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纳米银明胶复合膜的制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道一种制备高浓度纳米银粒子的方法.通过化学溶胶法制备出纳米银溶胶粒子,再以热的明胶作基质,以明胶包覆纳米银粒子,加热浓缩,制备出高浓度纳米银粒子复合膜.电镜照片表明,纳米粒子并没有长大而聚沉,粒子尺度平均约为20nm.  相似文献   

2.
金属纳米银粒子复合膜吸收红移和展宽现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technique),从银胶中获得纳米银粒子,将金属纳米银粒子掺入明胶基质中,从而制备出金属纳米银粒子复合膜.电镜(TEM)测量结果表明,所掺入的银粒子确属纳米量级.与纳米银粒子溶胶相比,复合膜中银颗粒尺寸分布变宽,颗粒平均尺寸增大.实验测试了复合膜的紫外可见光范围的光吸收性质,发现其存在吸收谱展宽和吸收峰红移现象,并用量子阱理论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3.
P(AA-co-HEA)/Ag复合溶胶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硝酸银为前驱体,聚合物P(AA-co-HEA)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分散性良好、尺寸可控、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银。考察了聚合物的中和度、反应温度、P(AA-co-HEA)的化学组成及含量对纳米银粒子尺寸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纳米银复合溶胶的形态和组成进行了分析表征。抗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溶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不同浓度的银-二氧化硅复合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其形貌、结构及光学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银粒子(15~20 nm) 具有良好的面心立方结构,且均匀分散于二氧化硅颗粒表面.银粒子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位于410 nm,吸收强度随银粒子浓度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5.
染料包覆纳米银粒子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将染料包覆的纳米银粒子掺入明胶基质中 ,进而制备成染料包覆纳米银粒子复合膜的工艺过程 ;对包覆银粒子所需的染料用量进行了理论估算 ,采用电镜(TEM)测量了该复合膜中银粒子尺寸大小及形态 .测出了复合膜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6.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保护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成功的制备了纳米银和纳米铜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银和纳米铜为纯银和纯铜.且硝酸银的浓度、反应时间对纳米银形貌及粒径有着很大的影响.当选择合适的硝酸银浓度及反应时间,能够制备平均粒径为10 nm、粒径均匀、单分散的纳米银粒子.另外,UV光谱也证实,所制的溶胶为粒径均匀的纳米银和纳米铜溶胶.  相似文献   

7.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保护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成功的制备了纳米银和纳米铜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银和纳米铜为纯银和纯铜.且硝酸银的浓度、反应时间对纳米银形貌及粒径有着很大的影响.当选择合适的硝酸银浓度及反应时间,能够制备平均粒径为10 nm、粒径均匀、单分散的纳米银粒子.另外,UV光谱也证实,所制的溶胶为粒径均匀的纳米银和纳米铜溶胶.  相似文献   

