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细胞或单颗粒的电化学发光(ECL)成像法在细胞形貌和生物传感分析以及单颗粒表面催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微米级发光颗粒在电极表面的ECL成像受共反应试剂的传质、共反应试剂自由基寿命和颗粒光屏蔽效应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尚未深入研究。受荧光成像法的启发,文章提出非电极固定单颗粒限域电化学发光成像新策略,即电极产生的共反应试剂自由基与非电极固定发光单颗粒进行化学反应而产生发光并进行成像。通过单颗粒逼近碳纤维(φ≈7.0μm)超微电极的电化学方法揭示了在扩散层内大粒径磁珠阻碍了电活性物质向电极表面的扩散。通过微米级发光磁珠(MB@SA/biotin-GSK-Ru1)吸附在工作电极表面的“正向”ECL成像法,发现大粒径发光磁珠的ECL强度远小于小颗粒发光磁珠的强度,揭示了磁珠接触电极使电极活性面积减小和磁珠的光屏蔽效应导致ECL强度降低。通过非电极固定单颗粒限域电化学发光成像新方法,发现电化学发光仅发生在共反应试剂自由基扩散层内,ECL强度也受到磁珠光屏蔽效应的影响,但是其光屏蔽效应影响小于“正向”ECL成像法。该研究工作为单颗粒限域电化学发光成像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新策... 相似文献
2.
3.
研究几种细胞分裂素对钌联吡啶电化学发光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增强了钌联吡啶的电化学发光,测得的钌联吡啶电化学发光增强值与所加入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优条件下,测定玉米素、玉米素核苷、6-呋喃氨基嘌呤、异戊烯基腺嘌呤等几种细胞分裂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6)~1.0×10~(-4)、5.0×10~(-7)~1.0×10~(-4)、2.0×10~(-6)~1.0×10~(-4)、8.0×10~(-7)~5.0×10~(-5)mol·L~(-1),测定检测限均可达10~(-7)mol·L~(-1)数量级.该法操作简单,可用于细胞分裂素的灵敏度检测. 相似文献
4.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土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土霉素在铂电极上增强三联吡啶合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并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1种测定土霉素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在含有5.0×10^-5mol/L Ru(bpy)3^2+的pH=8.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1.15 V的应用电位和2.0 mL/min的流速,测定土霉素的检出限为1.30 mg/L(S/N=3),线性范围为2.50-25.0 m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0%(n=9),加标回收率为97.4%-104%.该法简单、快速、灵敏,现已成功地用于药物制剂中土霉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基于碱性介质中的荧光素(fluorescein)在碳质印刷电极上的弱电氧化化学发光信号可被四环素增敏,建立了测定四环素的高选择性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在实验所建立的最佳条件下,该方法测定四环素的线性范围为1.0×10-6~3.0×10-4g/mL,检出限为7 0×10-7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4%(n=11;c=1 0×10-5g/mL).该方法已应用于片剂四环素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阿昔洛韦与酶柱中的黄嘌呤氧化酶反应生成过氧化氢,继而与鲁米诺发生电化学发光反应的原理,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阿昔洛韦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药品的检测.在pH为9.0的0.05mol/L的硼砂介质、激发电位为0.65V、鲁米诺浓度为5.00×10-4 mol/L、流速为1.90mL/min的优化条件下,测定阿昔洛韦的线性范围为0.56~22.5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为0.32mg/L,测定实际药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80%(n=9),加标回收率为95.5%~108%. 相似文献
7.
基于氟哌啶醇对钌联吡啶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增强作用,建立了测定氟哌啶醇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结果表明,在6.0×10-7mol/L钌联吡啶和0.10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7.50)中,控制铂电极的工作电位为1.25 V,氟哌啶醇增强化学发光强度与氟哌啶醇浓度在1.0×10-9~9.0×10-6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10g/mL(S/N=3),对1.0×10-8g/mL的氟哌啶醇进行11次平行测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9%.所建立的方法已应用于针剂和片剂中氟哌啶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当以电池代替电解仪时,鲁米诺可在碱性介质中产生弱的背景电化学发光信号而且乙醇可强烈的增敏该背景电化学发光信号,以此建立了测定乙醇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氨水介质中用电池代替电解仪测定乙醇时,该法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发光稳定性和重现性,检出限为3.0×10-6/mL,线性范围为3.0×10-5~9.0×10-3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3%(n=9). 相似文献
9.
