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研究了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基于DCT变换域的插值算法,针对传统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条件下(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的信道估计算法中去除噪声性能不够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DCT变换之后与判决指导相结合的DCT插值信道估计算法,对噪声进行第2次滤波.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算法后信道中的多余噪声得到了更好的处理,系统的信道估计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OFDM信道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实现无线多媒体通信的核心技术,信道估计是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OFDM信道估计算法.算法对序列尾部的插值进行了改进,将得到的信道估计变换到时域,通过平均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信道估计性能.仿真结果显示,改进的DCT插值信道估计方法比常规算法性能更优,系统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把二维DCT变换引入传统的LS信道估计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DCT2/IDCT2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通过对具有瑞利衰落信道的典型OFDM系统仿真,该算法性能比传统的LS算法有明显提高,尤其在低信噪比时该方法对系统性能提升更为突出,并研究了该算法性能受插值方法和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MIMO—OFDM技术将OFDM与空时编码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客量和传输速率,并能有效的抵抗多径衰落、抑制干扰和噪声。本文详细讨论了在MIMO—OFDM系统中基于二维散布导频信道估计算法,并重点阐述了导频形式的选择准则,最后结合计算机仿真分别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OFDM系统中一种信道估计频域插值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道的准确估计是提高相干解调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性能的关键。在OFDM系统中,提出了频域内用均匀分布的导频符号,用离散Fourier变换(DFT)域插值思想,在时域对冲激响应用包络加权的方法完成频域信道估计。与传统的DFT变换域方法、线形插值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根据硬件实现的难易对加权因子做了几种简化。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下,该方法估计的信道归一化均方误差明显小于其他算法,但随着信噪比的增加,性能改善逐渐较小。该方法复杂度增加很少,适合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的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在变换域内进行插值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在频域-变换域分析信道估计信号.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跟踪信道变化,显著地消除接收到的导频信号中的加性噪声,提高信道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7.
单载波系统中的隐藏导频信道估计算法不适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为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OFDM系统的隐藏导频估计算法.该算法将导频信号叠加在时域信号之上,提高了有效数据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使用相同导频功率的情况下节约系统的有效带宽.  相似文献   

8.
以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展开研究.首先总结一般无线信道的多径时变统计特性,给出SUI-3信道模型的仿真实现.在此基础上,研究现有的块状导频插入方式下信道估计算法的原理和性能.基于Alamouti空时编码方案,构建1种具有2个发射天线和1个接收天线的时-频空时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提出适用于虚载波系统的基于DFT变换的信道估计算法.该方法利用DFT迭代算法来重构虚载波的频域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时域滤波方法来抑制噪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良好的信道估计性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OFDM信道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OFDM系统经典最小均方误差(MMSE)信道估计算法的误码率(BER),提出了经带阻滤波的MMSE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MMSE得到初始的信道估计值,再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特性,将噪声和信道频率响应信息分离开来,最后通过带阻滤波器对估计算法进行滤波,进而提高系统的BER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增加少量计算复...  相似文献   

10.
OFDM系统中最优导频序列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接收信号易受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影响产生失真,准确的信道估计变得必不可少。考虑到无线信道的内在稀疏性、压缩感知技术挖掘信道稀疏特征的有效性,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OFDM稀疏信道估计。针对导频位置影响信道估计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反馈型的导频优化算法,该算法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子矩阵中各个列之间互相干性最小的原则,同时结合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机制,实现了对导频序列的联合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当前的随机优化算法、传统最小二乘信道估计相比,该优化方法有效降低干扰和噪声对信道估计的影响,从而改善了信道估计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无线OFDM系统中基于导频信道估计方法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实用的角度对无线OFDM系统中基于离散导频的几种信道估计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性能仿真、分析和比较。同时,给出了导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宽平稳非相干散射(WSSUS)移动无线信道仿真模型。在介绍线性内插、高斯内插、Cubicspline内插和低通滤波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2-D和分离的2×1-D维纳内插滤波方法进行了介绍。维纳内插滤波是线性最小均方误差(MMSE)意义下的最佳内插滤波方法,其性能在所讨论的几种实用信道估计方法中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的OFDM系统的接收端获得较好的均衡及采取相干解调而不带来新的复杂性,作者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使用辅助训练数据,对时变信道的频率响应(CFR)或信道冲激响应(CIR)进行估计,文中给出了分数阶傅立叶变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的算法,最优阶数的确定,并采用Kalman滤波对时变信道进行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较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LMMSE,此种方法能够使系统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针对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CS)的双选择性稀疏信道估计新方法.为解决传统二维插值算法无法准确估计双选择性稀疏信道的问题,通过利用信道在时频域的稀疏特性,将OFDM系统下的双选择性信道模型转化为CS可解的BPIC数学模型,并最终利用基追踪算法对稀疏信道的脉冲冲激响应实现估计.仿真结果显示,新方法能有效减少导频数,提高频谱利用率;在传统的FFT-Linear和FFT-FFT二维联合插值算法无法正确估计出信道响应时,基追踪算法仍能实现对稀疏信道的精确估计.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基于压缩感知信道估计的导频图案设计问题.为了优化信道估计的性能,提出了优化算法,在基于压缩感知的测量矩阵互相关最小化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增大随机生成数进行分组,分别计算每组的互相关值,再进行比较求互相关的最大值从而获得导频图案.仿真结果表明,与使用基于测量矩阵互相关最小化准则的导频图案相比,该优化算法得到的信道估计的最小均方误差要低30%.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OFDM线性时变信道估计性能,利用信道抽头的时域稀疏特性和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联合稀疏模型的信道估计方法.首先,将线性时变信道模型下对连续多个符号周期的信道估计转换成一个联合稀疏重构模型;其次,采用基于测量矩阵互相关性最小化的分组导频设计准则,在应对子载波干扰的同时,保证了稀疏重构算法的性能;最后,设计一种基于循环并行树的分组导频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线性时变信道估计方法和联合稀疏模型下的信道估计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所需导频数量少,信道估计性能更好,同时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OFDM低压电力线信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OFDM技术的低压电力线信道具有周期时变的特性,为了跟踪这种特性,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直接判决的OFDM电力线通信盲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接收机接收到的频域信息进行非线性的直接判决,因而无需辅助的导频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跟踪信道的周期时变特性,误码率性能明显优于线性的导频信号辅助信道估计算法.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传感网中限幅OFDM的信道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限幅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非线性失真导致信道估计性能瓶颈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时间相关性的迭代信道估计算法.获取信道响应时,该算法综合运用了导频信息和历史信道信息,首先对硬判决后的OFDM符号进行限幅滤波,然后估计导频及数据子载波的非线性失真,最后进行信道再估计及符号再判决.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提高了信道估计和符号检测的准确度,而且算法只需1次再估计即可达到传统算法的均方误差理论极限,误码率性能提升了0.8dB.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非盲信道估计算法。与传统算法在保护间隔内插入循环前缀不同,该算法在保护间隔内插入参考信号,利用该参考信号实现信道频域估计和信道失真补偿。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误码性能接近,而信道传输效率提高约20%。因此,该算法可适用于高速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