相似文献   

20.
沈周虽一生隐居不仕,但在日后却获得"身居林下,名满天下"之赞誉,被称为"邦家之光"。究其因,除了天赋、勤奋等内在方面的因素之外,也与他和名宦们的频繁交往以及后者对他的抬爱推介等外部条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