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合成的ZnSe纳米粒子溶液中,在超声作用下形成石墨烯/ZnSe纳米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的形貌、晶型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所得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了影响复合物电化学发光性质的因素,探讨了复合物分析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11.
聚集诱导发光(AIE)从2001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迅猛的发展。研究AIE的发光机理、设计合成新型的AIE分子,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在生物医学应用上,AIE分子相比于传统的结构平面刚性的荧光材料具有优势。根据AIE的发光机理--分子内运动受限,研究者设计出多种点亮型的AIE探针,它们可以在生物检测中提供更低的背景和更可靠的信号。同时,由于未结合检测物的AIE探针具有低背景,使用AIE探针的应用还具有无需洗涤步骤的优点,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及减少检测样品的损失。检测形成的AIE聚集体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和抗光漂白性,可以实现长时间的追踪和监测。目前,AIE生物探针在生物分子检测、细胞器成像、细菌成像、细胞追踪、血管成像、体内肿瘤成像与治疗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众多的成果。本文介绍了AIE的提出、AIE的工作机理,AIE生物探针的构建,总结了AIE探针在生物成像、疾病诊断及治疗等不同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铜离子是一种对于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颇为棘手的重金属污染物,实现对其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而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发光原理的检测技术,其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控性强等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利用量子点优异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可实现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快... 相似文献
13.
以邻菲啰啉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AIE)性质的钌配合物1,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红外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细胞毒性及细胞成像等实验研究了配合物1的光学性质及其在细胞内的应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荧光发射峰在600 nm,且具有明显的AIE性质,当水含量为80%时,其荧光强度增强约5.2倍;此外,配合物1的生物毒性较小,可应用于固定细胞中的细胞成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硫化镉纳米线(CdS NWs)与金纳米粒子(Au NPs)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RET)效应,构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夹心型电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用于肌红蛋白(Myo)的灵敏检测。由于CdS NWs的ECL发射光谱与Au NP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产生完美重叠,二者可发生高效的RET,从而猝灭CdS NWs的ECL信号,实现Myo含量的灵敏检测。在优化条件下,测得Myo的线性范围为1.0×10-12~1.0×10-7 g/mL,检出限为8.8×10-13 g/mL。将该传感器用于人血清样品中Myo含量的测定,检测结果与医院提供的参考值相吻合,相对误差不超过7.5%,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合成了铽-2,6-吡啶二羧酸二元稀土配合物,采用循环伏安法(CV),以过硫酸钾为共反应剂,探讨了其电化学发光性能.根据盐酸左氧氟沙星对该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10-4mol/L-1.0×10-6 mol/L,检出限为3.3×10-7 mol/L.线性方程为Y=561.3+ 66.7X,并对模拟试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荧光共价有机框架(fluorescent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COFs)由各种荧光有机分子单体通过可逆缩合反应形成高度有序的结晶性有机框架结构,具有独特的荧光特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π共轭结构以及有序的永久性可调节孔隙等特点,在传感和成像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FCOFs的定义、光学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在传感与成像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FCOFs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具有荧光/表面增强拉曼光散射(SERS)双成像能力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简便制备方法.在银纳米粒子表面修饰上4-巯基吡啶,再在其表面包裹聚多巴胺膜并吸附罗丹明6G.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获得了良好的细胞的荧光和SERS图像,研究了肿瘤细胞的荧光/SERS双成像与药物释放.这种具有荧光/SERS双成像能力的复合纳米粒子有望在生物体成像和药物控释等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刊编辑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36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刘彦明博士再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毛细管电泳免疫高灵敏电化学发光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在生化分析中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1075106.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物质碳源麦秸秆和氮源乙二胺,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出氮掺杂的荧光碳点(carbon dots,CDs).利用TEM、FTIR、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对其进行了结构、光学性能表征.所制备CDs的平均粒径为4.97 nm,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78 nm和478 nm,量子产率为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