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绿穗病、青粉病,当地群众俗称“火焰包”。近年来,由于水稻品种更新步伐加快,品种多、乱、杂,稻曲病的发生逐年加重,一般减产10—30%,不但影响产量,降低品质,而且病粒及米糠对人畜有害。因此,抓好水稻稻曲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论述和介绍了汉中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以别和防治措施,包括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水稻二化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7种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和防治措施,对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新型农药——30%稻瘟灵己唑醇乳油,通过喷雾不同用量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这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0%稻瘟灵己唑醇乳油一亩用量60~80毫升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比其它用量效果更佳,同时,其能增加水稻结实率,增产增收功效最好.  相似文献   

4.
卢天刚 《遵义科技》2007,35(4):22-23
水稻稻曲病是我县水稻上的一大病害,特别是在一些老病区田块、上等肥力田块、施肥量高的田块、通风条件差的田块,若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稻曲病发生十分严重,近年来发生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县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为了探索预防和防治稻曲病的有效药剂,特设本试验。  相似文献   

5.
经大田试验筛选,可杀得、仙耙稻丰收两种药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效,防效可达63.22%、61.59%,曲残败和井冈霉素防效一般,防效可达43.26%,41.22%。建议使用可杀得、仙耙稻丰收防治水稻稻曲病。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品质,同时带菌米粒及米糠对人、畜都有毒性,因此应重视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稻曲病的分布与危害、发病症状、病原和侵染途径和发病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了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汉中水稻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汉中的主要粮食作物,无论种植面积或产量都占我市粮食作物的第一位。我市是梗稻、籼稻的主产区。在水稻生长季节里,我市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低温、干旱、连阴雨、冰雹和大风等,对汉中水稻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即穗期多雨阴湿天气增多),给稻曲病发生提供了环境条件;加之品种抗性的多样化、栽培技术的改进,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在收获时对病穗、病残体的处理不及时,病原菌大量积累,致使稻曲病为害逐年加重,2005年达到普遍发生的程度,已成为山区水稻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9.
浅议稻曲病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汉中稻曲病的发病规律,总结流行原因,提出合理品种布局,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水,药剂防治时期和用药品种数量。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11,(Z1):23-24
一、课题主要研究成果1 水稻稻曲病流行规律和控灾技术研究通过2007-2008年两年稻曲病田间分生孢子捕捉结果和2007-2009三年三地的稻曲病防治剂分期防治结果得出,稻曲病的最佳防治时间在箭叶耳始见期或箭叶展开期,比以前有些研究者提出的“孕穗前3~5天”还早一周左右,提前或推迟防治效果明显下降,提出的形态指标也比以前好掌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稻种植水平的提高,特别杂交稻、优质稻和超级稻的推广,水稻病虫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搞好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对于培育壮秧、确保水稻丰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汉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稻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本文联系汉中当前实际,介绍全市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指出实施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水稻产业全程机械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年农作物病虫发生演变规律、冬前病虫残存基数、农作物品种布局及当前苗情,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部门对2007年气候预评估,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我市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瘟病将局部流行。小麦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其中赤霉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穗蚜将偏重发生。油菜菌核病将中等偏重发生。棉花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棉盲蝽在部分棉区中等偏重发生,棉花枯萎病发生面积有所扩大。预计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140万亩次,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为70万亩次,油菜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30万亩次,棉花病虫害发生面积为620万亩次。  相似文献   

14.
《汉中科技》2006,(5):6-8
1、关于实施名牌战略,做大做强汉中优质米产业的建议 汉中水稻生产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稻谷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一半以上,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省水稻的60%和70%以上。发展汉中稻米产业,对促进本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意义重大,也对本省乃至西部大开发的粮食安全保障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十烷基磷酸酯钾(TPK)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促进剂,可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有效穗粒数,提高粒重,可提早成熟4~5d,增产19.8%,还可减轻穗颈瘟病和稻曲病。  相似文献   

16.
稻曲病是当前造成稻谷产量损失和降低稻米经济价值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国内外对稻曲病侵染规律研究有较多的报道。在侵染时期方面,大都认为在水稻孕穗期:I. Kegarmi(1960)在孕穗期采用向叶鞘内注射厚垣孢子悬浮液的方法接种成功;R. A. Singh(1985)认为菌核在六七月份的雨季萌发,子囊孢子成熟后与早播水稻扬花期一致,子囊孢子落到花器上侵染。广东黎毓千(1986)报道孕穗后期为此病的侵染时期。江苏黄正兴(1984)认为病菌的侵染时期在水稻破口至齐穗阶段。本研究自1987—1989年连续三年人工接种,对冀东滨海稻区稻曲的侵染时期进行试验,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世界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自70年代以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全国发病面积达2亿亩以上(占总面积的2/5),与稻瘟病、白叶枯病构成水稻的三大病害。沧源县2000年以前呈零星发生,近几年随着杂交稻等矮秆品种的推广、密植度提高、大水大肥的管理水平,纹枯病的危害在全县稻区呈上升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汪涌 《厦门科技》2006,(6):60-61
福建省东北部的福鼎县早在20世纪的60年代初期就发现了一种水稻茎节部腐烂并伴有恶臭的新病害,就其症状判断.其病原极可能是一种细菌。沿海平原稻区、低洼田、受淹田发病尤重,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若在苗期发病,有可能萌发再生分蘖.拔节期发病则形成枯穗,一般产量损失为10%-20%。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笼统地称该病为“水稻基腐病”,并常将其与水稻小球菌核病、恶苗病甚至纹枯病相混淆。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又名青粉病,浙江全省已经连续三年大发生,一九八二年早中晚稻均有发病,晚稻发病更重。此病不仅影响产量,稻曲多时还会污染稻谷,影响米质。据有关资料记载,稻曲含有一些类似麦角精的多种生物碱。一般情况下可能对人的影响不大,因为经过碾米,淘米和烧煮过程,稻曲含量已很低了。但稻曲影响米质,而且还有一些在  相似文献   

20.
鉴定了近300 份河北省地方水(陆)稻品种抗“三逆两病两虫”的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水(陆)稻品种的耐寒性和耐旱性种质频率高、强度大,耐性种质占85.60% 和48.62% ,高耐种质占20.16% 和15.52% ;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种质频率较高,为45.86% 和50.34% ,但高抗种质仅为0.34% 和1.03% ;耐盐性、抗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种质频率较低,为6.46% 、4.51% 和3.34% ,且抗性强度低。耐寒性种质频率水稻高于陆稻,随纬度增加、经度西移及温热条件降低而增加;耐旱性种质频率陆稻高于水稻,河北省东北地区高,西北及冀中库淀地区低;抗稻瘟病种质频率和强度陆稻均高于水稻,冀东集中种植亚区(唐山、秦皇岛两市)抗性种质丰富,强度高;抗白叶枯病种质频率和强度陆稻均高于水稻,随纬度的增加、生产期的缩短、海拔高度的增高及温热条件的降低,抗性频率和强度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