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报道用不同强度的超声从益母草中提取益母草总生物碱的实验结果.探讨了超声强度与总生物碱提出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超声提取与常规的回流法比较,无需加热,且平均提出率高,其中以超声强度为 05 W /cm 2 ,提取时间为 40m in 的提出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超声对益母草茎内组织损伤与总碱产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层析法等仪器和测试分析手段,探讨了超声提取和回流、浸泡提取益母草中总生物碱后各种提取法所得总生物碱成分的产率、层析图和益母草茎内形态结构、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提取可损伤益母草茎内组织细胞,促使益母草总生物碱成分快速提取,与回流、浸泡提取比较,超声提取可提高益母草总生物碱成分的产率,缩短提取时间,且益母草总生物碱成分结构无变化,茎内损伤与超声提取时间及成分产率有关。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超声法提取益母草总生物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乙醇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结合超声波,对益母草总生物碱进行提取。与常规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进行总生物碱的提出量、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比较,证明表面活性剂-超声提取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提取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验优选了超声提取白刺花总生物碱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设计超声提取方案,以50 g白刺花种子中提取出的总生物碱为指标,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为:8倍量70%乙醇超声提取60 min.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益母草中提取总生物碱,用雷氏盐剩余比色法测定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测得所提总生物碱盐中盐酸水苏碱的质量分数为53.2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7%,RSD为0.59%(n=5).  相似文献   

6.
微波、超声及其联用萃取黄柏中总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黄柏中总生物碱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对微波辅助萃取、超声辅助萃取和微波.超声联用辅助萃取黄柏中总生物碱进行了对比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萃取方式对提取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超声联用辅助萃取黄柏中总生物碱比单独使用微波或超声辅助萃取黄柏中总生物碱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设计,以浸膏得率、总生物碱得率为指标,以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为实验因素,优化萝芙木中总生物碱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方案所得萝芙木总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为:85%酸性乙醇,提取时间15 min,料液比为1∶10,提取次数4次.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改进现有萝芙木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寻找一种能够同时有效分离纯化益母草总黄酮和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的方法.即,采用SP825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益母草总黄酮,收集水洗脱液,分离纯化得到总生物碱;60%乙醇洗脱得到总黄酮,分别采用比色法于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结果发现:总黄酮含量为21.35%,收率为64.17%;总生物碱含量为25.65%,收率为65.98%.从而证实:SP825大孔吸附树脂能够有效富集益母草总黄酮,同时,从水洗脱液分离纯化得到的总生物碱有效部位含量和收率均较高.该方法经济节省,操作简便,并且提高了药材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见血青(Liparis nervosa(Thunb.)Lindl.)总生物碱,研究了液料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这4个因素对总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见血青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的影响因素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该研究得到了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60min,乙醇体积分数80%,液料比1∶9,为见血青总生物碱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益母草碱的新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母草碱是唇型科益母草属植物中含有的生物碱,是益母草中具有活血化淤、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本文中以丁香酸为原料,用醋酐进行乙酰化、酰氯化、盖布瑞尔等六步反应得到益母草碱,总收率为18.95%。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法提取金鸡纳生物碱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金鸡纳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设计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提取的影响因素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其最佳提取条件为A2B2C2,即8倍量的甲苯提取液提取4次,每次45 min.实验证明该提取工艺方法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2.
北草乌生物碱的超声辅助浸提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北草乌的生物碱的溶剂提取及超声辅助浸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超声辅助浸提,可以提高总碱的提取收率,缩短浸提时间,测定了生物总碱的含量为0.43%,通过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的总乌头碱进行了分析,结果看出北草乌中所含生物碱主要有四种,其中的三种为: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北草乌中上述三种乌头碱的含量分别为0 24%、0.05%、0.01%。  相似文献   

13.
优选提取槲寄生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以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采用正交试验,以槲寄生中总生物碱的收得量为考察指标,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盐酸渗漉液质量分数为0.2%,渗漉液的用量是药材的15倍,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量是药材的0.5倍,氨水用量是150 m L/mg药材.该提取工艺可以有效地提取出槲寄生中的生物碱,提取工艺合理、高效、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半枝莲总生物碱回流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半枝莲总生物碱含量,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5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对半枝莲总生物碱提取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并确定其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星点设计实验,SAS软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效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5℃,40.06倍量55.2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13.29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总生物碱提取量为26.932 9 mg/g,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小于2%,二项式拟合的相关系数R2=0.997 5。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半枝莲总生物碱提取工艺,方法简便,工艺稳定,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提取蒙药用植物耧斗菜的总生物碱,并对其进行定性检测与结构鉴定。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耧斗菜总生物碱,通过4种沉淀试剂反应定性检测生物碱,用气相-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发现耧斗菜总生物碱提取液对4种生物碱定性试剂均有阳性反应,生物碱含量为0.155 mg/g;从耧斗菜提取物中鉴定出2种希夫碱类化合物,分别是酰腙类生物碱2,6-二甲氧基苯甲醛氨甲酰腙和酰肼类生物碱2-(3-对氯苯氧)N-(-2,4二甲氧基苄叉)乙酰肼。耧斗菜富含有生物碱类化合物,在生物碱提取开发利用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法提取博落回果荚中主要生物碱,并采用HPLC法对提取液进行生物碱含量测定,以此来研究博落回果荚中主要生物碱在超声条件下提取的动力学特征.获得了提取液中四种主要生物碱(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并根据等温动力学方程图解法确定了提取过程的反应级数.求得了不同温度下四种主要生物碱的反应速率常数k,进一步依据速率常数k求得了四种生物碱的活化能.结果表明,超声提取博落回果荚中主要生物碱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千斤拔药材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生物碱的最大吸光度值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筛选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及其工艺参数.结果:千斤拔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酸水渗漉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硫酸浓度为3%,渗漉时间为12h,流速为1ml·min^-1.结论:采用该提取方法,可以得到较高产率的生物碱类成分: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益母草注射液中总生物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较详细地研究了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益母草注射液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利用硫氰铬氨络阴离子与生物碱在冷水中可定量形成沉淀,过滤后通过测量滤液中过量的铬的含量从而求得体系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该法可用无机物作标样,扩大了原子吸收法的应用范围。方法简便快速,与荧光光度法测定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考察小陷胸汤传统提取方法与合煎提取方法对含生物碱量变化的影响.以含总生物碱量及含盐酸小檗碱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PLC法分别测定小陷胸汤传统提取方法及合煎提取方法,提取液中含总生物碱及盐酸小檗碱的量.合煎提取方法较传统提取方法,含总生物碱量及盐酸小檗碱量有明显降低.小陷胸汤在临床应用和新制剂开发中,应遵循经方原煎煮方法,更好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在生物碱的研究现状和提取工艺基础上,以产自陕西省周至县的九连环全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了其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分离条件: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60min,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7,萃取溶剂氯仿,萃取pH10,萃取次数3次。利用该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总生物碱,用分光光度法对提取产物进行含量测定,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