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1900年春天。被埋没35年之久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艰辛劳动与共同努力,终于为人们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如何被再发现的?孟德尔理论是在什么样的科学历史条件下为人们重新认识,并被公认为现代遗传学的基本规律的?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从历史的观点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2,(Z1)
1900年,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学定律被承认孟德尔于1822年7月22日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就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1840年,孟德尔进入了奥尔米茨大学神学院,毕业后进布隆修道院当了一名修士。孟德尔一边从事神职工作,一边在后花园里进行生物遗传实验。他用豌豆进行的杂交试验,8年后终于揭开了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奥秘。孟德尔建立系统的遗传学说,提出了遗传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3.
约斡·孟德尔(1822.7.20-1884.1.6):奥地利遗传学家。他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于1865年发现了“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4.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卫星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子遗传标记。它具有在基因组中数量大、分布广、多态性丰富、易于检测、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构建基因组图谱、个体及亲缘关系鉴定、群体遗传结构与遗传关系的分析、监测育种和遗传操作效应、标记辅助选择及杂种优势预测等方面。综述了微卫星DNA标记及其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SSR(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具有匀称、随机广泛地分布与大豆基因组,多态性高,呈孟德尔式遗传,共显性等特点,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相对稳定,可以做其他标记的锚定标记。在大豆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在生物学的历史中,比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Mendel)具有更大影响的人物屈指可数,然而人们对他却知之甚少。孟德尔是蒙罗维亚布隆市(现捷克共和国的布尔诺市)圣奥古斯丁修道院的一名修道士。他出生于1822年。在孟德尔的有生之年,他所做工作的意义没有得到认可;而在他去世后,所有的原始笔记都被销毁了。直到他死后16年,他当年的发现的重要性才终于被人们所认识,现在,孟德尔已经被人们公认为是遗传学之父。给孟德尔带  相似文献   

7.
自建国以来 ,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四个阶段 ,每个发展阶段都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紧密相连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有着各阶段理论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 90年代以来 ,图书馆学的研究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从下面的例子中可以总结出这一阶段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些重点热点问题。 199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讨论的六个分主题分别是 :(1)数字图书馆与网上图书馆 ;(2 )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3 )新世纪图书馆管理与改革 ;(4)走向 2 1世纪的文献信息服务 ;(5)文献信息标引与编目工作的发展趋势 ;(6)知识经济与图书馆。 1998年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8.
实验检验累积前景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累积前景理论是前景理论的改进版本.前者使用CE范式对美国被试进行研究,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人们的风险态度呈四分模式;(2)概率中大时,得时的风险回避比失时的风险寻求更明显;(3)价值函数的指数、权重函数的指数都小于1.采用相同的范式对中国被试进行考察,发现:(1)仍适用;(3)并不总是适用;(2)总是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9.
Pelger氏白细胞核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临床上罕见。荷兰Karel Pelger于1928年首先于两个结核病患者发现此症。当时他曾认为这是预后不良的表现。后来G.T.Huet于1932年指出此症为遗传性疾病,并揭示其家族性及遗传性,指出此症系按孟德尔显性定律,两性皆可遗传。故此症又名Pelger—Huet综合症。1957年Rosse与Gurney又进一步说明了此症的显性及非伴性遗传,(见图)。图中病例G.S.为一  相似文献   

10.
对基因的认识是本世纪自然科学的突出成就之一。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基因概念在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一、基因概念的形成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Wendel)从1856年至1864年从事豌豆的杂交试验,研究了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于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论文,提出了分离规律和自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大学生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必要性和相容性,从遗传与变异、动态与平衡、竞争与共存、多样性与统一等方面剖析大学生学习型组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建构大学生学习型组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假说作为科学发现的一种重要方法,有其形成的过程.一个假说是否用于解释人类的问题,人类有一套评价的原则和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斯图尔德是新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对于人类学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进步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文章第一部分概述了他所创立的文化生态学的渊源,尤其是澄清了它与生态人类学之间的关系;接着概括了斯图尔德的三个核心观点,并结合其他一些人类学家的研究对其理论做出了适当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一生致力于科普创作和科普事业,是第1位到达延安的“红色科学家”,被周恩来总理赞誉“高士其代表科普”。回顾了高士其的科普创作生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理论体系的内涵:科学和文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相结合,科学文艺作品应兼顾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要尽力扩大与科学相结合的文艺体裁范围,不同体裁科学文艺作品的创作应遵循不同的规律。高士其科普创作思想对当前的科普创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背景关联世界理论,本文提出了认识模式中抽象数据类型的关联等价与关联性扩充的概念。并认为关联等价揭示了思维活动中的模式识别过程和再认现象;关联性扩充则揭示了科学的发现过程;以及关联性扩充思想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突变理论是解释不连续现象的一种旨在应用的数学方法,自诞生以来广泛用于解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科学技术领域的各种突发现象。首先,从突变理论的产生、基本原理、基本特性和发展过程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综述了突变理论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利用突变理论在揭示转子振动状态突变现象、分析摩擦磨损失效行为和预测金属疲劳断裂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明了在以后的应用中要更加注重加强突变理论与一些传统非线性理论的结合。可为突变理论在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明弘治、正德年间,前七子以复古论主盟文坛,蔚然成风,杨慎却提出异议、独树一帜。今人多认为杨慎在复古大潮中未能免俗,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文学主张上与七子不大相同^[1](p291),实际上《升庵诗话》已经对当时的文学复古思潮有所修正,在诗歌审美论、创作论、师承方法等问题上都一反流俗,成一家之言,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伊德对仪器技术的深入研究是他整个技术现象学和科学现象学研究的核心与关节点。伊德认为,在科学研究中,仪器具有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仪器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敞开了人类的认识范围,对于科学理论的社会接受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心态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爱因斯坦的生平,特别是爱因斯坦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期间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至少有三个原因使爱因斯坦能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其次重点对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科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和综述,评述相对论及其哲学意义,指出相对论对于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人类思维逻辑方式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发现的过程。方法采用历史的、分析的、逻辑的科学方法。结果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曲折而艰辛,涉及到德国的迈尔、英国的焦耳、德国的亥姆霍兹等科学家开创性的研究工作。结论指出了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的重要性: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发现的历史过程,对于理解自然科学发展中理论的形成是有益的。强调了对于能量守恒定律还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