8.
染料包覆纳米银粒子复合膜的荧光猝灭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染料包覆的纳米银粒子掺入明胶基质中,利用Sol-Gel法制备出染料包覆纳米银粒子的复合膜,电镜(TEM)测量了该复合膜中银粒子尺寸大小及形成,发现银粒子有较大的链结和团簇,且由纳米粒子构成,通过对复合膜的荧光光谱测量发现,与纯Ph6G染料溶液相比,在用罗丹明6G(Rh6G)包覆银粒子的复合膜中,Rh6G分子的荧光猝灭约有92%,从理论上对这种现象给予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用明胶作为络合剂,以乙二醇作为分散剂,采用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级的YVO4∶Sm发光粉体.并进行了荧光光谱(F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粉体粒子尺寸在20 nm左右.因此,用明胶作络合剂的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很好的合成纳米粉体的方法. 此外,将该纳米粉体与自制的相应 YVO4∶Sm块体对比,发现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较块体发光粉体的强度有一定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油酸萃取并包覆AgCl纳米水溶胶粒子,制备了AgCl纳米有机溶胶,对有机溶胶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最佳的制备条件。对制得的AgCl纳米有机溶胶进行了表征。TEM分析表明,AgCl纳米粒子呈球形,粒径约50nm,粒径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ED分析表明,AgCl纳米粒子为多晶结构,其中有少量的单晶存在。表面包覆油酸的AgCl纳米粒子易分散于弱极性溶剂,难分散于极性溶剂,表明油酸对AgCl粒子进行了较好的包覆。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并运用抑菌圈法和MIC(连续稀释法)对所制备的纳米银溶胶进行定性的抗菌性研究.同时通过观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研究还原剂柠檬酸钠量的变化对纳米银溶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明胶作为络合剂,以乙二醇作为分散剂,采用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级的YVO4:Sm发光粉体.并进行了荧光光谱(F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粉体粒子尺寸在20nm左右,因此,用明胶作络合剂的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很好的合成纳米粉体的方法.此外,将该纳米粉体与自制的相应YVO4:Sm块体对比,发现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较块体发光粉体的强度有一定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一种纳米铂水溶胶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柠檬酸盐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电化学应用的需要,发展还原引发剂-柠檬酸盐体系,分别制备了由硼氢化钠和甲醇作还原引发剂,在柠檬酸盐体系中制备了不含有PVP等保护剂的纳米铂水溶胶.不仅简化了PtCl2-6的柠檬酸盐体系的条件,且缩短了制备纳米铂所需时间.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子分布仪显示制备的纳米铂水溶胶粒径为5-8nm左右.制得的纳米铂水溶胶能通过电泳法修饰到电极表面上,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及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与配方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以钛酸丁酯为前驱物制备TiO2溶胶的工艺过程,采用L16(4^4)正交试验法以溶胶胶凝时间及制得粒子对甲基橙溶液的光降解率为评价指标,系统地研究,分析了溶胶凝胶工艺参数中水加入量,醇加入量,CH3COOH加入量和水解温度对溶胶胶凝过程及制得粒子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获得了最优配方,按最优配方制备的溶胶稳定性好,所制得的粒子光催化活性高。  相似文献   

15.
用硅酸钠、硝酸铝、2-甲基丙烯酸合成了硅铝氧烷溶胶,在该溶胶存在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性硅铝氧烷溶胶粒子. 红外光谱测试表征了PMMA复合硅铝氧烷溶胶的结构. 采用透射电镜(TEM)技术、电泳实验对改性粒子的胶囊化效果进行了表征. 透光率比较结果表明,改性后粒子的分散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采用次磷酸钠液相还原方法制备了纳米银溶胶;再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制备的纳米银溶胶中的银颗粒表面原位生长二氧化硅球壳;然后利用溶剂萃取法去除有机模板剂,再经超临界干燥后制备出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颗粒(Ag@mSiO2)。对所得样品进行了TEM、SEM、XRD、FT-IR、N2吸附/脱附等表征,结果表明此纳米复合粒子的介孔结构有序性良好、比表面积大、呈连接的球状形貌。进一步以二倍稀释法测试了Ag@mSiO2纳米颗粒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156μg/mL)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312.5和625μg/mL),结果表明Ag@mSiO2纳米颗粒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纳米粒子制备中的高分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钴纳米粒子.研究了高分子(β-环糊精、糊精、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4000等)对溶胶的稳定性、荧光特性和CoO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高分子可以使溶胶的稳定性增大,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控制在很窄的范围内(其中以β-环糊精的效果尤为显著);溶胶的荧光光谱因使用的高分子不同而发生紫移或红移.  相似文献   

18.
用硅酸钠,硝酸铝,2-甲基丙烯酸合成了硅铝氧烷溶胶,在该溶胶存在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硅铝氧烷溶胶粒子,红外外光测试表征了PMMA复合硅铝氧烷溶胶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纳秒激光消融法制备银纳米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532 nm, 10 ns的激光在丙酮、 水、 甲醇、 异丙醇等溶剂中辐照银金属基 体材料与溶液界面处, 利用超短脉冲激光对金属材料消融, 制备了银纳米粒子溶胶. 通过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制备的溶胶 表征, 结果表明, 利用激光消融法可以得到银纳米材料, 溶剂不但影响银纳米粒子的形 成速度, 同时也影响银溶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了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制备银溶胶的成核诱导期,考察了溶液温度和过饱和度对反应诱导期的影响.结合均相成核理论,得到当溶液的过饱和浓度大于或等于4×108时体系为均相成核过程.结果表明,诱导期随着温度和过饱和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同时计算出不同反应温度下纳米银的固-液界面张力,并与经验理论模型的数据结果加以比较,实验预测结果低于模型值.本实验通过测定银溶胶制备过程中银离子的浓度变化验证了紫外光谱测定反应诱导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