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向恒是台湾当代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其游记散文表现了她对中华古者文明和民族命运的深厚热爱和关切之情,显示出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家国之思。风格自然、亲切,语言简炼、朴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思维习惯、审美传统等古代文化背景深层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特殊的语言传统,依据这个传统,考察了黄庭竖诗论形成的深厚积淀,论述了其时代特征及合理因素,肯定了黄庭坚对古代诗歌语言传统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散文源远流长,蔚为壮观.解读中国古典散文,既要明辨其文体,又要咀嚼其英华,做到能够知人论世,懂得解析结构,理解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4.
杨绛的散文怀忆往昔、追想故人、感慨人生、洞察自我,自然而然地展露着她深厚的艺术功力、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崇高的人格修养。她的散文没有虚伪和矫饰,以平实的笔调,静静地予人以淡泊、宁静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好莱坞动作大片《功夫熊猫》备受中国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青睐,其原因在于该片与中国的古典文化有深厚的联系。该片里面有许多经典的台词,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并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输入。语言输入(input)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者读到的语言素材,他们通过加工这些素材在头脑里形成目的语的规则系统。本文从自然环境下对语言输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琼瑶是个成绩斐然的作家。琼瑶小说的成功自然有许多因素 ,她小说语言中的古典韵味就是其中之一 。琼瑶许多小说的书名和灵感,都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 ,通篇都有诗一般的韵味 。  相似文献   

7.
李赫 《科技咨询导报》2010,(34):223-223
本文通过分析作家冰心的小说与诗歌,诠释了其作品中彰显出的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对自然风光的生动描写,增强了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她将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溶化于她的散文作品中,文章真情而含蓄,倍受读者喜爱,语言之美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大量超常搭配现象。该研究运用认知的语义框架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对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形成的认知理据和其意义建构过程进行试探性分析,发现上述理论对于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拓宽了中国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用诗意化语言说诗兰寿春杨朔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深受古典诗歌的影响。他曾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严密,选词...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回族女作家于秀兰是一位独特的、超凡脱俗的回族女作家。她的散文创作是当代回族文学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她的散文集《兰亭心雨》是一本颇具回乡厚度感的散文文集。这本文集凝聚了作家对回乡的血缘亲情和浓浓的乡土情结,寄托着作者的少年时代和成长历程,具质朴自然、清新明丽、简淡清雅、委婉蕴藉的艺术风格,深情描画了一个和谐宁静、诗情流溢的回乡世界,折射出深厚凝重的回乡文化意蕴,是对回回民族由衷的吟唱。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辉光里的散文景观--余光中散文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外华文文学中,余光中是一位影响深巨的重量级作家.他的散文所呈现出的或婉约缠绵、或雄强豪放的绮丽多姿的文学景观,与他独步中西文化的创作素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所铸就的一道引人注目的散文景观.  相似文献   

12.
当代作家宗璞的小说创作深受中国伦理文化的濡染,她的小说中表现了鲜明的伦理意识。其伦理意识有四个显著的特征,即承担历史使命的文化品格,“和”的伦理价值、良知内在支撑点和古典审美意蕴。当我们的民族陷入困境时,宗璞是用“加法”的方式来表现伦理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因此其真诚的写作表现了深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女性散文叙事中的叙述干预具有鲜明的性别指向。以叙事学为基本理论方法,对萧红、杨沫、池莉等不同时期女作家的散文叙述干预进行分析,挖掘长期隐蔽于叙述话语"夹缝"中的女性话语,探讨它们在功能、形态、女性主义思想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及其成因,是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视角,对于揭示女性的现实文化生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文坛,宗璞以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实,宗璞的散文艺术成就并不逊于小说。宗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散文既具有中国传统散文的典雅,又表现出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现代意识,另一方面,学者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也使宗璞散文呈现出深邃的生命意识与细腻的生命感悟并存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龚克昌先生在中国辞赋研究方面的新作,代表了新时期辞赋研究的新成就。新作批驳了针对汉赋的不实之辞,为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作了正确定位。为全汉赋所作的评注是新作的第一次尝试,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辞赋研究中历来争论较多的学术问题,新作中也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6.
戏仿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在了西方文学中。20世纪80年代,戏仿这一概念伴随着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但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创作中从来不乏戏仿的运用。通过分析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具有戏仿因素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可以看出戏仿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具有历时性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尤其与诗歌相比,出现和成熟较晚。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从我国古代小说的渊源看,它源于神话,而中国的古代神话并不发达;同时它又源于史传文学,但史传文学的真实性原则又阻滞了古代小说的发展,使小说创作由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另一方面,我国古代小说创作队伍的缓慢形成和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说创作的严重干预,也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繁荣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经典散文和经典诗歌一样,需要有一种艺术境界,也应该追求一种艺术境界.经典散文的艺术境界既是"语象世界构筑的深层领域",也是"作品所创构的一种独立存在的审美空间",对于它的探究一般牵涉其形态、构成和创造等问题.经典散文的诗画融结、姿容各异、象征纷呈等艺术境界的形态和经典散文的情与景、画面与氛围、哲理与情趣等艺术境界的构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传播的历史回顾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这一“主动传播”说难以成立,说成“被动传播”,即“国外对中国文学的引进”也许更为恰切,或者至多只能是一种被动传播;同时,也总结出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传播的特点以及缺陷,如:文学作品原旨与韵味的流失,对作家、作品的误解等,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提出希望。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援引“经济”入“义理、考据、辞章”之中,使桐城派所恪守的道统有了现实的内容。曾国藩又不废“藻丽”之语,相反,他很重视文学语言的优美流丽。为医治语言的枯涩,他提倡从辞赋中汲取养料,骈散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